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留有母系氏族的一些痕迹,比如藏区某些地方,比如摩梭人
【本文来自《徐州一相亲大会“五女相百男”,民政局:适婚男女比例失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淡然以对
夫妻这种关系就是私有制的结果,原始社会处于采集阶段时,因为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不太可能有余粮,所以不同部落发生战争,男女俘虏都是不留的,因为自己都养不活了,母系社会往往是舅舅掌权的社会,毕竟抵御猛兽、智人内斗还是要靠体格健壮的舅舅们,所以至今中国很多地区的习俗中,舅舅算是亲属里面挺重要的一门贵亲,算是上古原始社会的遗风啦,这个时代男女关系就是走婚制,子女跟母姓,一个大家族,会有一个共同的祖母来形成紧密的血缘联系。
当社会进入农业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就是一个成年男性的劳动力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妻儿,有了余粮,私有制、固定的婚姻制度才有物质基础,私有制和婚姻制度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并且出现了父权制社会,母系社会在人口增长上相比父权制有巨大的缺陷,女性每胎大部分都生一个,但是男性可以通过一夫一妻多妾这种模式迅速扩大自己的家族,使得父权制社会在爆人口上相比母系社会优势巨大,而且因为余粮多了不但可以养活妻儿,还可以养活奴隶,使得这两种部落交战的结果就是父权制部落通过俘虏对方的女性,交配后生下子女,不但生下的子女可以获得社会认可是自己人,其母也可以顺利融入新的部落
原始社会的爱情无非是慕强,身强体壮是第一要素,第二可能是容貌和财产吧,毕竟当时人类寿命是十分短暂的
母系氏族恰恰不是舅舅掌权的社会,这个你可不能乱猜测。
我国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留有母系氏族的一些生活痕迹,比如藏区某些地区,女少男多就一女嫁几个兄弟,这样的家庭劳动力充足的同时,又满足了同一血脉的传承。家庭里边都是女的掌权,兄弟轮流出去打工,一后管家其余王不见王。还有四川云南的摩梭人也是母系氏族,家里的男人都是劳力,掌权的也全是女人。
我说的这两个央视都有节目播过,国内也很多书籍有介绍。我也实地去过,90年代去的泸沽湖,住的就是一家摩梭人家里,两舅舅三儿子,三女儿,老妈和大姐管财务,经营家里民宿,舅舅是啥都不干的,三儿子一个每天牵马出去拉游客,一儿子划猪槽船载客,几个小的在读书。住了半月,每天和他们聊,他们摩梭人的情况基本都这样。那年月还偶有走婚的。
母系氏族社会是典型的女性强权社会,男人掌权了就不是女性强权了,这是个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