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声明,有哪些亮点?(重点摘编批注版本)
写在前头:
中俄元首2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双边会晤,并发表以下联合声明。同时,还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合作协议。该声明可以说是对未来中俄关系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值得外界关注。
目前,东欧局势高度紧张,世界政治形势急剧变化,中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有哪些新的突破?下面就该联合声明发表一些看法。
原文将近七千字,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将传统合作领域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了省略,将重点合作部分进行了批注。对于全文重要内容的抽取与分析则在文章最后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于2022年2月4日访华。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出席第24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双方”),声明如下:
一 (民主有关问题) 略
二
(省略)
双方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深化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领域务实合作。提高亚太地区和欧亚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双方愿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并行不悖、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组织发展及双多边经济一体化进程,造福欧亚大陆各国人民。
(虽然这并不是新内容,但是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于中国在中亚、东欧等地区推进“一带一路”等计划是持支持态度的,而非西方媒体所挑拨的“对于中国介入持警惕态度”那般)
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北极可持续发展务实合作。
(中国可借助俄罗斯平台,加大在北极事务上的国际影响力)
双方将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重要位置,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官方发展援助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促进全球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俄方重申愿就推进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参与联合国平台“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活动。双方呼吁国际社会将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采取务实行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俄罗斯在减排方面其实是没有那么积极的,中国可以在技术与资金上为俄罗斯提供一些帮助)
双方呼吁各国加强可持续交通领域合作,积极开展交通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包括智能交通、可持续交通、发展运营北极航道等,助力全球疫后复苏。
(中国铁路运输等等国企可能将更大规模参与俄罗斯的国内建设)
双方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强有力措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共同纪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30周年,重申恪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目标、原则和规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致力于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双方将履行各自承诺,期待发达国家切实落实每年1000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支持。双方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设置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中国将支持俄罗斯反对欧盟的碳排放配额贸易限制措施,应该是应俄罗斯要求写上去的)
中俄元首肯定双方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维护两国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的富有成效的双、多边合作。双方将继续加强疫苗和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生产合作,深化公共卫生和现代医学领域合作。双方将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对接,为两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提供有力保障。双方积极评价两国有关部门和地方为保障边境地区防疫和口岸稳定运行所做工作,将建立边境地区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推进边境口岸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口岸货运通关效率。
(中俄之前的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受到疫情影响较大,要么是境外输入病例扩散引起本土传播,要么是被迫收缩贸易影响口岸货运;双方将加强技术性合作以尝试解决这个对于两国合作产生一些障碍的问题)
(省略)
双方认为,个别国家、军事政治联盟或同盟谋求直接或间接的单方面军事优势,通过不正当竞争等方式损害他国安全,加剧地缘政治竞争,渲染对立对抗,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双方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呼吁北约摒弃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尊重他国主权、安全、利益及文明多样性、历史文化多样性,客观公正看待他国和平发展。双方反对在亚太地区构建封闭的结盟体系、制造阵营对抗,高度警惕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对本地区和平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中俄始终致力于构建平等、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国的亚太地区安全体系,维护和平、稳定与繁荣。
双方欢迎《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的发表,认为所有核武器国家应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撤出在境外部署的核武器,不允许毫无限制地发展全球反导系统,切实降低拥有军事核力量国家之间发生核战争以及任何军事冲突的风险。
双方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特别是在核动力潜艇等涉及战略稳定领域开展合作表示严重关切,认为上述行为同保障亚太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悖,加剧地区军备竞赛危险,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双方强烈谴责类似行为,敦促AUKUS成员国严格履行防止核、导弹扩散义务,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对于乌克兰问题、亚太问题与美日印澳问题进行立场协商,相互支持,紧密抱团共同维护两国的合理权益)
双方对日本拟将福岛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水向海洋排放及其潜在环境影响表示严重关切,强调日本须与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及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在公开透明、科学论证、符合国际法基础上,以负责任的方式妥善处置放射性污染水。
(缺德的事情,大家都要反对)
双方认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加快研发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寻求在亚太和欧洲地区部署并向其盟友提供,加剧紧张和不信任,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风险,削弱国际防扩散和军控体系,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双方敦促美国积极回应俄方倡议,放弃在亚太和欧洲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计划。双方将就此保持沟通,加强协调。
(中国保持立场,没有直接参与裁军对话)
中方理解并支持俄方提出的构建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长期安全保障的相关建议。
(直接支持俄罗斯的核心关切,单独列出,以示重视;但是后面没有具体的措施与说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于俄欧事务仍然不直接介入)
(省略部分)
双方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协定》(2015年5月8日签署)为基础,深化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双边合作,并商定近期将通过两国该领域合作计划。
(推特、Facebook近年来屡屡打压俄罗斯媒体,俄罗斯也对其屡屡开出罚单。两国应该要一起想办法解决信息主权被侵蚀的问题。)
四
双方强调,中俄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持责任道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内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建设更加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世界,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该理念有助于加强国际社会团结,合力应对共同挑战。中方积极评价俄方为推动构建公正的多极化国际关系体系所作努力。
双方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否定、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
为防止世界大战悲剧重演,双方坚决谴责为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及其帮凶推卸历史罪责和污蔑抹黑战胜国的行为。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内部有许多纳粹分子在捣乱;西方媒体歪曲历史、妖魔化俄罗斯(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对于俄罗斯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日本内部右翼分子长期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中俄两国将携手面对这些问题)
(省略)
双方将全面增强并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推动在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多边主义,平等、共同、不可分割、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基础上构建多极化世界格局。
双方认为贯彻落实关于完善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对安全挑战和威胁的共识至关重要,为此双方支持扩大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职能。
(最重要的部分!双方将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扩大上合组织职能,很可能将设立类似集安组织那样的反恐部队,加大上合组织的协调能力。加大上合组织在伊朗加入之后对于阿富汗问题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尤其是为解决阿富汗的恐怖主义问题铺路。因为阿富汗不是集安组织成员国,未来中俄阿三国很可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对于阿富汗问题进行合作)
双方将继续在中俄印机制框架内开展合作,加强在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平台中的协作。中俄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继续就深化同东盟合作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合作,强化东盟作为构建区域架构关键组成部分的角色。
(俄罗斯将作为中印直接的协调人,一定程度上继续斡旋双方关系)
总结一下,这份文件的重要内容有:
1、俄罗斯支持中国借助其平台扩大话语权与影响力。
2、中国支持俄罗斯在国内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3、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但不直接介入冲突。
4、双方努力合作解决一些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如纳粹主义思潮复苏、国际历史虚无主义等等。
5、双方将共同推进上合组织建设,更大程度的赋能上合组织解决地区事务。上合组织很可能将迎来重大升级。
从这些方面来看,一段时间以来中俄双方高层的密集磋商应该是达成了不少共识。这个立场协调的过程远远比这份联合声明更加重要,但是这份联合声明所包含的信息量也相当之大。
相比于纸面上的东西,更多的内幕消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份文件已经充分展现了中俄双方合作的远大前景,同时也没有回避一些障碍。最起码的是,我们可以读出双方在解决两国关系的一些技术障碍的政治决心,例如对于绥芬河口岸疫情的处置等等。
对于我们来说,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毫不犹豫的发展中俄关系,绝对是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当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