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漫到三只松鼠,“眯眯眼”荼毒太深?

陈漫给迪奥给大家带来的心理阴影这才过去多久。
12月17日。
孙海鹏又带着《雄狮少年》来了。
本以为票房预估一度高达50亿的雄狮,艰难破亿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不曾想。
12月25日。
三只松鼠也跳了出来。

①雄狮少年刚愎自用?▽
不管大家对于《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第一眼的感官如何?
想必经过这么多天的“狂轰滥炸”。
大家都已经累觉不爱。
说到《雄狮少年》。
本来一部专注于解构传统文化的电影,在《大鱼》《大圣》和《哪吒》之后,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只要这部动画做的不是太烂。
票房还真有可能达到《战狼》和《李焕英》的高度。
只可惜这部动画就算有无数人夸它好,也扛不住它的口碑早已在大众眼中坍塌。

幽灵场什么的?
只要它像薇娅一样纳税。
也没什么。

问题是电影主创拿着法国昂西电影节的招牌当令箭。
他们是不是一开始就搞错了?
一部电影想要成功。
迎合一小部分人的口味是行不通的。
毕竟。
一部电影想要赚钱还得观众心甘情愿的买票安利和传播。


火上浇油的是: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出了“国漫之光”的口号。
电影主创明目张胆的质疑大家的审美也就罢了,还打心眼里认为广东人就是“吊梢眼”。

这种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我没错?
错的是这个世界?
原以为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你别有用心拍电影。
那观众自然就会用脚投票。
却不曾想《雄狮少年》的野心也顶大的,一些流量明星站台可以理解,但一些自媒体洗地的姿势真的吃相太难看了。
他们不过就是仗着大部分人因为“吊梢眼”自发抵触《雄狮少年》,就开始一通乱吹。
说得好像《雄狮少年》除了“吊梢眼”就没有确定一样。
我不否认《雄狮少年》的画面的确足够精细。
但是除了画面拿得出手之外。
女主角就是个打酱油的工具人;
什么红狮白狮剧本还不够细致;
更别提主角团总共也就两场舞狮,靠得还是师父的“臭脚”,熏倒大多数比赛对手。
电影里最重要的“热血”“梦想”和“成长”见鬼去了么?
至今。
我们依旧怀念被否的的《雄狮少年》原稿。

②三只松鼠真的无辜吗?▽
无独有偶。
《雄狮少年》是好还是坏,资本和大众还在博弈。
三只松鼠又跳了出来。

当然。
这是2年前的画风。
三只松鼠官微的回复,除了中间那段也比较合格。

微博上还真有不少打抱不平的。

问题是:
有些自媒体把事情复杂化了。
为了说明三只松鼠的无辜?
居然把唐代仕女图都翻了出来。

且不说当时的审美和现在不同。
圆润的脸蛋,厚重的发髻,绘笔不可能像照片一样精细,这些因素都会更显眼小。
单就模特儿个人。
凭良心说。
下面这个和上面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但还真就是。
三只松鼠却表示,“妆容基于个人特征打造,无刻意丑化。”
这话谁信啊。

没错。
模特儿的长相是天生的。
但“事事都要上纲上线,那这就是一种病态了”这样的表态真的好吗?
虽然不排除有人浑水摸鱼。
但绝大多数网友的态度,我们一直针对的是妆容,就像李荣浩、孙红雷和周冬雨,就像傅满洲和陈漫的阴间作品。
眯眯眼并没有错。
大家也不觉得眯眯眼有错。
错的是品牌商家喜欢给模特儿画上极端的妆容,刻意迎合背后的“眯眯眼辱华文化”。
往坏处想的话:
我们不排除三只松鼠那模特儿当挡箭牌,借势来一波“逆市营销”。
③眯眯眼“出口”转“内销”▽
《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的事闹得这么大?
很大原因还是因为类似的事件没完没了。
9月份的《尚气》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抵制。

但是。
6月15日。
清华美院2021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在YouTube上发布。
一群“眯眯眼”把国外的“刻板印象”当成是“文化输出”。

11月12日。
奢侈品迪奥和美女摄影师陈漫合作的《迪奥与艺术》展览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行,展览中“LADY DIOR 我之所见”板块引发轩然大波。
其中一副摄影作品让人一言难尽。

再加上最近的《雄狮》和《松鼠》。
敌人出现在外部我们的意见已经没那么同一。
敌人出现在我们周边这让人如何防范。
而这时。
舆论战场,吊梢眼不知何时变成了眯眯眼,眯眯眼一不小心又变成了小眼睛、单眼皮,下一步自然就是丹凤眼。
这不。
眯眯眼不知不觉就成了传统的东方审美。
要知道。
排华法案是在1882年通过。
傅满洲形象在1912年诞生。
当我们还在纠结“承认眯眯眼是不是文化自信”的时候,人家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睁开了眼睛。
西方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是因为西方官方和媒体就是这么宣传的。
但若我们主动跳出来,承认眯眯眼就是东方人所独有的?
这不是蠢,就是坏。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大众针对的从来不是小眼睛,毕竟这确实是一部分普通人的生理特征。
但若品牌资本为了“出格”。
愣是要主动“迎合”已经刻板化的眯眯眼形象。
就不要怪我们“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