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十多年人力资源,末位淘汰是看起来科学,实践起来是最不靠谱
【本文由“GTS”推荐,来自《我司年年末位淘汰,这几年淘汰的70%是基层干活骨干,淘汰原因很多啼笑皆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NRWB
KPI量化淘汰适合部分岗位,不是普适的。你的工作成果越客观,这个KPI越好做。比如计件式的制造业,都是上班8小时,别人做100件,你做80件,那你的效率确实就是低。或者销售类,销售额,利润额,回款额,就这么几个数据,人家卖1亿,你卖100万,说破天去你也是比别人差。
但是很多项目本来就是团队合作的,比如现在100个人一起研发一个产品,每个人负责的部件难度不同,甚至可能本来以为很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很难的这种意外情况,你这100人内部要选5个淘汰其实很难说谁就一定比谁差,这种情况实际操作中,很可能淘汰的是真正有本事能干活的,人家在外边找到更好的工作,加薪升职,然后再帮老部门背一个淘汰指标,顺便拿个N+1的赔偿,两全其美。
说实话末位淘汰这玩意本来就值得商榷。
我退休前,干了十多年人力资源工作,实践证明,末位淘汰是看起来科学,实践起来是最不靠谱,最消磨企业凝聚力的懒政和一刀切的管理措施。大中型企业现在基本上不采用这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