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生毕业了能搞行进管乐吹奏,韩国的毕业了能演出音乐剧…中国的呢
【本文来自《华语乐坛再无天王天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动滑滚轮
- 音乐本身是有多样性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艺术。但几乎所有人审美都是1451又或者62514736进行。这种音乐这完全不能说是艺术了--这是商品而非艺术品。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音乐艺术是不是只包括流行音乐?如果只是流行音乐又或者低成本的土嗨音乐,国内的发展其实仅仅就是稍微落后美日。但其他风格的发展真的不尽人意。比如爵士,室内交响,前卫电子舞曲。
我承认国内是有这些大神,但一个知名度低,另一个是受众太少,最后是人数低。
比如众所周知的徐梦圆,哪怕在国内电子音乐圈,也是风评低下--作品完成度低,音乐元素少,音乐动机套路死板,混音不够灵活。但就是一堆人吹捧。。。。。。说白了就是真的不够好。说好听是好听,但是完完全全落于俗套。
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普遍的音乐审美没有足够发展。不求你听什么肖邦贝多芬这种浪漫主义,也不求你听什么近代的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也不求你听比波普爵士。总归还是得多破圈子,到外面看看。然后才知道原来国内音乐圈的审美还是落后的
最后反问你几个问题:苏联的红歌是不是艺术?是不是为人服务?是不是惊艳而经典不俗套?
艺术素养低是造成如今现象的很重要的因素,却很少有分析提及。日本中学生毕业了能搞行进吹奏,韩国的毕业了能演出音乐剧…中国的呢…竖笛?口琴?音乐课还经常被占用…希望在国家的引导下,把艺术教育重视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只有这样,孩子们长大后才会分辨哪些作品可以划分成纯商品,哪些作品包含艺术思辨。当民智开启,艺术审美水平提升以后,才有可能倒逼商业模式的转变。窃以为,这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