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确实早实现了“汽车自由”,但对比近两年内地的生活水平,已经慢慢开始不够看了

【本文来自《不少讀者質疑我們數據造假,我說點真實情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台湾省这位先生好!

我也讲讲我的观察,数据不一定精准,请见谅。

之前那位先生说台湾汽车保有量是700万辆,并没说你们汽车保有量少,其重点是说你们的车龄比较高,平均达到了23.3年。

其实,这两点是统一的,符合台湾的现状。

一方面台湾汽车保有量高,源自台湾毕竟富裕更早些。想想看,自今年往前推二三十年,那会儿还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大陆的经济才开始腾飞不久,甚至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记得就在那十年(或其前后几年),台湾一个省的GDP可以达到大陆GDP的三四成那么强,而两地人口数又相差悬殊,其间的穷富差距可想而知。想必那会儿,台湾应该家家户户都普及或者开始普及汽车了,这至少要比大陆这边开始普及汽车早个二十年。所以台湾人均汽车保有量比较高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平均车龄比较大,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数据也实在是有点对不起“3万美元的人均GDP”吧。

说句不好听的,台湾依靠早富裕,确实是攒起来一笔财富,基本实现了“汽车自由”吧,但是也仅此而已。相比大陆最近两年才刚刚达到的“1万美元的人均GDP”的生活水平,台湾现在的生活水平确实不够比的。我们若是再展望十年,台湾估计啥都比不上大陆好了。

我们且拭目以待!

热门评论 3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通过汽车自由去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这能反应的面太小。
    因为持有汽车与否,跟生活环境与开车通勤的向性强相关。这并不是你买车与否就等于有钱与否的正相关关系。
    就像《爱情公寓第三季》里,悠悠和关谷在结婚前纠结买车还是买房,这是大多数城市中产的真实处境。当买车的消费潜力被另一种消费需求给锁定与压抑的时候,自然汽车自由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在大城市公共交通通勤相对发达,能解决日常出行问题,购车的消费需求自然会让步给其他。而像美国那样一家几辆车的情况,也是郊区化与公共交通弱化的结果。
    我可推断,随着城市去中心化、郊区化发展,且汽车价格的多元化,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持有率还会上升。不过我是不会无聊得拿这点去证明这是我们收入提高了,人均GDP上去了。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了。
    把买市中心天价房的钱分流到一辆小轿车上,就像我把胡桃300%的爆伤减少50%,然后堆一些元素精通,这叫“消费结构调整”,不叫“GDP裸增”。
    把这点拿来秀优越感,恰恰说明台湾同胞们在“找自信”这块真的是捉襟见肘了。
    还是那是那几句话,早点回归,一起戏雕,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 台湾自1990年代开始工资停滞20多年,按台湾伪行政院主计处统计1995年人均月工资39506新台币,2013年人均月工资45664新台币,但是考虑历年物价指数和通胀,2013年的工资相当于1995年CPI不变价的38625,2013年的实际工资不如1995年。这就跟台湾保有很多20多年车能关联,20年没涨薪水,物价和房价反而一直在涨,老百姓过日子,买了车就一直在用。至于那位吹牛说自己家有多少台车子,听听就好,这种”个例“并不能解释台湾那么高中古车保有量。底层原因应该是台湾产业升级失败:除了提供少量高薪的芯片产业和液晶产业,剩下的要么西进去大陆,这些产业只需要台干不需要台劳,要么南下去东南亚,这些产业甚至连台干需求量都比较小,中底层干部大量使用中干更别提台劳,而且现在连液晶产业都被大陆超越。而且台湾算是运气比较好的,至少有几个产业升级成功,而升级完全不成功东南亚比如泰国 马来西亚一样是满地都是中古车。
  • 别扯淡什么情怀、节省、爱惜之类。坐标福建,台湾人见多了,从以前的的各种花天酒地、颐指气使,到现在的回归平凡普通,主要就是实力弱了穷了,来大陆是打工的不是以前当老板了。所谓管中规豹,台湾这么多在用的中古车,无论从哪方面的原因解释,也无法消除对人均3万美元造假的质疑。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7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不客气。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电池寿命,反正七八年后车都不要了!
  • 全部楼层
    死猫儿头
    买个便宜的,七八万的电车吧,纯粹代步工具,退休以后就近转转,等过了七八年,老哥也过了65了,便宜处理掉!这个不算亏,也方便了自己。
    多谢您的建议
  • 说明台湾年轻人买不起车呗。
  • 台湾自1990年代开始工资停滞20多年,按台湾伪行政院主计处统计1995年人均月工资39506新台币,2013年人均月工资45664新台币,但是考虑历年物价指数和通胀,2013年的工资相当于1995年CPI不变价的38625,2013年的实际工资不如1995年。这就跟台湾保有很多20多年车能关联,20年没涨薪水,物价和房价反而一直在涨,老百姓过日子,买了车就一直在用。至于那位吹牛说自己家有多少台车子,听听就好,这种”个例“并不能解释台湾那么高中古车保有量。底层原因应该是台湾产业升级失败:除了提供少量高薪的芯片产业和液晶产业,剩下的要么西进去大陆,这些产业只需要台干不需要台劳,要么南下去东南亚,这些产业甚至连台干需求量都比较小,中底层干部大量使用中干更别提台劳,而且现在连液晶产业都被大陆超越。而且台湾算是运气比较好的,至少有几个产业升级成功,而升级完全不成功东南亚比如泰国 马来西亚一样是满地都是中古车。
  • 全部楼层
    Tiger
    我的奇瑞15年了马上16年了,零年肯定都老化了,特别是电器件,本来打算换辆车,但现在犹豫了,因为再过两年退休了,我就是上下班代步没啥其他需求,觉得对付两年可以了   不想换了,再说开着也没啥大毛病  除了保养基本用不着修车。每月不到三百元油钱(上班近   单程八千米左右)
    买个便宜的,七八万的电车吧,纯粹代步工具,退休以后就近转转,等过了七八年,老哥也过了65了,便宜处理掉!这个不算亏,也方便了自己。
  • 地铁基建公交四通八达, 要那么多车干什么? 尤其是上海地铁+小蓝, 现在几乎可以到所有的地方去了, 我已经进化到非半夜不打车的程度了, 毫无买车的念头
  • 全部楼层
    南海刀客
    这首先说明“士鸿”网友数学不好,其次说明观网网友的平均数学水平不高。
    700/30=23.3,平均车龄应该是再除2,是11.7年。
    士鸿那个文章下我就回复指出平均车龄的计算问题了。
  • 全部楼层
    iamafrog
    和你的情况差不多,十年了,里程不到7万公里,很犹豫,换不换。
    十年,没出过大毛病,没什么长途需求,没必要换。
  • 汽车自由?如果是五菱神车也算汽车自由,那大陆一样早实现了。我记得鬼岛的特点就是市场小,不管是合资车还是进口车都卖得很贵,那来的汽车自由?摩托车自由还差不对。
  • 全部楼层
    死猫儿头
    这不算什么,我的卡罗拉12年了,也没换。如果不是15年后每半年年审一次,我估计会开到20年吧。因为我开的少,每年才5000公里左右。

    但是20年以上的车嘛,呵呵,公里数再少,零件也老化了,维修时配件都不见得好找吧?我要么从此低碳,不开车,要么就一定换!

    我的奇瑞15年了马上16年了,零年肯定都老化了,特别是电器件,本来打算换辆车,但现在犹豫了,因为再过两年退休了,我就是上下班代步没啥其他需求,觉得对付两年可以了   不想换了,再说开着也没啥大毛病  除了保养基本用不着修车。每月不到三百元油钱(上班近   单程八千米左右)
  • 买车自由容易
    停车自由就难了
  • 笑看云风
    都把台湾平均车龄23年这个谣言当成事实了,700万汽车保有量,年销售30万辆,这700万中,有30万是刚买的新车,有30万是买了一年的车,如此类推,最后有30万是买了23年而准备年后换的车,23年不就是最高车龄了吗?怎么变成平均车龄了?
    台湾的30万销量其中只有20万是真的新车,这是按照我们的乘联会发布的各省汽车销量来的,台湾省的数据在表上还特别备注数据来自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剩下的10万本身就是旧车,其中不少还是海外进口的二手车再在台湾上牌的。顺便说一句,台湾的汽车保有量已经有800多万了。
  • 全部楼层
    死猫儿头
    这不算什么,我的卡罗拉12年了,也没换。如果不是15年后每半年年审一次,我估计会开到20年吧。因为我开的少,每年才5000公里左右。

    但是20年以上的车嘛,呵呵,公里数再少,零件也老化了,维修时配件都不见得好找吧?我要么从此低碳,不开车,要么就一定换!

    和你的情况差不多,十年了,里程不到7万公里,很犹豫,换不换。
  • 肥仔168
    以美国小汽车数据来对比,台湾汽车拥有存量年份23年,很大疑问。
    查了美国小汽车平均寿命是12.1年。每年平均开2.17万公路。即里程全寿命是26.25万公路。只是大数据平均数。不要以个别案例来反驳。
    即一不家庭用小汽车,使用年限是12.1年,或者26.25万公路。虽然很多因素而已,不如地区,城市和农村,使用情况等等。平均来说,在美国使用到上述年份,或者里程,故障率大增,修车的费用超过换车。
    我认为台湾平均跑高速的比美国少,所以里程寿命上会低于美国。年份嘛......嘿嘿嘿,23年? 不知台湾省拥车人如何保养,维持的,羡慕,很想学习。
    不过当今,不是扫街视频(到处走随意拍),纯粹看市容,街景。有大陆各地的,也有台湾各地的,油管上大把这样的视频。大家去看看,自可比较。
    车龄计算是:700/30/2=11.7年。
  • 全部楼层
    笑看云风
    都把台湾平均车龄23年当成事实了,700万辆的保有量,每年销售30万,难道23年不是最高车龄吗?怎么变成平均车龄了?
    这首先说明“士鸿”网友数学不好,其次说明观网网友的平均数学水平不高。
    700/30=23.3,平均车龄应该是再除2,是11.7年。
  • 都把台湾平均车龄23年这个谣言当成事实了,700万汽车保有量,年销售30万辆,这700万中,有30万是刚买的新车,有30万是买了一年的车,如此类推,最后有30万是买了23年而准备年后换的车,23年不就是最高车龄了吗?怎么变成平均车龄了?
  • 肥仔168
    以美国小汽车数据来对比,台湾汽车拥有存量年份23年,很大疑问。
    查了美国小汽车平均寿命是12.1年。每年平均开2.17万公路。即里程全寿命是26.25万公路。只是大数据平均数。不要以个别案例来反驳。
    即一不家庭用小汽车,使用年限是12.1年,或者26.25万公路。虽然很多因素而已,不如地区,城市和农村,使用情况等等。平均来说,在美国使用到上述年份,或者里程,故障率大增,修车的费用超过换车。
    我认为台湾平均跑高速的比美国少,所以里程寿命上会低于美国。年份嘛......嘿嘿嘿,23年? 不知台湾省拥车人如何保养,维持的,羡慕,很想学习。
    不过当今,不是扫街视频(到处走随意拍),纯粹看市容,街景。有大陆各地的,也有台湾各地的,油管上大把这样的视频。大家去看看,自可比较。
    都把台湾平均车龄23年当成事实了,700万辆的保有量,每年销售30万,难道23年不是最高车龄吗?怎么变成平均车龄了?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通过汽车自由去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这能反应的面太小。
    因为持有汽车与否,跟生活环境与开车通勤的向性强相关。这并不是你买车与否就等于有钱与否的正相关关系。
    就像《爱情公寓第三季》里,悠悠和关谷在结婚前纠结买车还是买房,这是大多数城市中产的真实处境。当买车的消费潜力被另一种消费需求给锁定与压抑的时候,自然汽车自由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在大城市公共交通通勤相对发达,能解决日常出行问题,购车的消费需求自然会让步给其他。而像美国那样一家几辆车的情况,也是郊区化与公共交通弱化的结果。
    我可推断,随着城市去中心化、郊区化发展,且汽车价格的多元化,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持有率还会上升。不过我是不会无聊得拿这点去证明这是我们收入提高了,人均GDP上去了。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了。
    把买市中心天价房的钱分流到一辆小轿车上,就像我把胡桃300%的爆伤减少50%,然后堆一些元素精通,这叫“消费结构调整”,不叫“GDP裸增”。
    把这点拿来秀优越感,恰恰说明台湾同胞们在“找自信”这块真的是捉襟见肘了。
    还是那是那几句话,早点回归,一起戏雕,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 四五线城市,前几天新闻说中国平均每4-5人一辆车,还真不是假的,四五线城市都天天堵,一个家庭有2-3辆车的都正常。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虽然我也天天开车,因为公交也堵啊!城市最好尽早普及轨道交通。
  • 百姓看板
    我拉了大家的后腿,十年前买了辆朗逸,至今没换。主要是开顺手了,觉得不必要换。只不过,房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换了几次了。
    这不算什么,我的卡罗拉12年了,也没换。如果不是15年后每半年年审一次,我估计会开到20年吧。因为我开的少,每年才5000公里左右。

    但是20年以上的车嘛,呵呵,公里数再少,零件也老化了,维修时配件都不见得好找吧?我要么从此低碳,不开车,要么就一定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