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倡导的不是孱弱的道德,而是有着阳刚之美、真实之美的真正的善良
【本文由“所谓故国者2013”推荐,来自《俄乌冲突升温,各国为啥都来找中国?》评论区,标题为所谓故国者2013添加】
良心作者,也基本同意文章观点,这里吊一吊书袋:
如作者所言,北大曾经的教授辜鸿铭解释过温良:温良是一种同理心,容易产生共情,是一种心灵的力量。辜鸿铭从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
1)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甚至粗俗(老马添加);
2)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甚至阴险(老马添加);
3)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甚至冷酷(老马添加);
4)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
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
《礼记·经解》里面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深于诗者也。
解释一下:温柔敦厚,就是情感真挚深沉,但是却有节制、不过度。因此温柔敦厚所带来的的缺点,就是愚笨。所谓“君子可欺以方”,君子因为内心善良,会倾向于相信别人的心也是善良的,所以会在某些事情上受人欺骗。比如春秋时期的子产,别人送他一条鱼,他让手下人去放生。这个手下人把鱼吃掉了,回来给子产报告,说自己把鱼儿放了。子产听到之后非常欢喜,说:“得其所哉!”这就是君子的温柔敦厚,其失在愚。
就中国人所推崇的“温良恭俭让”而言:“良”,一般望文生义,会觉得这是良好、态度温和的意思。但是其实,良这个字的本义,是真实、正直。这个字,与其说是个形容词、表示good,不如说是个副词,表示真的如此、实实在在是这样,类似于genuinely或者literally。
举个例子,孟子说人有“良知良能”,很多人都认为,“良知”就是一种善良的知觉,是善恶相对的善的知觉。但是孟子的原话说的是:"所不学而知,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良能也。"这里的良,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真实的、本能的、不需要后天习得的本心本性。
所以,良的意思,与其说是那种文弱的善良,不如说是一种健康、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倡导的不是孱弱的道德。真正的温良、真正的善良,一定有着阳刚之美、真实之美。
行武出身的老爷子生前在干休所时,我观察了一些退役老人,发现他们脏话连篇,好胜心极强,极度厌恶躺平。问起他们的经历,尽管多数人在服役期间没有真正打过仗(这个不像我的家族,四叔是新疆陆军4师的人,62年打过印度,老爸做为空军老飞,指挥击落过海峡漂过来的侦察气球),可那叫一个精彩——在我看来,简直属于狂野的古代了……
我又看了些他们那个时代的老电影,发现里面的人物热情活泼,敢爱敢恨,人人都是战士,还嫉恶如仇……
而我,及自己闺女这一代,从小被喂着“德国油包纸”、“巴黎下水道”、“日本夏令营”这些shi玩意,在经历的古早网络年代里,被什么“嫁老外改善基因”、“白牛子大于黄牛子”的声音包围了。
整个社会,都在不停地打压我的自信。有些殖人,拿着洋钱,不遗余力地贬低我的国家,贬低我的民族,……
但我tm还是变成了一个对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有着绝对自信的公民。
温良?我们从来都是一个敢于战斗的民族,这个称号不专属于俄罗斯。咱的祖先从黄河流域的小部落,到今天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民族骨子里肯定不会只有温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