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俄欧当前战略局势的一些奇妙想法

奥巴马在他的执政时期,开始逐步将美国的战略方向调整至印太,并希望这一过程能尽量平稳。但是奥巴马下台后,川普直接造成了美国在国家战略上的硬转向,使美国上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达成了共识,即美国的最大挑战者和直接威胁已经变成了中国。因此,美国试图在极短时间内调转方向,“纠正错误”,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

但是这导致了一个问题,美国与欧洲在国际战略上无法达成共识。当美国将中国当作战略竞争者时,美国的部分精英当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放弃他们在中国的利益,让步于国家战略,以期在美国胜利后瓜分中国的巨量财富。但是欧洲,尤其是西欧,对这一提议兴致缺缺。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往来相当密切,西欧各国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得了不少好处。况且中国的综合实力相当强大,绝不是能轻松打倒的对手,一旦欧盟配合美国针对中国,那欧盟必将遭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这种压力是美国无法帮欧盟解决的。欧盟是精明的商人,他们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过去,当面对中东和非洲时,欧盟是非常乐意与美国配合,做一做无本买卖的;面对苏联和俄罗斯时,欧盟出于对现实威胁的恐惧,以及苏联解体后尝到的甜头,也愿意与美国合作,甚至出让一部分利益,来对抗俄罗斯。但是当美国准备对付中国时,欧盟跟随的脚步却不再那么紧密,美国无法有效地指挥欧盟了。美国要想对付中国,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有欧盟打配合,否则,要让他独自面对中国,他心中实在是不踏实。何况,中俄越走越近,俄罗斯与欧洲的态度也逐渐缓和,美国所承受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中俄联手抗击美国,欧盟作壁上观的态势隐隐成形。美国必须要有所动作,不能再让事态朝着对美国不利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老拜登面对着这样的困境,他的选择是:亚洲方向,必须给压力,既然特朗普已经掀了桌子,善人扮不下去了,那就一定要尽可能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不断增加压力;欧洲方向,想尽办法重新凝聚与欧洲的共识,让欧盟为美国分担部分压力,集全西方阵营之力,压制中俄。

于是,美国开始炒作乌克兰问题,试图重新激发欧洲对俄罗斯的恐惧,从而使欧盟重新团结到美国的周围,为他所用。但是同时向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强国施加军事压力,无异于双线作战,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对乌克兰问题的炒作,必须要尽可能约束在可控范围内。这么一盘算,炒作题材的选择就有讲究了,它不能是一个真正的火药桶,一点就炸,但又要精准切中欧洲的痛点,让他不得不有所反应。那么,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怎么样?

乌克兰本身很不清醒,在美国开始放出风声后,他立刻就来劲了。在恐惧与贪婪的作用下,乌克兰选择赌一把,他开始全力配合美国表演,声嘶力竭地向欧盟哭嚎卖惨。欧盟内部则产生了分歧,冷战遗老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兴奋极了,拉都拉不住。他们和美国国内部分势力,心潮澎湃,时刻准备冲锋。何况,其实根本不会有人拉着他们。欧盟中其他势力乐得有人去探路,拿乌克兰做一个实验,看看在阿富汗撤军行动中颜面扫地的美国,还值不值得追随。俄罗斯则根本不虚,为了应对北约的军事压力,真的开始调动部队了,摆出了一副寸步不让的架势。

但是这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老拜登希望的,是俄罗斯“大军压境”,美国带头出点血,喊喊口号,欧盟立刻跟进,源源不断出人出钱,准备和俄罗斯死磕。美国再携全西方之威,敲打敲打俄罗斯,破坏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让欧盟压制俄罗斯,顺便给中国一定压力。这样,美国以很少的代价就能完成在欧洲的布局,从而放下心来,专心应付中国了。

所以,美国在现在,这个乌克兰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刻(他自己炒出来的),却又表态说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美国只会一再升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威胁,但绝不希望亲自上阵与俄罗斯肉搏。但是事态已开始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由不得他了:俄罗斯强硬地顶在边境绝不后退,乌克兰和北约越来越亢奋;民主峰会开得一地鸡毛,在意识形态上做文章的企图再次失败,反而乱了自己的军心;台海方面,巧了,民进党和日本也不是盏省油的灯,美国所承受的、来自大陆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美国为了避免双线作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正恰恰是这些举动,让美国在实质上陷入双线作战的陷阱。

美国的战略决策者们小看了惯性的力量。巨大的政策惯性使得美国对国际局势产生了误判,使他们选择炒作乌克兰问题。并且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不由自主地有些“用力过猛”,冲过了,而这与他现在的战略方向发生了冲突。换言之,美国的战略重心开始摇摆了,这是真正要命的破绽。

但是老拜登有得选吗?嘿,好像没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