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乡去的是棉花生产队,来说说集体劳动为什么效率低,包产到户有何作用

【本文来自《我是80年从农村出来了,出来前生产队亩产(双季)不超千斤,分产后就直线上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讲我的经历。

我下乡是到棉花生产队,少部分水稻,旁边是水稻生产队,农忙时得去帮忙,基本两样都会干。

集体劳动为什么效率低?举个例子,锄草。我努力干,总比别人慢一拍,后来别人告诉我诀窍:比如一锄锄半尺,慢了;你一锄锄一尺,把前半尺的土带过来,盖住后半尺。

记工员检查质量,除非弯腰扒开土,表面质量是一样的,但是后半尺的草是没断根的。

记工分是看效率的,别人锄一亩,你锄6分田,工分就低。

包产后他会糊弄自己吗?

这就是制度的悖论。

搞大田建设只有靠集体力量,但是田间管理要靠个人责任心。

简单说包产对不对,提高产量靠什么都不全面。

再说化肥。我下的是农场,化肥用得早,70年代初就有。国家大化肥工程在70年代末才有效果,化肥逐渐够用。

但是农场开始化肥少,还有部分硝铵,容易板结土壤,尿素多了就没人想要硝铵了。

以后有西德的复合肥,效果又比尿素好。

至于杂交水稻,由于育种技术要求高,其实在80年代末才发挥作用。

80年代,包产到户作用明显,从80年代末,化肥和良种才发挥作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