说说常识:“挤出效应”是一个虚假命题

        【所谓“挤出”是指,政府投了一个项目,结果把整个经济当中的投资机会给挤掉。比如说,政府借了很多钱去投资,导致企业家和民间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借不到钱,要用更高的成本才能融资,这样就抑制了民间的投资的意愿,产生“挤出效应”。】——摘自观察者网登载的《1-2月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眼,专家解读如何延续势头?》一文中,张军的言论。

        张军在这里很明显是因为不懂市场与货币运行规律,说错了话。

        政府为什么会要借钱投资项目?因为民间资本有钱不愿意投入。政府不得已只好借钱投资。

        投资的结果,首先是把社会闲置资金调动了起来;其次是向市场提供了有效需求。这个有效需求会给民间企业提供廉价资金。

        前一个结果会加快货币运行速度,从而增加市场货币供给,根本不存在因此导致民间企业借钱难的逻辑。

        如果说在这样情况下民间企业依然借款难,问题不在于政府借钱投资,而在于借钱投资力度仍不够大,市场货币供应增长依然不明显。同时向市场提供的有效需求依然不够多,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依然不强。

        民间企业为什么会有借钱难的现象?因为市场利润空间太小,有钱的企业不肯投资。导致市场货币运行速度减慢,流通环节中追求商品的货币不够。于是市场货币利率偏高。

        政府借钱投资,恰好是不顾政府财务效益,为民间企业提供有效需求和廉价资金的手段。

        所以,说政府借钱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其实是西方错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虚假命题。经不起事实与逻辑的分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