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答案是认知启蒙的基本方法,禁搜题软件不可简单粗暴
【本文由“灵瑾”推荐,来自《教育部:暂时下线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评论区,标题为灵瑾添加】
课程标准从来就不是最高纲领,它只是一个最低要求,它不是教学中封顶的天花板,而是保底的地板砖,考试试题超纲超标的提法还需斟酌。
《作业帮》等搜题软件,对于即或是老师都挠头的部分高年级的思考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不能一棒打死,一刀斩断。
如果思考是万能的,如果不公布答案是因为答案较易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正确的,那么拉马努金就不应该饱受诟病,他的3900多个公式也就不应该是数学界无法求证的难解之谜。事实上,不是每一个求学的理工科高级知识分子都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思考并推导出相对论、狄拉克方程、薛定谔方程。
公布答案,婴幼儿认知启蒙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婴幼儿的启蒙教育告诉我们,幼儿对于新事物的认知,都是从父母直接告知答案开始的。——在专家眼里,我们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孩。
为什么老师看答案不可耻,学生看答案就可耻?为什么文科生上网搜索答案不可耻,理科生上网咨询答案就可耻?假如马上就要高考,面对大量不懂的问题,你还会选择自己思考,或等老师讲解?为什么总是浪费时间,事到临头才放弃错误的方法而选择正确的策略?
老师鼓励你去请教问题,实质就是鼓励你去请教答案,只是多了一个总结规律而已。老师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其实就是喜欢问答案的学生,就是喜欢先思考答案的学生。
总有老师担心,学生看了答案,就只会抄答案,就不会深入思考,但事实上,优生,有了答案,一定会思考总结;差生,没了答案,只会越来越差。教育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吃透学生!吃透教材!老师平时没发现学生作业能力的真假,这只能说明老师平时检测手段还不够丰富,对学生“机智”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更何况,你布置的作业对本班同学的深浅难易,作为授课教师,怎么会不知道呢?!哪些题哪些学生做得起的,哪些题哪些学生做不起的,作为老师,心中没数,能怪学生吗?!
经验丰富的教师,即或所有学生都知道了答案,也都会对答案进行提升,进行总结,找出题型的规律!!不是有了答案老师就可以跳过不理,还是要让部分同学讲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面对搜来的答案,有经验教师的做法不是深究答案的出处,不是辨别是否来自学生独立思考,而是引导学生说出得到这个答案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思维。
要说搜题软件的不足之处,那就是缺了搜题学生实名注册,本班授课教师审核知晓搜题这一环节。
山寨王国,就是对答案的逆推王国,就是对答案的反刍王国。谁不会对答案的逆推,谁就不能创新;谁不会对答案的反刍,谁就不会开拓。山寨产品,就是占山为王的乡民在地下工厂依照刁钻古怪的生财之道而仿造出来的产品。
从答案到条件,这也不乏为刁钻古怪的求学方式。看答案不可耻,看了答案,却不去思考答案,理解答案才可耻!!
清末民初,依样画葫芦引进的各项军工技术;新中国的核工业、航空航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各项重工业;当今的高铁、汽车行业、飞机制造业、操作系统、电子工业及各项轻工业,这些基于答案的创造,谁没有来自答案的逆推?
在发明、创新比赛活动中,谁也不会把借鉴前人的成果,看作是剽窃前人的答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山寨文化的发展史,就是后知学先知。
先知者,先觉,先悟。积极的看答案=做预习≠不分析≠不思考,积极的翻阅答案=分析答案=思考答案。 答案看得早,感悟早,总结早。等、靠、要的学生比早看答案的学生在学习步骤、思考环节上至少慢了半拍,但就是众多半拍的积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优劣。看不看答案,仅属个人喜好,不违反学习规律。
在答案面前学会了分析、比较、联想的婴幼儿,长大就是天才。 在未知世界面前, 人类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幼儿!!
一言蔽之,我们都是从学生过来的,思考时大彻大悟一通百通的快感自不待言。本人所说的搜题,都是基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来说的,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