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到底是什么?(9)

古希腊理性科学,包括两个分支---数学与哲学;也可以说有两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数学四艺,高阶层面是哲学。

前面介绍了数学,现在说说哲学。为了避免网友们误会,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古希腊天文学,属于数学中的几何学---球面几何学,而古希腊物理学,则属于哲学。

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不过这里先提出一个结论:自然,或者说自然物,是古希腊人的伟大发明。之所以称之为“伟大”,是因为这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一次巨大飞跃。而正如下面提到的,全球其余民族,都没有迈出这一步。

说“自然”概念是古希腊人发明出来的,这让现代中国人相当费解,甚至有些气愤。难道我们的祖先连“自然”的概念都没有?老子《道德经》里不就有“道法自然”的说法吗?

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时代错位造成的。

自19世纪后期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出现了断裂,其中最大的断裂,是语言的断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正式的学术语言,这导致多数中国人不再有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二是大量日译西学词汇进入现代汉语,彻底更新了术语词库,至今,人们误以为它们都是中国自古就有的词汇。科学、技术、哲学、自然,都属于这样的词汇。

“自然”是日本人对于英文nature的翻译。古汉语并没有这一词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中,查不到“自然”这个词条。

在古汉语中,“自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而是两个字连用构成的词组。这两个字最早连用的,正是老子的《道德经》。“自”即“自己”,“然”是“这样、如此”。“自然”两个字并列,意思是“自己如此”,其反义词组是“使然”。

但是,西学东渐以来,西学中这个词的压倒性优势,使得原本习惯“古已有之”、“西学中源”的某些中国学人,逐渐忘了它在老子那里的基本意思,竟然以为老子的“自然”就是西文的“自然”。

更大的笑话,出现在198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保护思潮传到中国,某些人大张旗鼓地宣扬“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就是“自然界”的意思---原来2500年前的老子,居然是全球环保第一人?

中国古代有“天地万物”之说,但是从来没有用“自然”一词来统一指称。日月山川、飞禽走兽当然不是古希腊人发现或发明的,但是把这些东西的集合,统一命名为“自然”,赋予它们统一的“自然”性质,这的确是古希腊人的独创。世界其余民族都没有迈出这一步。

现在我们来看看,自然,是怎样被古希腊人发明出来的。

在现代西方语言中,nature一词有两个基本意思,一个是“自然界”,即全体自然物的集合;另一个是“本性”、“本质”。古希腊文与此对应的词是physis,也兼有这两个意思。不过,在古希腊早期,根本没有“自然物集合”的含义。

这里要强调一下: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其意义只有一个:本性,或者本质、本原。

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米利都的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了“何为世界本原”这个最有意义的哲学问题,并尝试对其进行科学的而非神话的解释,因此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从此以后,古希腊哲学家们一直聚焦于这个问题,孜孜以求。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是在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存在、人类的一切行为寻求最终的理由!

某一事物为什么会存在?显然是有原因的,它存在的原因,就是它的“本性”、“本质”“本原”。一部西方哲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寻找世界本原的历史。而这个本原,泰勒斯认为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基督教认为是上帝,黑格尔认为是“绝对精神”。

必须指出,在同时代的古代中国,也出现了老子这样一位巨人,认为世界本原是“道”。老子事实上是中国哲学之父。

追寻事物存在的本原、本性,也就是追寻事物存在的“根据”。

古希腊人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存在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柏拉图因此认为,这些处在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把它们叫做“存在”是错误的。这样变动不居的东西,显然不是真正的“存在”。而事物存在的“根据”----事物的本性、本质,也就是变化中不变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

至此,我们发现,古希腊人的思想发生了一次质变。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分裂。本来存在的事物,被认为不是真正的“存在”。而真正的“存在”,事实上是事物的本性、本质,也就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那么,“根据”又是什么呢?“根据”是事物“自己性”、“内在性”本身。这句话很难懂,我解释一下。“根据”都是在事物内部的,是属于事物“自己”的。

现在好了,事物本身,变成了事物的“外部”,是事物的“外皮”;而事物的“根据”---本性、本质,则成了事物的“内部”,是事物的“内核”。

现在再来看看physis这个词。它的基本意思是“生长”、“涌现”,是“依靠自身力量的出现”,是“自己如此”、“自行涌现”。我们再来看看汉语“自然”的本义---“自己如此”、“不假外力”。

作为最原初的存在领悟,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说明,在关于“存在”的最初领悟方面,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精英,确实是不约而同。然而,这两大古代文明的相似之处,也仅仅到此为止。

在古希腊人的第一次思想质变中,physis由原初的“自己如此”、“自行涌现”,蜕变为“事物本质(本身)”、成为事物存在的“根据”。而总体看来,中国思想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蜕变。古汉语“自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在古汉语语境中,我们不能问“自然是什么”。但是概念蜕变之后的physis,却允许我们追问“什么是自然(根据)”,从而创造了“自然”的“哲学”---科学。

当我们明白了“自然”的原初意义是“本质”、“根据”之后,也就知道了古希腊“自然科学”、“自然哲学”的研究内容---追究事物的本质和根据。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今天看来,译成“自然学”或“自然哲学”更加恰当。正是在这本书里,亚里士多德划定了一个特殊的存在者领域----自然物的领域。至此,古希腊思想发生了第二次质变。从此以后,“自然”不再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而只是“自然物”的“本质”。

“自然物”是通过与“制作物”的对比而被划定的,比如树木与桌子。

在这个过程中,“内在性”第二次自我分裂。上一次是“事物自身(本质)”与“事物”分裂,在事物的世界之外,另有一个根据的世界。这一次,则是“根据”的分裂:内在根据与外在根据。拥有内在根据的事物为“自然物”,拥有外在根据的事物为“制作物”。由此,自然物集合成为“自然界”。

自然物与制作物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植物,都是由自己的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生长出来的,它们的“根据”(本质)是内在的,遵循的是“自主性原则”和“内在性原则”。而桌子的“根据”则是外在的,即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生长出来的。

这里有必要强调“内在性”这个古希腊哲学的根本特性。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强调事物的“内在本质”。古希腊自然的发明,就是内在性的发明,因为“根据”都是内在的。而古希腊科学的探求,始终都是对于内在性的探求。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内在性的世界,而理性精神,就在这个内在性园地中,一点点生长出来。而内在性原则,就是自由的原则。

事实上,“自然”的发明,意味着理性思维方式的发明,即通过内在性方式(演绎推理)追究内在性(本性)。而这个发明,是科学的真正起点!

而相信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化,从未把天地万物视作独立于人的客观对象,也从未将这个客观的存在者领域统一命名为“自然”。

缺乏“自然”概念,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决定性证据!

古希腊理性科学形成了西方科学的大传统,其精神气质贯穿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始终,为现代西方科学所继承。我们可以把古希腊理性科学的精神称为“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特别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性,只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关注真理的自主自足和内在推演。科学精神源于古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