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假证的广告写在警车上,这是什么操作?

近日,北京青年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了“私人订制死亡证明”这一超出常人认知范围的“小众生意”。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死亡证明是医院、公安局、殡仪馆等机构出具的证明公民死亡的官方文件,但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包括死亡证明在内的各种重要文书,似乎都是都是明码标价的商品,随便就能办。

500

280元一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120元一张“火化证明”,450元一张“病危、病重通知书”,只要您有需求,别说死亡证明了,升仙证明都能给你开出来,甚至有卖家表示“全国哪里都能开、各地公章都能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卖家办不到的。

500

乌鸦随便打开某电商app,输入关键字“证明”,立马跳出来一大堆语焉不详但又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店铺。

500

商品页面空空如也,问客服也不回复,只是很隐晦地诱导你加微信细聊,是不是正经生意不言而喻。

500

没接触过这种“生意”的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这些证明难道不是政府机构免费开的吗?为什么电商平台上会有得卖?

是的,如果真有需求,符合条件,相关政府机构会为有需求的群众免费开具相关证明,只要情况属实,材料齐备,签个字盖个章就完事儿。

而那些到网上“开证明”的人,情况可能压根是“无中生有”,而且,通常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

假证明有什么用?为什么有人花钱办假证明?

在这些“买家”眼里,“假证明”往往能带来“真利益”

有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试图“证明”自己已经死亡。

2020年11月,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法院收到了居民毛某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殡葬服务收据等文件,证明泰州市民毛某已经因病死亡。

500

这个毛某是江都区法院马上就要开庭审理的一宗诈骗案的被告人,他宣称自己在政法系统“有人”,以帮人办理取保候审为由,诈骗他人钱财190万元。

快开庭了被告人死了,这案子还办不办?人死账消,债主这190万元找谁要?

主审法官蒋杂云越想越不对劲:第一,死亡证明上的章与普通的章有点不一样,需要鉴定;第二,该材料是从毛某家里寄出来的,如果是毛某家人寄过来的,怎么连声招呼都不打,起码要问一句收没收到吧。

蒋杂云将证明材料上所盖的两枚公章送给相关检测部门进行鉴定,同时电话联系了毛某的女儿,没想到这一个电话就让被告人毛某露馅了:毛某女儿竟然不知道自己爸爸没了。。。

500

假证明买了全套,做戏就不用做全套吗?连家人都不知道,打算自己演完假死戏?

江都区法院立刻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民警赶往出具证明的两家单位调查后得知,毛某户口所在地孤山派出所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都没有开具过此类的证明文件,而且,证明材料上的两枚公章也是伪造的。

500

警察又赶往毛某家里调查,好家伙,这下尴尬了:“已死”的毛某正在家嗑着瓜子看电视呢。

毛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原来,在取保候审期间,他在路边墙上看到了可以办假证的小广告。大聪明毛某灵机一动,就打了小广告上的电话花了一万两千元为自己办理了全套“死亡证明”套餐。

500

最终,毛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犯伪造国家公文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未退赃款192万元予以追缴,发还受害人。

才花了一万二,就为自己加了一年的刑期,这钱花得值!

500

还有的人,不给自己办死亡证明,却给仍然健在的老父母办好了死亡证明,只为提前把老人的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

北京的程女士就遭遇了这种“骚操作”。程女士夫妇二人都是退休的国企高管,家有一儿一女,衣食无忧。

本应该安度晚年的程女士没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花了190万元的高价伪造了自己和老伴的死亡证明,证明上写着,程女士和老伴已经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在河北廊坊死亡。

500

不仅如此,其还伪造了程女士的女儿放弃继承的声明书,到公证处开了一个继承权公证书,将父母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并抵押出去。

原来,程女士的儿子小刚在承包工程时欠了一大笔工程款,小刚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还不够,债务越来越多,于是就找人花了190万元伪造了父母的死亡证明和姐姐的声明书,把父母的房子也抵押了还债。

事情暴露之后,程女士找到公证处进行投诉,公证处经过查证也取消了相关文书,但小刚欠下的巨款仍然是个无底洞,办假证花费的190万元也打了水漂。

话说,有这190万元拿来还债不香吗?人家毛某办全套“死亡证明”套餐才花了一万二,你花了190万,确定不是让奸商坑了?

500

离谱吧?简直是离大谱!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连死亡证明都有人敢造假,那别的证明岂不是更容易造假?

毕竟,装死很难,装病就容易多了,而且对现在有些人来说,装病是个赚钱的买卖,花几千甚至几百买一套病历材料,分分钟就能筹集几万几十万的善款,小投资大回报,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500

某“定做处方笺”卖家朋友圈照片

2019年3月,“水滴筹”工作人员在审核病历时,发现“求助者”唐某某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历非常眼熟,跟之前一位求助者的病历一模一样,当然,不排除唐某某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就抄袭了别人的病例。

但工作人员同时又发现唐某某在“水滴筹”平台还有其他项目的求助内容,而且都很眼熟,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你碰巧跟别人一样一氧化碳中毒还勉强能说得过去,但别人得的病你全都得一遍,确定还能活着吗?

经过资料梳理及多方核实,“水滴筹”工作人员怀疑唐某某利用虚假诊断证明材料、虚构患病经历实施诈捐,果断向公安机关报案。

500

2019年3月1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达坂城区分局以涉嫌诈骗罪对唐某某刑事拘留。经调查,唐某某利用虚假病历诈捐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在2018年11月,唐某某通过一个QQ群购买了一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假病历,并在“轻松筹”平台上发起求助及网络筹款,获得网友帮助77人次,骗取捐款858元并提现。

事隔一月之后,他又用这套病历在“水滴筹”平台上发起两次(前期治疗、后期治疗)求助筹款,获得网友帮助306次,共骗取捐款5254.11元,一鱼三吃,唐某某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捷径。

500

2019年2月15日,尝到甜头的唐某某又购买了一套“一氧化碳中毒”的虚假个人病历,在“水滴筹”平台上发起求助筹款,获得网友帮助46人次,骗取捐款1022元,但这次,唐某某被卖家坑了,病例是直接照抄的“水滴筹”真实病例,被平台及时发现并报警。

2019年6月17日,乌市公安局达坂城区分局对此案侦查终结后,以唐某某涉嫌诈骗罪向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虽然不能继续骗网友们的钱了,但花几百块就吃上了“公家饭”,唐某某这假病历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500

和唐某某比起来,有些人的胆子更大,前者只是用假证明骗网友们点零花钱,后者却是公然造假,用假证明享受政府政策红利。

南京就曾发生过这种事,而且,不止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涉及多家房地产开发商、中介,甚至有部分公务人员也参与其中,知法犯法。

去年,南京市为了有效吸引人才,采取了“人才优先选房”的购房措施,并且将人才的准入门槛放到了本科范畴。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人才,都能够开出人才购房证明。

500

南京的部分新房和周边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买到一套新房甚至就意味着“净赚上百万”,持有“人才购房资格”摇号的购房者买到的概率会更大。

这让南京市的人才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也让一些手头充裕但不符合人才标准的炒房客发了愁:都是花钱买房,凭什么他们先选房?好楼层好户型都被挑走了我还怎么炒房?

为了解决客户的烦恼,有些中介动起了歪心思:借助“挂靠”高新技术企业、代考资格证等方式,帮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优先购买楼盘尤其是热门的“倒挂”盘牟利。

在不法中介的操作下,一些学历不到本科的客户甚至直接取得了在资质认定上等同于博士学历的高级职称

500

而这些神乎其神的高端操作,仅需交两万元服务费,两万元你买不到吃亏,两万元你买不到上当,花两万元净赚百万,还能买来个高级职称,怎么算怎么划算。

500

南京中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的广告

在南京中介们的大力宣传下,南京两万元一个人才购房资格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吸引了广大购房人的注意,当然,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

去年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名为《“花两万挣百万”,南京“人才购房资格”可找中介“买”》的调查文章,帮南京中介们大力宣传了一把,南京买房的“秘密”成为举国皆知的丑闻。

500

事件发酵后,南京市相关部门火速启动调查,不到一个月就查处94名“假人才”,已成功买到人才房的16名假人才被注销购房证明,已经买到手的房子也被开发商收回重新销售。

伙同中介虚构劳动关系,帮助申请人骗取购房证明的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也被移出人才安居名录库,不再享受人才安居相关政策。

当然,还有一大批神通广大的中介也受到严肃处理。

造假的触手无孔不入。

甚至,在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王某宏离婚风波中,BY2的报警回执单都疑似是自己PS的,证明文书在某些人心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见已经儿戏到什么地步了。

500

2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尤其是当供给侧有了成熟的造假技术时,就会形成产业,造假证这行也不例外,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假证黑产,挣黑钱的同时,也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水滴筹事件发生后,曾有记者详细调查过电商平台买卖假证明现象,记者在某宝上随便咨询了一家店名为“××翻译中心”的卖家,刚加为微信好友,客服就发来十分完善的信息问卷,要记者补充病历单上的姓名、年龄、症状、医院等信息。

记者表示需要假的病历单用在众筹平台上,卖家称:“我们只管制作不管客户用途。”为证明自己的“实力”,卖家表示:“章都是现刻的印泥章。”

500

当记者提出需要更加完整的资料需求时,卖家发来另一份报价单,上面显示,病历本100元、票据200元、入院通知单200元等。卖家告知,全套的材料只需一到两天就能快递到手,需要2280块钱。

500

造假需求旺盛的贷款领域,更是重灾区。

很多人买房贷款时发现自己的银行流水和收入证明达不到银行要求,办真流水贷款肯定批不下来,首付都凑齐了办不下来贷款咋整?

当然是办假的!很多人以为办假流水操作难度有多大,需要银行“有人”才办的下来,错,打开某宝,四百包邮解君愁,百万贷款轻松批

只要在某宝上搜索“流水”两字,就会出现大量标注“银行流水”、“工作离职证明”、“收入证明”和“在职证明”的产品。

500

当然,由于是非法产品,客服还是会先诱导买家加微信,在你发送产品链接并咨询细节后,各家店铺客服都是这种标准回复:“麻烦微信详聊,谈妥后再交易”“请不要提及敏感词汇,请加QQ或微信咨询客服详情”“请加客服微信,此处不回复”等。

当你按照要求添加了客服微信后,客服才会正式跟你谈生意:“专业制作各种银行流水、工资流水、离职证明、收入证明、辞职证明,各种需要盖章的文稿等等。银行流水一般做建行、工行、中行、交通、农行、招行、浦发、兴业、光大、民生、平安、中信、邮储。”

《证券日报》记者曾假扮成购房者到某电商平台办理假流水,客服给出的报价是一份一年三页内的银行流水收费450元,超出一页加收120元,一份半年两页内的银行流水收费350元,收入证明150元/份。中午前提供个人资料,当天下午就能制作好发货,全国包邮,童叟无欺。

500

而制作一份假流水,客户仅需要填一张表格,提供的信息包括:户名、卡号、开户行、流水打印分行、月税后工资、月入账时间、入账工资的公司名称以及客户的电话、收货地址和联系人等。

填完这张表,等个三四天,就能收到一份足以贷款上百万的假流水,450元撬动上百万资金,假流水生意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危害性也远比假病假条之类的大得多。

而在有些小众专业领域,假证明、假证书更是猖狂到自成体系,不仅假证书遍地,连查询假证书编号的假网站都给你做出来,真正的做戏做全套。

比如珠宝玉石行业,前两年媒体曝光过不法商贩为了卖假玉石,不仅给每块假石头都配上高仿的北大宝石鉴定证书,还把人家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的网站山寨过来了。

500

如果扫描真证书上的二维码,页面直接进入北大宝石鉴定中心官网,链接显示证书详情以及被查询次数。

而扫描伪造证书上的二维码,同样会进入一个名为“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的网站,但并未显示证书详情,而是提示输入证书授权编码和验证码查询。当然,假网站提供的自然也是假商品编号,这些编号在官网上查不出来。

500

500

不难看出,这两个网站页面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纳米级抄袭。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域名,假网站的域名为 pukgac.com,真网站的域名为 pkugac.com,除此之外几无二致。

500

在某宝上搜索“珠宝鉴定证书”可以发现,不少店铺都提供“代送机构检测”的服务。多数提供代送检服务的店铺都在商品详情中明确标明,店内“不卖证书,也不自行提供检测鉴定服务”,仅提供帮消费者“将需要检测的东西送去国家正规的检测鉴定机构”的“跑腿”服务。

500

也有部分店铺表示可以私下交易伪造的鉴定证书。价格上,假证书 10 元一张,真证书 20 元一张。

500

店主表示,假证书不需要寄珠宝实物,只需要提供珠宝的照片和重量,并称其他与珠宝相关的数据“都是按国标做的”,当然,假网站也是按照国标做的,只是域名有那么一丢丢不同而已。

500

看到这,有的看官想必已经认定这就是办假证的巅峰了,登峰造极无法超越了。

图样图森破。

这一行的顶尖高手会反问一句:什么是假证?

2018年7月,湖南省长沙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制贩假证案,在山西、河南两省收网抓捕,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移送审查起诉5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100万余元。

经查,自2016年8月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崔某龙、高某兵等为首的犯罪团伙,以网上宣传接单、技术手段攻击政府官网植入假证信息、线下制作假证等方式,在全国10余省市大肆制贩假证,通过层层转卖,“成本”仅50元的假中级技术职称证书市面售价高达8000至10000元。

500

其中,仅在长沙市即制贩假中级技术职称证书1000余本,涉案金额1000万元,非法获利330万元。

这才是巅峰,以假乱真算什么,以假为真才是真本事,办假证的极致是把假证办成真证。

500

3

办假证的这么嚣张,真的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当然有,实际上,关于如何处罚办假证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条文早已有之。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伪造证明材料其处罚要依据违法犯罪情节而定,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情节较轻的,会被处以5-10日的拘留,可能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般情况会被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罚款1000元以下。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相关法规对其定罪判刑。  

500

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的民警在分类清点收缴的各种假证件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500

但是,实际执法中的困难很多。

在办假证遍地开花、满墙满电线杆贴小广告的年代,治理难度是非常大的,数量太多是一方面,犯罪分子往往十分隐蔽,交易全程都使用电话远程联系,办完证直接邮寄过来,根本不会露面。

500

后来,互联网电商兴起,办假证的与时俱进,不贴小广告,改开网店了,隐蔽性更强,受众面更广。

关于这一局面,其实人大也早就立了法,比如电子商务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

可实际执行起来,监督者是电商平台自身,只要办假证的伪装得好,不公开在平台上吆喝办假证,电商平台一般都查不出来。

500

但是现在,根治假证问题有了可能性。

需求端管不住,供给端防不住,如果从使用端下手呢?

用魔法打败魔法,不法分子不是玩高科技吗?那咱们就玩更先进的高科技:大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完善相关证书、证件的管理、使用、查验、信息共享制度。

500

比如以身份证号为基础建立多个部门共享、互通的超级数据库,并提供相关资质证书的便捷查询通道,让需要某个证件的管理部门能从制作该证件的部门获取真实信息,当政府机关不再需要个人提供各种证明时,办假证的还有生存空间吗?

实际上,大数据在查办假证方面已经屡立奇功,尤其是在拥有各种黑科技设备的公安机关,现在查办假证的效率跟上个世纪可谓天壤之别。

500

各地方尤其是一些窗口部门积极建设数字政府,各省市的电子政务中心也升格为大数据管理局。

 

500

真证都逐渐开始用不上了,谁还需要假证?相信随着更多政府部门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假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并最终作为时代的阴暗面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愿早日实现天下无假。

500

参考资料:

证券之星:《又现一条灰色产业链 一年期假银行流水网购每份450元》

中国青年网《水滴筹事情牵出假病历产业链:全套资料只要2880元 记者曝光》

北青网《珠宝鉴定新骗局 假证书假网站害人不浅》

中国青年网《北京一男子为抵押房产还债 花190万伪造父母死亡证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