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一刀,为啥砍廖永忠?

作者|  清歌向暖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大肆屠戮功臣”。

  最著名的洪武四大案中,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牵扯进了开国除了病死以外的所有功臣。

  其实早于十三年胡惟庸案之前,屠杀勋贵重臣就已经开始了。

  第一个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是德庆侯廖永忠。

  朱元璋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朴实劲儿,他给每一位功臣都安上了不一样的罪名。

  给廖永忠的罪名,是僭越。

  俞本《纪事录》:

  德庆侯廖永忠,卧床、器用、鞍辔韂镫僭拟御用,家人密奏。

  我们都知道,僭越这种罪名,基本类似于老板对小王说:“我要把你开了,因为你今天是左脚先进的公司。”

  廖永忠有什么本事可以喜提洪武朝第一位被杀功臣这个荣誉呢?

  我们从头说起。

  01

  公元1353年,朱元璋脱离了濠州的郭子兴系统,带着徐达、汤和等人到定远自立门户开始创业。

  先后攻下滁州和和州,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此时想要继续拓展,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渡江打下南京。

  渡江,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

  可这个时候,朱元璋根本没有没船。

  而且他发现,此时他的部下全部都点上了步骑兵的buff——没有一个人可以打水战。

  不过不久朱,元璋就收到了老天爷送的一个大礼包——滁州西边的巢湖。

500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湖面开阔,不少人靠着巢湖打渔为生。

  元朝末年的巢湖水面上主要有三大势力:

  第一以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为首;

  第二以俞廷玉带着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为首;

  第三是以双刀赵普胜为首。

  至正十四年(1354年),徐寿辉手下将领左君弼占领庐州(合肥)以后,巢湖的形势就变了。

  因为巢湖靠着庐州,左君弼一直想收编巢湖众人。

  赵普胜就率先投奔左君弼,并且靠着左君弼的力量去攻打廖永安和俞廷玉。

  就你赵普胜会摇人?我们也会!

  廖永安和俞廷玉就联系了他们东边的朱元璋,一股脑儿投了朱元璋的原始股。

  《明史纪事本末》载:

  太祖驻和阳久,谋渡江,无舟楫。时廖永安、永忠、俞廷玉与其子通海、通源、通渊、赵伯仲、桑世杰、张德胜、华高等,各率众泊巢湖,连结水砦以捍寇。会妖党左君弼据庐州,永安等为所扼,乃遣使间道纳款,太祖大喜,曰:“此天意也,机不可失。”即以夏五月,亲率兵至巢湖。

  朱元璋刚好在谋划渡江的事情,巢湖水军的加入,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

  巢湖大礼包开出了一大批猛人,包括而不限于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华高、桑世杰等水军名将。

  朱元璋命令廖永安、廖永忠带领众人渡江,先攻下采石矶,然后夺取了太平。

  而在渡江以及其后的战斗中,廖永忠勇猛异常,攻下集庆(南京)、镇江、常州、池州等地。

  《明史·廖永忠传》:

  拔采石、太平,擒陈野先,破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定集庆,克镇江、常州、池州,讨江阴海寇,皆有功。

  但在不久之后的太湖之战中,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被张士诚活捉。

  张士诚原来的想法,是互换人质——拿廖永安换被朱元璋捉去的弟弟张士德。

  但朱元璋没有同意这个事,他觉得张士诚开的价有点高,准备再谈谈。

  但张士诚等不及,就把廖永安给杀了。

  廖永安死后,朱元璋很悲痛,让廖永忠承袭了哥哥的职位,最终成为了朱元璋帐下水军的老大。

  《明史·廖永忠传》:

  永安陷于吴,以永忠袭兄职,为枢密佥院,总其军。


  04

  在朱元璋统一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陈友谅。

  1363年,朱元璋通过鄱阳湖水战灭掉了陈友谅,解决了长江以南的最大对手,夯实了自己定鼎中原的第一步。

  鄱阳湖水战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朱元璋差点丢了命。

500

  那是在鄱阳湖之役战局出现战略僵持状态以后,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决定对朱元璋实施斩首行动。

  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驶出,陈朱两军都以为他是出来巡航的,起初并没有在意。

  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定边竟然率战船一刻不停,直冲朱元璋的旗舰!

  朱元璋的水军惊呆了,没有任何提防,前锋纷纷败退。

  张定边也不理睬,一直冲到中军,朱元璋的水军才反应过来张定边的目标是谁。

  朱元璋也慌了手脚,急忙命令船只躲避,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转舵太急,船,搁浅了!

  朱元璋束手无策,眼看就要成为俘虏。

  此时,在不远处的常遇春见状,赶紧拉弓搭箭,一箭正中张定边肩膀。

  廖永忠也驾着小船直追张定边,一边追一边朝张定边射箭,张定边身中一百多箭,终于退出了战斗。

  《明史·廖永忠传》: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小声说:一百多箭,张定边可能是刺猬人。】

  第二天,朱元璋决定找回场子,决定火攻陈友谅。

  廖永忠和俞通海等人,就用七艘船装载苇荻,乘风纵火,烧了陈友谅军楼船数百艘。

  又率六艘船深入敌军搏战,又周旋绕出。

  敌军惊惧,以为他们是神。

  又往泾江口截击敌军,陈友谅战死。

  随后廖永忠跟随大军征讨陈理,分兵封锁四座水寨门,在江中连结舟船成长寨,隔断敌军出入,陈理投降。

  《明史·廖永忠传》: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从征陈理,分兵栅四门,于江中连舟为长寨,绝其出入,理降。

  朱元璋回到南京之后,赐给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大字,以表彰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的出色功劳。

  《明史·廖永忠传》: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悬于门。

  05

  三年之后(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攻打张士诚,张士诚被团团围困在苏州。

  朱元璋认为大局已定,便交给廖永忠一个任务,让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是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被元朝所杀,韩林儿被刘福通立为皇帝,建元龙凤,国号大宋。

500

  朱元璋虽然自立门户,但在名义上,韩林儿是朱元璋的领导。

  朱元璋的“吴王”的身份,也是韩林儿封的。

  接人的活儿,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廖永忠没完成好。

  他到滁州接到韩林儿之后,一路护送到南京附近的瓜步,结果韩林儿在渡江的时候被淹死了。

  《明史·廖永忠传》: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韩林儿的死,现在没办法知道真相。

  但是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显然是朱元璋。

  按照有罪推论,廖永忠有极大可能秘密接受了朱元璋的指令,让他做掉韩林儿。

  当然,如果韩林儿平安到达南京,朱元璋也会耍加九锡和禅让那一套,结果总是差不多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廖永忠被封德庆侯,岁禄1500石。

  06

  到洪武八年,朱元璋已经47岁了。

  我们后人因为开过上帝视角,自然知道朱元璋在当时是死不了的,他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

  但明朝一共就16个皇帝,只有四个皇帝活过50岁以上,即使除去失踪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3岁。

  也就是说,47岁的朱元璋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嘎嘣一下倒下起不来了,所以他要预作谋划......

  这确实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

  那他为什么要第一个安排廖永忠上路呢?

  因为原巢湖水军的另一位主要将领俞通海已于1367年去世,大明建国之后,廖永忠自然而然就成了巢湖水军系的老大哥和形象代言人。

  玩了一辈子水军的廖永忠可以毫不客气的对其他所有人(包括开国六公)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水军作为一个技术兵种,一般在争天下的时候,显示不出它的重要性,因为有关它的具体使用情况是要看地理环境的。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时明朝的都城不是北京,而是南京。

  就算朱元璋没读过历史书,也知道地理因素,南京最要命的地方就是靠近长江啊!

  一旦朱元璋哪天崩了,而朱标又镇不住下面这帮功臣,那他最要提防的是谁?

  并不是那些点满步骑兵buff的骄兵悍将,而会起肘腋之变其实是水军。

  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把时间往后拉,在后来的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挥军南下,虽然建文帝有李景隆这种光会送人头的猪队友,但是在山东战场,建文朝廷的军队和朱棣也是打的有来有回。

  等到朱允炆真的大势已去,推枰认输,那是什么时候?

  是朱棣打完灵璧之战,进而横扫江淮,朝廷的水师见朱棣势大,直接投了。

  所以廖永忠的原罪就是他的专业技能。

  只要他想,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廖、俞两家多年的经营,迅速召集巢湖水军的旧部,直接封锁长江,进而围困南京城。

500

  唐伯虎《明朝开国十二功臣图册》


  07

  那廖永忠有理由反朱元璋吗?

  有的。

  廖永忠完全可以认为廖永安是因为朱元璋见死不救而被张士诚杀得。

  虽然廖永忠名字里有“永忠”两个字,但是谁又能保证他脑后没有反骨?他不会反过来给自己的哥哥报仇?

  廖永忠身为一个“攻超群将,智迈雄师”的勇将,掌握着一只能够轻而易举封锁长江、围困南京的水军,亲人因朱元璋而死,又帮朱元璋解决了小明王韩林儿这种脏事儿。

  以朱元璋的个性来说,其实廖永忠是死晚了。

  PS:

  朱元璋曾经和臣下品评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优劣。

  《皇明宝训》载:

  帝谕侍臣曰:汉高祖、唐太宗孰优?

  侍臣对曰:太宗虽才兼文武,而于彝伦之间多有慙德。高祖豁达大度,且能逆料后事。先儒尝论汉大纲正,唐万目举。以此言之,高祖为优。

  帝曰:不然,高祖记丘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颉侯。性复猜忌,而诛夷功臣之家。但觉其阴狠多疑,不见其豁达大度也。太宗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无俎醢韩彭之惨。以吾评之,太宗为优。

  不知道老说刘邦的时候有没有脸红哈哈哈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