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花一叶的诗意,写一段柴米油盐的爱情传奇!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有浩如烟海的书籍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这其中不乏让今人扼腕叹息的神作!
然而总有极少数无比幸运的书,竟能在失传了几十甚至几百年后,因为种种原因重见天日。
今天,少东家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本差点失传的神作——《浮生六记》!
这本书的作者沈复和妻子陈芸至死不渝的爱情,即便是跨越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露,读来依旧令人心驰神往。
当年沈复在贫病中写完这本书后,因为没钱将其刊印,所以并没有流传出去。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杨引传随父游宦巴蜀,归来时途经苏州,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残稿四卷。
光绪三年(1877年),杨引传把《浮生六记》书稿交给上海尊闻阁主人蔡尔康。第二年,上海申报馆根据杨引传的四卷稿本,以活字正式排印了《浮生六记》。至此,《浮生六记》才广为人知,此时离杨引传在苏州发现《浮生六记》残稿,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这本书也终于在沈复去世近半个世纪后,名扬天下。
《浮生六记》是沈复这个史书上没有留下半句记载的失意文人,唯一传世的作品。
但少东家却从他平淡却温馨的文字中,窥见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如果有一部电影,初看时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捧腹大笑,再看时却感同身受,那一定是周星驰的电影。
如果有一本书,初读时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读时却怅然若失,细品后则与之心心相印,同喜同悲,那这本书一定是沈复的《浮生六记》。
关于本书的成因,据史料记载,当是如此:嘉庆十三年(1808年),因为得到幼时好友石韫玉的举荐,沈复在赴琉球的使团中谋得一职。在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的海上旅途中,在生与死的体验中,沈复回忆起自己过往的人生,不禁产生了“浮生若梦”的感慨,于是挥笔写就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在开卷之初他便这样写道:“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事实上,这正是《浮生六记》得以问世的缘由。
《浮生六记》共六篇,故名“六记”,可惜,现在已遗失其二。全书用自传的形式,将沈复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简单而又生动地记叙下来,描述了他的爱情故事、人生变故、闲情逸趣、浪游快记等。
《浮生六记》的语言已臻化境,简约、隽秀、疏淡,言有尽而意无穷。字里行间体现出沈复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和审美趣味。文笔大胆,文辞绮艳,清新率真,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蚀骨销魂。
沈复严格遵循“记其实情实事”的原则,记事不夸张、不虚饰,如写陈芸的外貌,并没有那些“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类的陈词滥调,在赞赏她“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的风韵神采时,又写她“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作者如此描写陈芸外貌的缺陷,并未损害她的形象,反而显得更真实可爱。
在沉闷压抑的封建社会,陈芸这个人性丰美、清新脱俗的可人儿,恍如黑夜中的一抹亮光,惊艳众生。
在宁静的生活中,他们共享生活的欢乐,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在危难的时刻,他们不离不弃,协力同心,共度时艰。
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圆满,总是抛下诸多遗憾,或江湖夜雨,断雁西风;或人面桃花,失之交臂;或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于是,人们便试图用追忆填平“时间、消逝和记忆的鸿沟”,“填补围绕在残存碎片四周的空白”,用深情的双眸凝视它,用颤抖的双手触摸它,用敏感的心灵孵化它,那人生往事便如轻烟袅袅升腾,如清梦依稀重现。
一个凡人的爱情
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一本《浮生六记》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趣的文人——沈复。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是清朝嘉庆年间生活在苏州的一无名文人。他一生辗转过许多地方,只是做些抄录的差事养家糊口,大部分时间都穷困漂泊。
“事如春梦了无痕”。沈复一生最成功的地方,大概就是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陈芸,并写下了这部《浮生六记》。
虽然这本书不能升官,不能换钱,在当时也没有改变沈复的生活窘状,但却让文学史永远记住了“芸——这个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陈芸,字淑珍,是沈复舅家亲戚心馀先生的女儿,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长沈复十个月。
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刺绣女红来维持生计。刺绣之余,自学认字,渐通吟咏。
十三岁,正是两小无猜的年纪,沈复喜爱陈芸才思隽永,对他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二人婚后琴瑟和鸣,心意相属,把日子过成了诗,虽然生活简朴甚至最后穷困流离,但一直不乏生活的情趣。
这一对神仙眷侣,花前月下,谈诗论文,品茶饮酒,游太湖,逛庙会,观花照,逍遥自在,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浪漫的日与夜,真是羡煞旁人。大抵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
沈复笔下的生活,其实是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可以唾手可得的生活,粗茶淡饭,三两小事,一个爱妻,几分闲趣。
他珍惜生活中的小事小物,并能于这些事物中倾入自己的真心,在其间放飞自己的幻想,酝酿自己的快乐。
在他眼中,一虫一草就是一场其乐无穷的探险,一花一木也值得悉心对待,一块石头便可以变成一番景致。
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童趣》吗?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对他来说,一花一叶皆诗意,其间都是情与趣。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让他活出一份洒脱,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每一分每一秒都乐趣无穷。
细细品味之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沈复在这本薄薄的书中,讲述的桩桩件件,件件桩桩,反反复复,来来去去,诉说的无非这八个大字:深情厚爱,无限追思。
我想,这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就像作家张皓宸说的: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最好的爱情,那一定是以永恒的姿态结束的。
这本书在豆瓣上好评如潮:
林语堂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将主人公之一的陈芸称为“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她并非最美丽,因为这书的作者,她的丈夫,并没有这样推崇。但是谁能否认她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并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扬;俞平伯则赞美该书道:“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很喜欢,罗伊·克里夫特写的一首爱情诗,以此结尾吧:
爱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
还因为
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爱你
因为你能唤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爱你
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
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气
我的弱点
在你的目光里几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
却被你的光芒照的通亮
别人都不曾费心走那么远
别人都觉得寻找太麻烦
所以没人发现过我的美丽
所以没人到过这里
我爱你
因为你将我的生活化腐朽为神奇。
因为有你,
我的生命,
不再是平凡的旅店,
而成为了恢弘的庙宇,
我日复一日的工作里,
不再充满抱怨,
而是美妙的旋律。
我爱你,
因为你比信念更能使我的生活变得无比美好,
因为你比命运更能使我的生活变得充满欢乐。
少东家觉得这才是爱情最真的样子,好的爱情,不只是情爱,更是互相欣赏、彼此成就。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不止是因为一时的快乐,更是因为两人在一起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见你。这不是因为我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愿大家,都能找到双向奔赴的爱情!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少东家 一个有趣的灵魂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沙漏少东家(zhsdj2020), 原文地址、 《浮生六记》电子书资源(文末):
更多精彩的书籍分享,欢迎关注“智慧沙漏少东家”微信公众号,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