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为何没人再拍类似于《马大帅》这类体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题材的电视作品?

最近闲来没事在网上找电视看,发现现如今国产电视剧大多是以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现代社会人士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缺少一些真正能反应普通大众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影视作品

500

实话实说就是,《马大帅》这种电视剧不挣钱。

实际上,《马大帅》的热播不是因为这个题材本身有多吸引人,而是这是一部赵本山主演的作品。赵本山的影视剧主要有三个系列:《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从三部剧的表现来看,《刘老根》的收视率是最好的,在央视最高曾达到国14%,《乡村爱情》次之,也有11%左右,《马大帅》在东北地区的收视率较好,哈尔滨最高达到过40%以上,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就一般。

3.6的收视率,在赵本山的电视剧里算是一个很差的成绩了。

500

而到了《马大帅》第二部,收视率的表现就更差一些,央视的收视率数据只有2%多一些,远低于同时段其他剧的水准。考虑到《马大帅》前一部还比较火热,并且第二部还是原班人马出演,有这个收视数据已经可以说是惨败。

至于当时的老百姓喜欢看什么电视剧,当时的收视率对比也足以说明问题。

500

不过,有个前提需要说明,就是《刘老根》、《马大帅》这些剧在东北地区的收视率非常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剧中的故事就发生于东北,观众比较有亲近感;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电视台也比较支持赵本山。所以,尽管《马大帅》后面两部在全国的表现不好,但在东北地区的收视率依然还算不错。

只是,这种收视上的优势相对于《刘老根》、《乡村爱情》这些并不明显。拿《刘老根》来说,在电视剧播出之后,赵本山迅速把刘老根打造成为了超级IP,推出了龙泉山庄、刘老根大舞台等等。《乡村爱情》热播之后,黑龙江卫视、辽宁卫视等也有与赵本山团队合作的乡爱主题的综艺节目,收视率也还算不错。而直到今天,《乡村爱情》已经拍了十几部,虽然被很多人诟病,但收视率也还说得过去。

作为中国影视领域玩IP最得心应手的影视人,赵本山在这方面的天赋甚至超出了很多专门到好莱坞学习的所谓国际人士。当年刘老根大舞台、龙泉山庄,跟很多电影的主题公园,性质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很显然,《马大帅》本身就不适合开发IP,再加上后面收视率的迅速下降,放弃这个IP也就很正常了。

至于说为什么后来电视上也很少见到《马大帅》这样的作品,实际上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到新年前之交,中国观众的影视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影视消费更多偏向于娱乐。好比说香港电影中其实也不乏描写底层人生活的文艺片,但那个时候大家更喜欢看的就是双周一成的VCD。与此同时,如果你是个网文写手,你要是觉得读者喜欢看这类作品,也完全可以写着试试——但我估计没人敢试,因为就算是个网文新手也知道读者最喜欢看的并不是这个类型的东西。

所以,不管你从艺术的角度如何肯定《马大帅》,但这类题材的作品观众不爱看就是个事实。这个不爱看不是说讨厌看,而是观众更喜欢看其他类型剧。我们拿另一部同样是聚焦底层生活的电视剧《生存之民工》来说,在这部剧里黄渤贡献出了非常精彩的表现,但这部剧播出后的收视率也同样惨淡。如果要说是近两年少了《马大帅》这样的作品,倒不如想一下你小时候看到过的类似《马大帅》这样的作品究竟有多少。

第二,过去十几年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逻辑也已经发生改变。在2000年初的时候,中国的影视剧市场绝大多数还是原创剧,但如今IP剧已经占据了市场头部的份额。IP剧的优势,是其原著本身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再加上成熟的商业模式的运作,更容易获得收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IP剧本身就是读者选出来的,如果一个小说读者很少,也很难被编为大IP。在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下,不要说描写底层人生活的剧,就是普通的原创剧,在宣发、制作上都难以与IP剧相抗衡,就更难说挣钱了。

而放到电影市场来看,这个表现就更明显。在电影市场上,也不是没有反映底层人生活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就算上了院线有几个人看?《钢的琴》算好作品了吧?王千源还因此拿下了个东京电影节的影帝。可《钢的琴》上了院线,总票房也才600万,而那一年的票房冠军是《变形金刚3》,票房接近11亿。前两天去世的电影演员涂们,代表作是《老兽》,金马奖获奖作品,可票房是多少呢?200多万。而2017年的票房冠军是《战狼2》,56亿多的票房。

要知道如今就算一部电影再省钱,上院线的话总还是要几百万的成本的,这种几百万票房的电影,就真的是亏到姥姥家了。电视剧的营利逻辑虽然与电影有所不同,但这类题材很难挣钱。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赵本山后来其实也拍过很多其他类型的乡村剧。比如宋小宝与沈春阳主演的《樱桃红》,走的是偏苦情的路线,虽然倒也算真实些,但收视并不算好。而一直拍到了今天,都拍出了乡爱宇宙的《乡村爱情故事》,也说明了普通观众最爱看的,还是那些偏正剧或者喜剧的题材。毕竟,日子过得本来就不容易,没必要再看这种剧给自己添堵。

其实相比于电视剧,更能说明这个趋势的是网文。按理说,网文的读者主要都是普通人,部分免费网文的读者甚至大都是消费力很低的底层人群,那这些人更应该喜欢看的是描写底层人生活的作品吧?然而现实是,兵王赘婿这类才是他们最爱看的,人家送了一天外卖,要的就是个爽,你还在这里描写外卖员的辛苦生活,这不是成心让人不痛快么?

说到底,其实很多搞通俗文学的人都能明白的理儿,反而是很多读惯了严肃文学的人不明白。大多数人看书、看电影图的就是个爽,那些真的反映底层人生活与苦难的作品,反而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且有鉴赏能力的人才能共情。你看看抖音这样的全民级App上播放量高的那些视频,也没几个是偏普通人生活的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