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无用论为什么在当代中国这么有市场?

文科无用论为什么在当代中国这么有市场?

其他国家在什么阶段也有这样的倾向?这是否是中国所独有的问题呢?

500

只要放开教育市场化,最后导致的结果,都会导致大规模的文科生失业,然后进一步催生出“文科无用论”。

为什么教育市场化一定会导致文科的大规模失业?因为在定向培养制的教育体制下,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是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即便国家不分配工作,高校毕业生想找到靠谱的工作,难度也不会太大。但在教育市场化的机制下,对于大学来说,不管文科理科,每一个专业的文凭在学历层次的意义上都是等价的,换句话说就是北大哲学系、中文系和计算机系、物理系的毕业生,都是货真价实的北大毕业生。

但这样,对于高校来讲,增设专业就必然要考虑性价比。而很显然,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传统工科行业,专业建设需要的投入也是普通人文学科的数倍以上,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增设文科专业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而这不仅仅是中国这么干。国外的很多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在扩招时也常常增设许多文科专业。至于说毕业生最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自然不是高校该考虑的问题。时至今日,你去美国看一看的话,会发现失业的大学毕业生一多半也都是各种文科专业出身。

面对这样的现实,说出一句“文科无用”其实并不难。

只不过,如果一个人自己还觉得有点理性思维的话,就应该将社会层面的文科就业难与文科无用进行区别思考。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专业只要招生的人数够多,超出了社会的实际需要,都会导致大量的人无法就业。比如,医学算是挺好的专业了吧?古巴当年为了推行全民医疗,就培养了大量的医生,以至于古巴的很多村镇和社区医生,水平甚至不下于美国一些中小城市的水平。但在古巴,这种医生就只能在村镇就业。当然,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古巴虽然人均GDP不高,但整体国民医疗水平和国民寿命却位于世界前列;。

而在价值判断的层面上,文科无用自然是站不住脚的。其实很多理工科的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双标的地方在于,他们一边说着“文科无用”,但你要问他“为什么中国科技水平与世界有差距”的时候,他们又会说中国的科研体制不行、中国的文化不行等等。即便我们不认为他们的这种归因是错的,可如果文科真的无用,为什么要往文化、体制这方面甩锅呢?苏联的解体,似乎也不是因为当年苏联的科技差劲吧?

所以,“文科毕业生难就业”和“文科无用”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判断,前者描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后者作为一个价值判断,显然就忽略了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从来不是被一堆机械设备所定义的。换句话说,只要你认同下面这些话,那么就可以意识文科无用论的荒谬之处:

中国的科技进步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科研体系的改革,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中国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提升国民素质……中国在快速的经济成长过程中,社会福利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应当加强……中国想要继续增长,应当进一步放开监管体系……中国目前在法治领域仍存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从业者素质,加强依法治国……

以上种种观点,实际指向的都是人文学科所关注的领域。诚然,人文科学一般都没有比较高的专业门槛,一个高中没毕业的打工者,也能吐槽两句中国的社保体系,但如果没有多年系统的学习,即便是一个中科院院士,也未见得就能对中国金融监管法案修改提出什么靠谱的建议。

最后,按照洛克的分类,世界上存在两种判断,一种是事实判断,一种是价值判断。前者指向的是自然世界的真实存在,这是自然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指向的则是人类社会这个实体,因为只有人才能对万事万物做出价值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当一个人说出“文科无用”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在使用了人文学科的价值判断来评价文科,而这恰恰才是这个问题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