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50后,饿死人这件事,不少人给我的回答都是:听说别的地方有,我们村没有

【本文来自《我们那代人,困难会在政府和单位得到解决,现在的年轻人是既满足又无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50后,可以说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也许我们经历过苦和难,所以内心深处会深深的感激这个国家和这个党。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不会昧着良心去攻击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是从废墟上建起来的,国家处处需要建设,到处需要用钱,哪能处处都照顾得到呢。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六十年代初有过饿得受不了的情形,没有办法妈妈把我们姐弟三个送到了山东姥姥家呆了三个月。那个时候应该是农村能解决吃上饭的问题,城里要困难得多。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一个同学家每个月到了20号前后就没有粮食了(每月24号可以购置下个月的粮食),老师动员大家帮助他。我们有的给他带窝头,有的会给他炒点黄豆捎给他;有的同学还会把家里结余的粮票送给他家。到了1963年就已经好多了,孩子少的家庭基本上没有那种饥饿的感觉了,但是孩子多的家庭仍旧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

记得到了六十年代末,年级里还有一个同学家里需要薅榆树钱掺在棒子面里做窝头吃。

因为树长在操场上,他爬上去薅榆树钱老师怕他掉下来,询问他为什么上树,我们才知道还有生活这么困难的同学。当时生活困难的同学是可以减免学杂费的。当时也有最低生活费一说,北京地区是每人每月8元低于这个数的会给补齐。那时窝头2分一个,馒头4分一个,上好的白菜1分多一斤,上好的萝卜8厘一斤。吃好不大可能,吃饱60年以前,63年以后,只要他不有意隐瞒说假话,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到了73年以后一年比一年好过了,东西也多起来了,数量也足实了。

对于饿死人的事情,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我询问过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最多的说法是“听说过我们那边有饿死人的”“我们村没有,我们家没有”退休之后我来到了山东老家,小区前后左右全是村庄,我常去村里买菜和村民攀谈,同样他们也这样告诉我,我们村没有饿死的,听说某某村里有。我就顺着他说的村庄找去,到了那些个村子里,老乡还是说别的庄里有饿死人的,自己的庄里没有。

而且都是听说。新中国有没有饿死人的,河南有的地区是有的。可是根据我的了解,1949年以前,年年都有饿死人的,面积之广数量之大比起新中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孩子们,你们只有多了解旧中国就会知道新中国的成长有多么的不容易。新中国成立时5亿人,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低下的生产水平,贫瘠的土地,没有水利电力没有化肥,养活5亿人谈何易。遇上灾年会有人们不愿看见的现象出现,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我的母亲是30年生人,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姐姐去要饭,两个小姨因为姥姥没有奶水活活饿死。新中国解放了穷人,他们尽管过得不富裕,但是都很知足,活的很快乐。有没有不快乐的,的确有,那就是被剥夺了财产的一小部分人,至今他们的子孙有的还愤愤不平。但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这样,我父亲就出生在剥削阶级的家庭里,他就拥护共产党后来加入了党组织。他觉得共产党使绝大多数的人民生活在公平平等的社会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