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电影票劝退观众?春节档观影人次下降28%,饮鸩止渴不可取
今年的春节档总票房收入已达60亿元,排名影史第二。
但相比去年春节档总票房的78亿,今年的春节档票房显然同比下滑不少。
相比2019年的59亿,也只是略微超出。
更关键的是,由于高票价的饮鸩止渴行为,导致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锐减。
同时,电影票价过高的问题,也引发很多人的不满,这对于多年培育下来好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的电影市场是很不利的,毕竟观众的观影习惯培养起来是很宝贵的,结果因为高票价问题,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口碑,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也比较反对这种“通货膨胀”式的电影涨价行为。
不过客观来说,过去这两年,因为疫情冲击,电影行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出现大面积裁员的现象,所以一些院线急于捞回成本,而出现这样趁着春节档不断涨价的行为,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动机。
但这确实是竭泽而渔,并不可取。
先来看一组数据。
可以看到,今年比起去年,观影人次骤降4600万人,下降幅度达到28.7%,这是相当大的下降幅度。
即使相比2019年,今年观影人次也下降了近2000万人,而今年总票房能略微超过2019年,也是因为今年平均票价比起2019年是大幅度增长了18%。
过去这些年,电影平均票价一直是水涨船高,几乎每年都在增长。

然而,在去年前,国内电影市场整体能够维持票价和观影人次同步增长的态势,最终实现电影票房年年大幅增长,除了2020年疫情导致那一年春节档处于空白状态之外,之前几乎每年都是实现春节档电影票房每年新高。
所以,今年春节档票房是过去这些年首次下滑,而且这个下滑幅度还不小。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应该从这次票房里,好好反思一下定价规则。
在前几年,因为电影票价和观影人次是一直在同步增长,所以让院线对于调高春节档票价,有些“肆无忌惮”。
会有一种误区,反正我调高票价,也会有这么多人看,那为啥不调高多赚点钱呢?
但很显然,从经济规律来说,任何事物的定价,主要还是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
票价如果过高,显然会压抑人们的观影需求。
这是有一个临界点,从现在情况看,这个临界点就是票价50元,这是当前国内物价水平、收入水平下,普遍民众可接受的一个阶段性极限。
平均票价50元,在很多一线城市就是七八十的水平。
今年春节,一些热门影片的票价甚至都达到100元,要知道这可不是IMAX的价格,只是普通2D电影的票价,这个价格显然有点离谱。
按照这个票价,春节一个三口之家一起去看电影,再加上爆米花饮料,花费起码得400元,这个价格很多普通家庭是很难“娱乐”得起。
按照我们当前物价和收入水平,电影票价正常30元左右,节假日电影票价最多不能超过50元,我认为会比较合理。
这也不是我拍脑袋想的。
国际上有一个电影票价合理定价的约定俗成说法,就是电影的合理票价为当地居民月收入的1%以内。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万元,算一下平均月工资差不多就是4800元。
此外,2021年,我们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是2927元。
以此计算,电影票价的合理范围是30元~50元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大多数人应该都能接受,但超过这个范围,就不能怪人们用脚投票了。
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超过50元,一些小县城的热门电影都上百元,这显然是超过我们当前居民收入的可承受范围。
其实一些院线在大年初三,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纷纷向下调价。

不过上座率也没有明显回升,这说明一旦开了个坏头,这种观影惯性的延续是很强的。
所以,对于涨价,电影行业还是要慎之又慎。
涨价虽然看起来能让电影票房好看点,但观影人次减少了,这对院线是更加不利,因为培养人们的观影习惯,才是对院线长远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观影并非一个不可替代的刚需,人们不看电影还有很多种娱乐方式。
所以,一定不要把人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给付诸东流。
不过,这两年影院经营确实很难。
在电影产业里,有一个衡量院线经营的红线指标,就是开业一年以上的影院,一年票房200万元,是一个红线。低于这个红线的票房,会被判定为“经营不善”。
然而由于疫情因素,2021年全国有40%的影院,年票房是低于200万元的,处于经营困难的状况。
再加上2021年的电影市场,所谓大片都扎堆在国庆档、春节档,非节假日的单片票房出现比较大的断崖下跌。
这种情况下,春节档的票房几乎成为了院线的救命稻草,春节档的票房收入甚至占到全年收入的70%,这使得这些过去一年里入不敷出的院线,有迫切的想要在春节档捞一把的这种冲动和想法。
但结果很显然是适得其反,票房不但没上去,反而让观影人次大幅下降,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过去10年,我们电影市场规模火速攀升,每年电影票房高速增长,但我们核心观影人群现在也才2亿人左右。
客观来说,我们有14亿人口,所以电影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春节档本来应该是培养人们观影习惯的绝佳机会,因为很多平时不看电影的人,只有在春节假期才有可能产生进入电影院的想法,这时候如果用高票价把这些潜在观影人群挡在电影院门外,显然是买椟还珠的行为。
对电影产业来说,增加观影人次,比增加电影票房,要重要得多。
只有观影人次,才是我们电影产业的发展潜力。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电影产业还处于培育期,还有很大潜力,希望这些院线不要因为其他一些因素,就这样急于收割,最终只会饮鸩止渴。
同时,全面点来说,今年观影人次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下滑,除了电影价格太贵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说,今年春节档能扛鼎的好作品比较少,影片的多样性也不够,缺乏合家欢类型。
此外,过去这半年,我们整体处于消费增速下降的过程里,这种情况下,影院还这样提高票价,确实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本来大家口袋就比较紧张,你还要提价,那么对于电影这种非必需品的娱乐,很多人只能用脚投票。反正等上几个月,很多视频软件就可以看到正版电影。
所以,电影涨价超过人们可承受的临界值,确实是很不明智的饮鸩止渴行为。

在当前内容为王的时代,电影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其实是非常多的,这一点国内外都是如此。
电影行业要更长远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多拍出一些用心拍的好片,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吸引人群走入电影院。
并且可以通过口碑带动人们养成观影习惯。
反之,那种烂片对人们观影习惯有很大负面作用,你如果经常到电影院看到烂片,久而久之就会不想花钱进电影院。
同时,现在很多这种影院+商城的模式,很多人是看完电影+吃饭+购物+娱乐一条龙模式,这种情况下,观影人次的提升对商城人流量的带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来影院就是起到一个很重要的线下引流效果。
因为疫情,影院有困难,我们也都可以理解,商城也应该和影院一起想办法来解决,来一起共同提高人流量,这对大家才都有好处,对我们实体经济也才比较好。
所以,影院是真的不要竭泽而渔,不能因为影院有短期困难,就用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来解决,这只会让电影产业多年的辛苦白费。
所以,我认为,多用心拍一些好电影,再加上合理的定价,不要把观众当傻子,我们的电影产业才能更加长远的健康发展。
我们的电影市场潜力规模还很大,有困难也只是暂时的,希望各方还是多一些耐心多多培育为好。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