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业典礼上的花圈,吓坏了多少中国人?

我一直以为开业送花圈只存在于香港黑帮类的影视剧里,直到看到日本人在开业时满心诚意、喜气洋洋的给店家送上花圈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日本旅游的国人,第一次看到大街小巷的精美花圈时,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文化冲击。

在震惊之余,他们往往会很快陷入沉思:难道日本的老龄化已经这么严重了吗?怎么满大街都是办葬礼的。但看到他们都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怎么都觉得有些奇怪。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要是不小心与花圈对视了一眼,很多人心里都会发毛,并不自觉地说出:呸,真晦气!

但在日本,你的眼睛根本躲不开这些东西,白天看到还好,倘若碰上雨天,在阴天的滤镜和花圈的加持下,阳间都能给你整成阴间。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不要说有些花圈还能发光,一到了晚上,看着那色彩缤纷的LED发出的耀眼光芒,恍惚中还以为自己来的不是日本,而是阴曹地府。

01

花圈在东亚

在中国葬礼上用来祭奠死者的花圈,却被日本人用来庆祝店铺开业,这个反差太大,多少有些让人一时无法接受。

但这在日本就像喝水和呼吸一样普通。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的店铺在开业时,谁家要是没有收到花圈,那指定是老板人缘太差、人品有问题,这样的店也一定不能去。

而收到花圈的多少,也成为很多新开业店家攀比的项目之一。

在日本,花圈不仅可以送给店家,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福原爱第一次来中国时,给教练送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一个花圈,当时差点没把教练当场送走。

不过在日本,花圈也并不都是用在喜庆的日子上的,日本人充分发扬了抠搜节俭的优良传统,于是花圈在日本实现了一圈两用的神奇功效。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喜庆的日子,他们会送上颜色鲜艳的花圈作为礼物和庆贺之用,而在葬礼上则会用黑白为主的素色花圈祭奠亡者。

而在同是东亚的韩国,花圈则多被用在婚礼之上,我们常说大俗即大雅,难道在韩国有类似大喜即大悲的说法?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答案显然不是的,花圈在韩国的寓意明显是偏喜庆、欢乐的。

去年韩国前总统朴槿惠被特赦出狱时,就有大批的支持者送上花圈表达祝福。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娱乐业十分发达的思密达国,花圈还成为了粉丝追星的最爱。

并且在他们送给爱豆的花圈里,一般还会放上爱豆的照片。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实话,如果照片不是彩色的,如果不是我已经知道了花圈在韩国的用途,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片时,我可能还会有些惋惜这些年轻人的英年早逝。

02

给逝者送花圈不是中国的传统?

为什么在送花圈方面,日韩和中国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送花圈并不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甚至花圈这个东西都不是我们原创的。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花圈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最早是用来装饰神像的“圣物”。

后来随着演变和发展,一度成为古代西欧,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优胜者的奖品。

至于后来为什么成为祭奠死者的丧葬用品,也和西方基督教的传统有关。

信教的群众相信人死以后能进入到极乐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鲜花铺设的。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人们便会跟在死者的灵车后,抛撒花瓣,以此表示为死者去天堂铺设道路。

但这种方式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负担太重,后来慢慢就改用花圈和花篮替代。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种用花圈祭奠亲人的方式,直到近代才传入东亚地区和中国。

比如1912年,国民政府就曾规定:“吊丧来宾,男子左腕围黑纱,女子胸际缀黑纱结;吊仪除挽联、挽幡、香花外,还有花圈。”

也就是说作为婚丧习俗移风易俗的一部分,送花圈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丧葬历史中,也仅仅只有百年的历史。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日韩送花圈并不是受中国的影响,只是在对于花圈的理解和使用方面,日韩和中国出现了差异。

03

所有传统丧葬习俗都应该坚决取缔?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新一轮移风易俗的需要,花圈这个殡葬用品也发生了改变。

不用纸、不用烧,近些年一种电子花圈开始成为浙江南部地区人们用来祭奠亲人的新方式。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电子花圈,就是在小轿车顶上安装一块装饰着一圈塑料花的LED显示屏,屏上闪烁着“沉痛悼念×××”。遇到丧葬时,电子花圈车便会代替传统花圈浩浩荡荡地开上路。

电子花圈首先是在台州市悄然兴起的,短短一年多便迅速占领了当地殡葬市场。

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台州这种私家车有3000多辆,车主多数是从事殡葬生意的中老年人。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电子花圈在当地葬礼中十分普遍,条件差的用十几个,家境稍微好点的一般用几十个乃至上百个。

当地最隆重的一次葬礼,曾出动了260辆车,车队长龙把两个村都连了起来。

但这种看似环保的殡葬方式,从诞生之初便争议不断。

支持者称,电子花圈便宜,可循环利用,而且时尚、有面子;反对者称,电子花圈车堵塞交通又有污染,有安全隐患和非法运营的弊病。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人们的攀比,电子花圈车出殡队伍不断变长,电子花圈车扰民现象日益突出,而且还时常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在综合考虑了利弊之后,台州、乐清等地官方最终决定全面禁止电子花圈车上路。

在国内,似乎每次关于殡葬习俗的整改、规定发出后,都能在网上引起一波激烈的讨论。

比如山西省曾拟禁止生产、销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一时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派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应当保持;另一派则认为烧纸钱可能会引发山火、污染环境,理应杜绝。

两个派别的争论不休,丧葬之事似乎就和家务事一样,根本理不清、说不明。

对于丧葬习俗的整治,或许安徽省的一项政策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参考。

在2013年时,面对焚烧冥币等造成的污染和山火问题,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将新墓全部集中到公墓里,而公墓则会提供一个焚烧池集中烧纸。而且安徽省并没有切断冥币的供给链,黄纸冥币,厂家照样生产,店家照样贩卖,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

比如原来一个人可以买五箱冥币,现在要求只能买一箱,既满足了大家的祭祀需求,又杜绝了烧冥币时无意义的内卷。

仅仅是过了两三年的时间,不但安徽人民适应了这种新的祭祀方式,那些靠生产冥币而存活的中小企业也有了足够的转型时间,而且网络上也并未激起像今天这么大的舆论浪潮。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丧葬习俗的改革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只是贪图便利,懒政式的一刀切,不仅是人民群众心里不能接受,对于传统习俗也是一点也不尊重。

04

写在最后

很多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尤其是和逝者相关的东西,就认为是封建迷信,应该坚决取缔。

与跳大神等封建迷信不同,无论花圈还是烧纸都只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罢了,就如人们在亲人墓前放的一朵鲜花。

现在,国外有些人都在收集中国的冥币,并也有人学我们烧纸,他们说,用这种方式来寄托思念很伟大,也有人情味。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一些丧葬习俗的存在,一方面是生者为了让亡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过得幸福,或为了完成他们未了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

“烧些纸、送些花,知道亲人在另一个地方能过得好一些,自己也开始学着向前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