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克星:随机双盲大样本
本文首发于量子学派微信公众号,ID:quantumschool
引语.
公鸡叫了,太阳升起
因果律一直被认为是指引人类前行的铁律。
然而,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发出了警告之声。
休谟认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一切因果关系都值得怀疑。
举个例子,公鸡叫了,太阳升起。这两个事件相继发生,但是公鸡叫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原因。休谟提出,一切因果关系都应该重新审视。
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罗素沿袭了前辈休谟这个概念,他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农场里有一只火鸡,每次一看到农场主来,就被喂食,这只火鸡就以为农场主和喂食之间有因果联系。但结果有一天,农场主带来的不是食物而是猎枪,他把火鸡杀了。
很多时候,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本质和这只火鸡并无两样。
简单的归纳推理有时候是有效的,但有时候是谬误的。
有些谬误难得糊涂可以忽略,但有些因果律必须科学取证。
例如确定药物疗效,这就马虎不得。让患者吃下某种药物治疗,然后观察患者是否痊愈,如果痊愈了呢,这种因果律就得到了证明吗?
不一定,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得感冒后,你的权健朋友建议火疗治理,两周后感冒果然好了,真的是火疗治好了感冒吗?很显然不一定。
简单的归纳推理并不科学。现代医学判断疗效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法,叫做“随机双盲大样本分组对照试验”,它是对抗传销密码“幸存者偏差”的重要手段。
这种科学实证方法是“神药”的噩梦,也是很多“跳大神”者的死敌。
01.
“骗局”克星:随机双盲大样本?
随机双盲大样本是从医学界产生的科学概念。
也是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客观评价治疗结果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保证。
它是因果判定缺陷的修订者,也是幸存者偏差的纠正者。
一种新药能不能用于临床投入市场,随机双盲大样本是非常重要的“金标准”。
它包括以下三大要素:
随机:样本选取遵循随机原则。
双盲:观察者(医生)和被观察者(病人)双方都不知道被观察者所属的对照组。
大样本:试验选取的样本数要尽可能多。因为统计学的“大数原则”告诉我们,样本越大,统计结果越能稀释掉那些特例,也就越能逼近真实情况。
这套方法是鉴别真伪对错的利器,不仅仅用在医学上,各学科也都可以用:刑侦上的测谎,保健品是否玄妙,气功有无神奇作用……
“随机”与“双盲”是华裔科学家李景均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的临床试验的两个基本原则。
1950年代中期,美国东部25家退伍军人医院合作进行一个大型癌症临床试验,用以搞清几种癌症化疗药物在白血病上的疗效。李景均被任命为该团体的生物统计学家。他提出要随机化分配病人,并遵循双盲原则,遭到强烈反对。他坚持己见,毫不让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理解了这两个原则的原理之后,支持李景均,并威胁如果不采用李景均的方法,他们将不提供资助。
现在,这两个原则已被普遍接受。随机与双盲,尤其是随机,再加上对照,成了现代医学判断疗效的实验方法。
最近鸿茅药酒、权健保健品的讨论特别多,如果这些公司真的认为自己产品有药物功效,也可以用随机双盲大样本来辨别真伪,看这些产品真的如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如果真能接受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检验,那就应该严肃对待而不是随意嘲讽。
02.
坏血病:分组对照实验的起源
“随机双盲大样本”最初思想源自大航海中的坏血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牙龈出血,直到全身溃烂而死,坏血病当年也是极其恐怖的疑难杂症。
病因是因为水手们长期漂流在海上,没有新鲜蔬菜水果,缺乏维生素C。但当时人们不知道病因,只好胡乱治疗,有喝稀盐酸的,有喝酒的,有直接喝海水的,还有向上帝求助的。但基本都没用,有时碰巧好了,也闹不清究竟是海神的保佑还是上帝的力量。
到了1747年,英国军舰上有一位医生林德,想出一个“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把16位生病的海员分成4组,每组两人,分别用不同的验方,比如第一组吃橘子、柠檬,第二组喝稀盐酸,第三组喝海水……结果六天之后奇迹发生了,第一组吃橘子、柠檬的好了,其他组都没好,反复试都是这个结果,于是真正对症的药找到了,就是吃水果。
虽然因为当时科学还不够发达,人们并不知道背后的病因(缺乏维生素C),但确切有效的疗法和药有了,这就够了。
这就是“分组对照实验”的神力。坏血病从此在英国海军中被消灭,人们开始信服了林德的“分组对照实验”,这比海神更值得信赖。
03.
放血疗法:分组对照实验的反证案例
坏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正面案例,再举一个“分组对照实验”论证的反面典型。
1799年12月13日,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病了,大夫给华盛顿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想让总统快点好起来。2500毫升是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可想而知,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国不可一日无主,这次医生闹出了个大乱子,人们开始质疑放血疗法,到底是有用还是有害。
华盛顿去世10年后的1809年,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开始认真研究放血疗法,他采取的手段是分组临床观察,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3组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所接受的治疗也一样,唯一不同就是两组病人不放血,一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放血疗法,结果是不放血的两组分别有2和4个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疗法的组竟然死了35人。
1819年,法国人皮埃尔·路易发表了他7年时间里对近2000名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放血疗法明显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人们对放血疗法的信念开始动摇,之后发表的很多文章,都证明放血疗法给病人的伤害远远大于给病人提供的帮助。那个稀里糊涂的“放血疗法”,最终也靠“分组对照实验”来被证明不但毫无作用,而且因其治死的病人比不放血多得多。
古代西医所谓“放血疗法”胡扯了千百年,从华盛顿到斯大林,都是放血给放死的。自从有了那套分组对照实验的“金标准”,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可验证医学。
04.
不可低估的人体“自愈效应”
自愈力是动物生病后与生俱来的自我恢复能力,是人经过亿万代进化自然形成的本能,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愈合再生系统、内分泌调节系统等多个分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最重要的防线。
实际上有许多病不治自己也能好,比如有些感冒吃药半个月才好,不吃药两周也好了。这就是自愈,是生物的自我保护机制。男朋友叫你“多喝热水”时,是有医学常识依据的,所以别在这句话上生气。
有一种病叫“急性腮腺炎”,腮帮子肿得像猪脸一样,中国过去的民间疗法是,在腮帮子上画虎或写虎字,取“虎能食猪”之义。过几天病好了,于是人们普遍相信画虎有效。实际上这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病,不画虎照样好。
所以,如果要实验一种新药是否有效,必须要在分组中增加一个“对照组”,即不治疗,看看病能否自愈。如果对照组也好了,说明这个病可以自愈,跟吃你那种新药没什么关系。如果对照组好不了,而吃药的那组好了,证明这个病不能自愈,只有吃药才有效。
很多民间偏方主要依赖的其实是人体的“自愈效应”,你的免疫力成了骗子“跳大神”的有效证据。
- 下一页
请问感冒可以自愈,不吃药两周也好,为什么西医院也开药,打针治疗,为什么药店还要卖感冒药?看新闻上说,美国今年因患感冒死的人很多,这不矛盾吗?不是回家多喝白开水就自愈的吗?是因为他们白开水喝少了?
请问感冒可以自愈,不吃药两周也好,为什么西医院也开药,打针治疗,为什么药店还要卖感冒药?看新闻上说,美国今年因患感冒死的人很多,这不矛盾吗?不是回家多喝白开水就自愈的吗?是因为他们白开水喝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