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她身体里的敌人,我试着做一个男人”

作者|韩小兔菌

来源 |  视觉志

  01  

  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

  一个小男孩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与几个推着童车的阿姨擦身而过。

500

  可以看得出,男孩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够驾驭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

  男孩叫周宗松,9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做饭、买菜、洗衣,甚至照顾母亲大小便,样样都需要他来完成。

  从出生起,周宗松的父母便双双残疾。

  随着小宗松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病情却愈发严重,甚至生活都无法自理。

  从6岁开始,他便独自撑起这个家。

  

500

  周宗松最宝贵的东西,是两个和自己差不多高的药柜。

  药柜有四层,上面密密麻麻摆放了近百种药物。

  小宗松说:

  “这是我的‘千军万马’,用来对付妈妈身体里的‘敌人’。”

  不需要妈妈指挥,他已经可以熟练地按照品类、剂量和操作要求,配好各种吊瓶水。

500

  他用皮筋扎住妈妈的前臂,用手轻轻拍打,让皮肤下的血管显现出来,再用蘸了消毒液的棉签涂抹......

  在儿子的协助下,母亲张发翠用严重变形的手,完成了穿刺。

500

  穿刺结束后,周宗松给针眼处贴上胶带固定,调整好点滴流速,确认了妈妈没有不适反应后,他才回到房间里做作业。

  周宗松计算好了时间,需要换药时,他又准时出现妈妈面前。

500

  这一整套流程,周宗松从6岁起,一直做到了现在。

  母亲张发翠被痛风折磨了将近20年,此间还患上了支气管炎和心脏疾病。

  她每两三天就需要打一次点滴,每次要打3、4个吊瓶。

  药柜一侧,挂着上百根输液管。

500

  因为家里穷,张发翠只能批发针剂自己在家输液。

  还有一个原因是,医院不允许超剂量用药。

  “但是我需要翻倍的打,打下去才有作用。”

  贫穷和病痛让张发翠别无选择。

500

  张发翠年轻时曾在村子里做过兽医,患病后她跟着医生学会了打针配药的技能。

  她的双手、双脚,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因痛风严重变形,不得不找儿子来帮忙,

  她手臂上的针眼,愈合了又立马出现新的,从未消失过。

  02  

  张发翠这一辈子,命运多舛。

  自幼体弱多病的她,心里清楚,没人愿意娶一个“药罐子”。

  然而,或许是幸运之神的眷顾,在-岁这年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庭。

  十多年前,张发翠在看病路上遇到了同去看病的丈夫,两人走到了一起。

  新组建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张发翠觉得很幸福。

  丈夫自身患有心脏病,却从不舍得让她干活。

  后来,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紧接着小儿子也呱呱坠地......

  眼看着生活一点点变好,这时老天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500

  2013年,张发翠的丈夫心脏病发作,还没来得及嘱咐些什么,就去世了。

  没了丈夫的张发翠,看着丈夫生前看病欠下的10万多债务,以及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她感到前方一片黑暗。

  那年,大儿子周宗磊12岁,周宗松才3岁。

  她曾想过将儿子送给有能力的家庭抚养,可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不忍心这样做。

  这个身患痛风、心脏病、支气管炎、四肢严重变形的女人,为了养活孩子,她尽量在不发病时去干点农活。

  然而一旦发病,她整个人都瘫倒在床,无法动弹。

  就这样,母子三人挣扎了一年多。


  03  

  直到2014年,家里终于来了一个男人——现任丈夫张明才。

  张明才不但不嫌弃张发翠带着俩孩子,不嫌弃她身患重病,还拿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存款替他们还了债。

  这个男人就像从天而降的一束光,将这个破碎的家庭再一次支撑起来。

  张发翠感觉生活似乎重新有了盼头。

500

  为了赚医药费,张明才瞒着妻子,一人做两人份的工作。

  某一天,张明才上班时突然昏倒在地,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右眼失明,左眼弱视,家里又多了一位残疾人。

  这个家庭再一次陷入了混沌的黑暗之中。

500

  “2018年,在老家床上瘫着时,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那一年,张发翠不但双脚变形加剧,几近瘫痪,还患上了白内障。

  夫妻二人的生活均已无法自理,全部要靠当时只有8岁的大儿子来照顾。

  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凑齐了16万块钱,去昆明做了视力手术。

  跑这一趟下来,张发翠一家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这笔医疗费一半走了医保报销,剩下的8万块借款,他们至今无力偿还。

  亲友们理解张发翠的难处,没有催促。但这始终是她的一块心病。

  艰难的处境下,大儿子周宗磊念到初二便辍学了,他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跑到昆明打工。

  周宗磊虽然离开了家,但并没有抛弃爸妈还有弟弟。

  他在一家餐馆里打工,一个月工资2500多块,其中2000块都打给了家里。

  而此时家里,只剩下了唯一的「小小顶梁柱」——周宗松。

  那年他只有6岁。

  

500

  张发翠时常感叹自己是个不幸之人,一辈子被病魔缠身,还拖累了儿子、丈夫。

  可她时而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有儿子在身边,她什么都不怕。

  04  

  周宗松一家原本住在云南会泽一座偏远的大山里。

  2019年3月,作为贫困户他们搬到了泽县钟屏街道木府社区。

  搬到县城后,周宗松觉得周围环境好,一有时间就推着妈妈出门散心。

500

  张发翠说,在老家时,儿子每天五点钟起床,烧好开水,把她吃的药、要用的东西放在床头,然后再去上学,中午一下课就跑着回家做饭。

  农村老家的路不好走,为了照顾妈妈,周宗松每天都要往返两次,走两个多小时的路。

  张发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过得苦,心理压力也大。他害怕,怕我不在了。”

  周宗松每天做两到三顿饭,基本都是“老三样”——青菜,土豆,白米饭。

500

  做饭、做家务,还要照顾母亲和继父的生活起居。

  周宗松从不觉得苦和累。

  在这个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年纪,他用自己瘦小的身体,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自幼坚强的周宗松,极少哭泣。

  唯独提到母亲的病时,小宗松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记者问他:

  “帮妈妈打针害怕吗?”

  小宗松答:

  “害怕。”

  “在害怕什么呢?”

  “怕妈妈疼。”

  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时,小宗松虽颤抖着声音,眼神却格外坚定——

  “想做一名医生,因为可以帮助病人减轻一些痛苦。”

500

  05  

  周宗松每天奔波于家和学校,照顾妈妈占用了他许多学习时间,然而他的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

  到了城里的新学校,周宗松的成绩仍然保持在班级前三。

  在母亲和继父做手术期间,周宗松的心理压力太大,唯独那次只考了60多分。

500

  “他从小就很懂事,从没有找大人要过玩具。”

  张发翠说,儿子因为要照顾家里,少有业余时间,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儿子说,那些都不重要。

  周宗松推着妈妈出门遛弯时,路过巷口的玩具店、食品店,他没有丝毫分心,小心推着妈妈往前走。

  母子俩来到菜市场,摊主都认得他们。

  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说,摊主们都有一种默契——

  只要是张发翠母子来买菜,价格一定是最低的,分量一定是最多的。

500

  妈妈负责挑好菜,周宗松负责从钱包里掏出钱交给摊主。

  依旧是青菜、土豆、豆腐老三样。

  张发翠的轮椅不是自动的,推起来有些费劲,但周宗松喜欢推着妈妈出来逛。

500

  从家到菜市场500多米的路程,他们穿过马路,穿过整齐的行道树,穿过高速公路大桥......

  周宗松走走歇歇,看着这座城的风景,和妈妈聊聊天。

  看着儿子瘦弱的身影,张发翠说,她想努力再多活几年,活到儿子长大成才的那天。


  06  

  我们总说父母之爱,总在谈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付出。

  实际上,孩子也在用自己方式爱着父母。

  还记得那个“增肥救父”的小男孩吗?

  两年前,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父亲捐献骨髓,11岁的路子宽开始“暴饮暴食”。

  为了让体重达标,他三个月增重30多斤。

500

  路子宽一天吃五顿,有时候撑得半夜睡不着,还被别的小朋友嘲笑“胖成猪”,但他依旧拼命的吃。

  “多吃才能长胖,吃胖了才能救俺爸。”

500

  骨髓采集结束后,路子宽在通话机中对爸爸说: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看你了。”

  河南二年级女孩张笑笑,在学校吃午餐时,她总是把盘子里的虾挑出来,放在一边。

  背后的原因却令人动容——

  “这是留给俺妈的。”

500

500

  这所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

  平时学校发的牛奶、水果等,笑笑自己其实很想吃,但她还是都存下,回家带给身体不太好的妈妈吃。

  当笑笑妈妈被问到是什么心情时,她说:

  “不好受,感动得掉泪。”

  在一家医院里,有这样一幅画面:

  妈妈刚生完二胎,宝宝被抱出来,所有人都争相围着小宝宝看。

  唯独6岁的儿子,从始至终守在产房门口。

  小男孩趴在产房的门缝上,一直等着妈妈出来。

500

  兰州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乘客拍下了这样一幕:

  妈妈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儿子悄悄用胳膊撑了一路。

  “妈妈累了,可有我在,就不会让她磕着碰着。”

500

  他有着小小的身体,内心却想给你最安稳的依靠。

  不要小看孩子,更不要小看孩子的爱。

  孩子能带给父母的,或许不多,却是他那个小小世界里的,所有。

  人人都说为母则刚,却不知道孩子也在用他弱小的力量,为爱生出了盔甲。

  “我们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可在爱你这件事上,他比谁都懂。”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你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