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某天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城乡间实现公平,那么届时的录取比例一定是拉平的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530416”推荐,来自《如果把一线城市学生的内卷扩展到全国,那些地方的家长和孩子们扛得住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夕阳西岭
- 同意你,我也觉得如果资源集中到阶层固化的程度,就不好了。现在毕竟跟30年前不一样了。
我说说我知道的北京的教育资源,不是因为我赞成这样,而是描述这个事实。我老家的小朋友努力学习,但是被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碾压,我不希望看到这样。
一线城市集中的教育资源、巨大的教育投入,是个事实,所以单纯比分数,非一线城市未必有优势。简单拉平录取比例,那你给孩子这么大教育投入,让他去更好的城市发展。可能就是让第三代面临更低的录取比例吗。
我的看法是与其关注分数和录取比例,不如关注本地的教育投入。双减,公平教育资源,提高公立学校的效率,才是正路。
录取名额的集中,不仅在北京这些直辖市,刚翻到深圳的数据,深圳985录取率6%,跟北京一样。深圳录取的985学生数量,超过全广东省一半以上。深圳是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收入,大家都明白。
所以高考录取名额的分配,到底怎么做更好,更适合社会发展,话题到这里,超过我的知识领域了。
能跟大家讨论观点,还是很好的。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么能说能杠的。
好吧,我知道你说的没错,大部分人讨论这个话题都是站在本人或本地区或本阶层在现时的立场。我是认为拉平录取比例很有用,一是公平,二是有调节导向作用,当然具体实施少不了局部调整和过渡方案。
如果整体框架不变,单单只关注双减,教育公平与效率这些目标,那么出台的任何政策都会像推着石头上山,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卷,永远焦虑。我们需要有逆向调节的手段,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不然无论如何三令五申,人才和资源一样永远向重点地区,重点学校集中。并不是说拉平录取比例,就不用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效率,而是拉平录取比例,更有助于分配和效率。
反过来说,如果有一天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城乡间实现公平和均衡,那么那时按同卷同分数线出来的录取比例也一定是拉平的。
现在投入很大的教育资源,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让孩子去更好的城市发展,我的看法是人生不一定只有一个城市,父辈子辈孙辈不应死守一城,而且每个城市都要越来越好。何况成功和幸福不应该与城市捆绑,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才重要,好的教育好的城市这种想法只会让人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城市,越来越卷
北京的问题不是985,北京人考清北考985也不容易,但考211呢?可能北京的985父母看不上211,但对一些地方211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你拿深圳和北京对比,没有get到我的意思,深圳人口也就两千万,和北京量级差不多,拉平录取比例,深圳也讨不到什么好处。当然这涉及到广东省内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