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维纳斯,中国有什么?

印客美学 & ink

500

宗教迷狂到极乐净土 

500

西方应该能够接触到那座顶级的中国雕塑宝库,那是一座尚未开放的万神殿,堪称整座雅典卫城,等待着人们去学习研究。”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曾这样评价莫高窟

         

     如果说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化身

中国的佛像亦是

歪果仁们高高捧上神坛的维纳斯 

在中国也只不过是街头巷尾栖身的菩萨

中国佛像的构图与罗马万神庙的装饰雕刻

和浮雕线条相比毫不逊色

500

  四大天王、六丁六甲、十八罗汉哪位不是    

刚健有力、丰腴圆润、清风道骨呢?

与维纳斯相比,二者都是人们最理想的人世肉体 都是睿智与理想美的化身

想要对佛像艺术有个基础的了解?

也许给你这3个节点

你可以有些感性的基础认识

1

何时起迷狂于宗教?

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有三次浪潮

分别是古印度造像高峰时期的贵霜时期、笈多时期和波罗时期

分别对应中国的汉魏西晋、东晋至唐初、唐后期至北宋年间

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

也带有了自己的文化属性和特点

文化传播需要载体    作为性价比最高的石窟   自然就担起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重任       最典型代表当属鸣沙山的莫高窟

500

▲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甘肃敦煌鸣沙山的断崖,也称作千佛洞,自北魏开凿以来历经九朝九代膳修、扩展、损毁、失盗,依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的艺术宝库。位于中国四大石窟之首(其他三窟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500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自魏晋南北朝 

陷入了前所未有动乱的时代人与人的博弈,人与自然的博弈自然与自然的博弈战争与病痛,带来的只能是迷茫、绝望、毁灭     人们在朝夕祸福里思考起了自己的存在

与二战后兴起的存在主义不无相似之处   好人人造恶报,坏人占上风身家不相保,一生尽辛苦

 500 500500500 

于是佛教便走进了人们的心灵

既然现实世界毫无公平与理性可言

那就把因果托于轮回

把合理委之于来生与天国

人们只得把石窟当作人间圣地

心灵树洞

在此间,人所有的情愫,痛苦,欲望都被放下了

单单只有来世来生

500

    敦煌壁画中的《舍身饲虎图》,王子为救饿虎舍身喂虎。

画面阴森凄厉

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   ▲

壁画并不是石窟的主角   

  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淋的壁画就是为了

衬托出佛像雕塑的宁静、高超、飘逸

正如世人带着抑郁悲痛跪倒时

才能在佛像的秀骨里找到归宿

尽管目光下视,身体前倾

佛像对人世似乎并不动心关怀

500

 莫高窟第249窟(北魏)主尊

“秀骨清相,似觉生动,令人凛若对神明”的佛陀与“身祸家破,阖门比屋,白骨蔽野百无一存”的人世构成了魏晋两朝的悲惨世界


2

隋唐:画风慈祥,变为智慧化身

隋唐以后,石窟艺术进入了新的时期

此时的雕塑已不是那种超凡绝尘

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化身了

石窟的画风似乎有很大的转变

那些雕塑变得更加慈祥和蔼

佛陀世容▼

500

  ▲ 以上俩尊雕塑均出自不同时期的敦煌莫高窟

以上而观,丰满圆润的女使(虽然有点双下巴)    

替代了瘦削超脱的士夫

衣襟飘动的舞蹈美替代了动作强烈的运动美

绚烂华丽代替了粗犷狂放

马也由瘦劲而丰肥,飞天也由男而女。

500

          ▲ 莫高窟 窟顶上的壁画《飞天》         

至于壁画题材与主题其画风也有了180º的转变

与中国传统思想“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本不相投的那些印度传来的饲虎、贸鸽、施舍儿女的故事

那些悲惨世界的图景终于消失

取代的而是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

是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

这确实是国人的理想世界

500

北魏时期的《九色鹿》▼

500

中唐时期的《反弹琵琶》另外 ,最能体现出雕塑内涵变迁的当属三大石窟的衣品和妆容了

50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500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5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tips:从北到南(麦积山→云冈→龙门)衣品 

袒胸露乳→衣不遮体→衣着保守妆容 

方面大耳→短颈粗体→目细面净   

3

晚唐以后: 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世俗现实艺术

晚唐以后,随着禅宗衰落,理学兴盛

人们的生活也愈加安定

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衰落下去

此时宗教艺术便已失去一切了

尽管洞窟再大菩萨再多却毫无生气

菩萨是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越来越大

石窟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

500

▲ 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500

▲ 壁画 《宋国夫人出行图》

《宋国夫人出行图》《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本是生活的真实,

却涂绘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   

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

实际上这就标志着 

在中国,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

艺术至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最后,一波干货分享,注意查收:

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上下集)

 这样下次再遇见老外你可以拍拍胸口说:        你有你的维纳斯,我有我的菩萨。老外:WTF!Pi....zza?

撰文|山庄

主编|少禾

印客美学微信公众号(ink2016)

500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