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涛烈士回望西北天狼突击队

全文5200字,建议阅读20分钟

500

就在几天前的12月3日上午,一位的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桃江烈士墓园举行。这条新闻大家可能都知道了,烈士的名字叫做温涛,入伍十三年,四级军士长军衔,已经是部队中的骨干了,曾经荣立二等功一次。2020年11月15日,在边境执行专项任务中牺牲,同年12月,被生前所在的部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在为烈士痛心的同时,我们更关心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这些当然目前还是秘密,但是媒体透露的天狼突击队却给我们指明的方向,这是一支位于西北的特战精英部队,而笔者在以前的中越边境系列文章中其实也讲过这支部队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这支神兵奇旅的往事。

500

500

在抗战时期,1938年10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自河南竹沟出发,东进至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2支队及肖望东领导的先遣大队会师,合编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虽然部队发展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成3个团5000余人枪,但是没有经费没有正式番号,于是1939年7月派人找到了叶挺军长,叶挺对这支部队的情况相当重视,不但给了经费,还给了武器,并给予了他们番号。1940年2月,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正式改为新四军第6支队,下辖3个总队和三个独立团,共1.2万人。40年6月27日,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三个团和新2旅两个团,共1.2万人,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其中的新四军第6支队第1团,改为了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13团,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这就是天狼突击队所在部队的前生。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3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4团。建国后该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58年回国,马上就是甘南平叛,结束后,该部随61师到了北京军区,67年,21军从北京军区移防兰州军区,该团此时还在61师编成内,1975年12月为了恢复部队的传统,该团和隶属于62师181团对调,回到了62师,184团一共在61师待了14年。1985年大裁军,184团先随62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守备一团,旋即又改隶了21集团军63师,这样它在21军的3个师中都遍历了一遍。1994年184团正式改编成了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团级,通常的大队是营级,但是特战大队都是团级)。为什么是这支部队?主要是他们从1984年起就担负了兰州军区特种营训练和试验的任务,是我军和本军区特种部队建设的一块试验田。这个特种大队一直在军区直属和21集团军直属之间变动,这是因为此时全军的特种部队并不普遍,处在草创阶段,所以一般放在更高一级的指挥机构。

500

图源-军报

全军首支团级规模特种侦察部队,成立于1988年10月,当时名字中还有侦察两字,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起了轮战期间我军共派出了15支侦察大队轮战的事情,他们所代表的侦察部队就是我军特种部队的原型,不过两者间实际区别远大于联系。虽然侦察兵和特种部队都会执行潜伏,侦察,摸哨,捕俘等行动,但是特种部队需要练就的本领远远不止这些,首先就是三栖能力,对于跳伞,潜水这些都是必修课;全地形作战能力,什么样的地方都要作战;战略或者战役级作战能力,投送到深远后方进行活动并返回;斩首能力,直接对重兵保护的敌酋进行打击。上面的这些都不是侦察部队的能力和职责范围了。到2011年兰州军区特种大队(184团)升格为特种作战旅,因为它们的部队前身是彭雪枫创建的,所以这支部队被称为“雪枫旅”或者“雪枫特战旅”。

500

前面讲的都是184团和兰州军区特种作战大队,那么和我们要说的天狼突击队又是什么关系?天狼突击队就是“雪枫特战旅”的8连,天狼突击队是他们对外的名称,他们又是在特种旅中优中选优,全旅内挑选人才组建的,属于特战部队中的精英。就像海豹六队是整个海豹部队的精英,我军陆战队的两栖侦察队是海军陆战队的“队中之队”一样。8连自成立以来,参加过著名的板桥战斗,33天反扫荡等上百次战斗,经历过战火的反复洗礼,共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13次,先后被新四军四师授予“雪枫模范投弹连”,被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授予“好作风八连”,“‘硬骨头6连’式连队”,“团结战斗模范连” 和“三等战功连”五个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排挂在连队门口,所以他们被旅里称为五星级连队。

说到战斗,我们不能提到轮战期间那次牺牲人数最多的侦察作战和张新奎烈士。1985年到1986年第二批轮战的一共是5支侦察大队,其中21军组建第十侦察大队。第十侦察大队2连是由184团8连(为主)和62师侦察连混合编成的。1985年7月,此时张新奎从8连连长被提升为团直政股长。10月,上级决定以8连为主成立武装侦察连,奔赴云南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张新奎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个在全团报名,请求赴南疆参战。团党委研究后认为,张新奎已调到机关,8连已有了新连长,因此没有批准。张新奎再次找到团长,请求团里重新考虑他的参战申请,团党委为张新奎的精神所感动,任命张新奎为8连政治指导员。1986年1月28日,发隆地区破袭战斗打响。张新奎看到火力组受敌威胁很大,就从接应阵地跑到高射机枪阵地,拨开射击手,冒着呼啸而飞的弹雨,握枪向敌人阵地猛烈射击,愤怒的子弹打得爬出战壕的敌兵抱头鼠窜,丢下了七具尸体。他连续打了四个弹链,直到敌人的火力点都消灭,他才捂着被机枪震疼的胸脯走下阵地。

500

1986年3月5日拂晓,张新奎身背重约20公斤的干粮、武器和报话机,带领第一接应组六名战士,潜伏在茅草灌木深达两米的前沿阵地,开始了历时14个昼夜的破障作业。3月16日,病魔缠身的张新奎和他的战友用生命、鲜血和汗水终于开辟出一条宽1米,长达7000米的通道。在茅草的遮蔽下,这条小道直通到了敌方的山脚下,为即将发起的攻击赢得了时间。17日,由于意外情况,战斗推迟一天。捕俘组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完,食品又没有送上来,张新奎饿着肚子,把背囊里仅有的几块压缩干粮,一筒罐头和接应组其他同志凑起来的食品送到捕俘组同志手里,然而,他那虚弱的病体却未能得到一滴水、一块干粮的补充。3月18日1时30分,战斗打响!2连对敌军苦心经营六年之久的1828高地,进行破袭战,40分钟歼敌60余名,摧毁敌迫击炮五门、防御战地五个、迫击炮阵地两个和敌兵驻房16栋的战绩。正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返回时,凶恶的敌军搬出配置在丛林深处的火箭炮发射了燃烧弹,刹那间,两米多高的灌木丛林燃起了熊熊大火。张新奎把几名干部凑在一起,进行了明确分工,确定由连长袁辉带领大部分人员掩护轻伤员先走,自己和排长张兴仁负责断后,梯次撤出。

500

下午4时左右,风向突变,五六级大风裹着大火,以每秒十几米的速度狂卷而来,直接威胁着30多名战友的生命。大队首长命令张新奎先撤,张新奎坚定地说:“我是2连党支部书记,断后应由我负责。”他先后进出大火五次,抢救出五名伤员。最后一次他发现前面十几米处,战士郭万福背着军医陈梅华艰难地前进,突然一头栽倒了,他俩全身是火。张新奎着急了,以惊人的毅力扑上前去,伏在郭万福身上,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住烈火。这时,大火借着风势,从两侧山上呼啸而来,张新奎和四名生死相依的战友被大火吞没了。连长袁辉和副连长率本组及2、3接应组冲入火海奋力抢救伤员,当接应人员、伤员共46人后撤至1894高地南侧300米无名高地溶洞内时,由于洞小人多,袁辉站在洞口,用身体挡住大火,被烧成重伤,昏倒在洞口。排长张兴仁在张新奎牺牲后接替指挥,在他搀扶最后一名伤员撤离时,被火浪扑倒,壮烈牺牲;军医陈梅华边抢救包扎伤员,边组织人员撤退,被越军炮弹炸伤头部和胸部,身上多处烧伤,最后由于伤势过重,壮烈牺牲;班长杨建平,先后10次冲入火海,抢救出10名战士,最后一次冲进火海后也壮烈牺牲。因患痢疾卧病在床的副班长王勇,在得知战友被大火包围的消息后,奔跑了11公里赶到阵地,3次冲进大火,救出2名战士,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时“人中”上还扎着一根银针。16时40分,指挥组组织所有力量前出接应。至18时,将伤员和烈士全部撤运回我境内。此战战斗我军共牺牲20人,其中原8连13人(其它是师侦察连),战后中央军委授予指导员张新奎烈士“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的荣誉称号,成都军区授予侦察2连(既8连)“团结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记录了他们相互帮助,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友情。现在在8连荣誉室有牺牲的战友的全部照片和介绍,还陈列着一把特殊的81式自动步枪。弹夹变形,枪托裂开,整个枪身被铁锈覆盖,上下护盖及握把已不见踪影,那就是张新奎使用过的自动步枪,在静静的诉说这段历史。在笔者的文章隐蔽的角落-南疆作战侦察大队的英雄连和个人(1)介绍过这段往事,后2篇是付费的,对于想学习军史的朋友还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总结是独家材料。

如今的76集团军8连(天狼突击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下面光明网的报道也可以看到很多端倪。

500

图源-军报

500

使用11式战略步枪进行射击(注意特战臂章)

500

除了展示107火箭弹的简易发射,还展示了什么武器,答案见文末,图源-银川晚报

■八连连长 罗存林

八连走廊墙上,贴着一张表,上面罗列着各国特种部队训练课目的世界纪录,以及历年来的连队纪录。最早的一条信息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单位成立“特种营”,开设了39门相关训练课程,一个周期从1年到3年不等。对于当时的官兵来说,那些今天看来比较容易的课目,训练难度其实非常大。

37年过去,我们的训练课目更多了,训练强度和难度更大了,训练体系也一步步从单兵走向团体。

墙上这张表,刻在了一代代八连官兵心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2008年12月,我入伍来到八连。13年过去,我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连长。这些年,我亲历并见证了这支特种作战力量的快速转型。

在我心中,也有一张表——与世界各国特种部队相比,我们还很年轻。对标世界精英特种部队,研究他们的战术、体能训练理论,有助于我们创造更好的训练平台,一步步接近世界纪录乃至刷新世界纪录。

今年以来,我们连每周研究一次战例、开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官兵专业训练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只有不断提升特种专业素养,我们这支队伍才能更快地走向世界,走向胜利。

500

这是一个典型的CQB组合,领头的士兵用的是拐弯枪,第二个是95式加反射瞄准镜,第三个是06式微冲,第四个是92式手枪,第五个也是95式加反射瞄准镜,最后一个是09式霰(xian四声)弹枪(用来破门或者扫壕)

■八连中士侯睿睿

新时代,特种部队的转型,不仅是作战方式的改变,更是训练理念的升级。在八连待了6年,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8年,我备战“体能与战斗技能”国际军事比赛。集训之初,我们的训练量很大,但收效甚微。即使我拼命练,仰卧起坐也只能达到700多个。

在那之前,连队组训模式很简单:谁体能好,谁组训;什么不行,就猛练什么。

这样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体系,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连队转变了组训观念,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制定科学训练方法,我的成绩由此突飞猛进。

最终,在国际赛场上,我以优异成绩夺得金牌,为中国军队争得了荣誉。

回国后,我担任连队军体教员。组训时,我将重心放在规范官兵训练动作上,科学纠正大家训练时的错误动作,规避训练伤带来的隐患。大家训练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

500

陈明在讲解26万

■八连二级军士长陈明

这些年,八连的向战之路,也是一支特种作战力量的改革之路。作为一名狙击教员,我在狙击教学中经历的变化,是整个连队改革的缩影。

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2000年,我入伍来到八连。现在看来,那时连队对狙击手的要求很简单,和狙击步枪操作手是一个水平。简单来说,会用就行。随着改革不断推进,特种部队狙击训练方式逐步改变:从非整百米射击到多种姿势射击,从改变靶子形状到改变靶子运动状态,从加上战术背景到融入体系作战……狙击的强度、难度、复杂程度逐渐提升。2017年,狙击手正式融入了新出现的特战小队,开始向模块化组合训练转变。

改革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这其中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巨大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如同硬币的两面。20多年来,我一步步摸索、学习,成为陆军唯一的高级狙击技师。

500

《挑战不可能》视频连接https://haokan.baidu.com/v?vid=11747915525404432693

陈明的枪法在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中充分展现,300个白气球中混入5个红气球,一起放飞,只有很短的射击窗口时间,陈明端起88式狙击步枪,瞄准目标、扣动扳机。5声枪响,5个红气球应声而破,挑战成功。

500

图源-银川晚报

如今的天狼突击队和雪枫特战旅都是已经成为中国明星特种部队,央视,各种走军营都有报道,他们还在香港扫过大街,和巴基斯坦特种部队、约旦等国的特种部队进行过联合训练,在和约方的交流中,中方在滑降时全部单手滑降,同时进行射击,约方指挥官佩服的竖起来大拇指:“战场上的胜利一定属于你们”。这让笔者想起了92年索马里摩加迪沙街头,第一个受伤的美军就是75游骑兵团的新兵布莱克伯恩滑降的时候失手掉下去受了重伤。

500

懂的自然怕

500

要战斗就会有牺牲,让我们最后希望烈士安息,部队强大,世界和平!

答案:04式自动榴弹发射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