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7、80年代生活怎么便宜了,一顿红烧肉的确可留下美好印象,但那不代表现实

【本文来自《七十年代红烧肉两毛钱一份,好吃的邪乎 香得一塌糊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不知道这位,以及类似的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美化的用意是什么,至少给当今的年轻人一个误解,至多呢?就不好说了。

本人也是过来人,还是幸运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还进了工厂,不似同辈人多下乡了。进厂第一年学徒工资是18元,第二年20,第三年22,第四年考级定二级工,36.5元一个月,这是最普遍的工资收入,比我多几级的师傅们收也多不到哪儿去。鉴于本人还是进得本地最好厂,是技术工种,实际上还属于“高收阶层”,很多人的工资还不超过30元。

食堂里那个2、3毛钱的肉菜既无法和现在的比,也不是每顿都舍得吃的,毕竟年轻人还要攒钱买“三响一转”,打家具,准备成家。同事中有人亲口跟我感慨说“现在生活不错了”,因为他家一个星期能吃上一次荤了。

所谓三响一转,就是收音机,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四大件”,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增加了沙发、大衣柜(是自己打的,即自备木料,请一位木工师傅来家里打造)。三响一转除了需要从嘴里扣出钱来,关键还买不到,需要凭票。本人梦想买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而多年未能实现,是对那时惨痛记忆的一部分。而很多家庭需要缝纫机,是因为可以“缝缝补补又三年”,还可以自已做新衣服,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极力想省下的大开支。

这一代人普遍喜欢吃肥肉、油腻的食物,好菜的标准是“下饭”,只是到现在各种健康宣传,才慢慢转变过来。

别再吹七、八十代年生活怎么便宜、社会治安怎么好之类的了,那时一顿红烧肉的确可以给自己留下经久难忘甚至终生美好的印象,但那不代表现实。每个人都会对过去有很多“美好的”记忆,这是正常的,可那只是记忆,是个人的东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