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古代养儿防老传统”,基本上是后世文人的鬼扯?

【本文来自《东北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很多,火葬场的朋友说,每年都有若干死在家里没人发现的老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现代现象,根本含义是指现代社会老龄人口占比,远超近现代以前,可以达到远高于10%甚至可以超过20%。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营养、医疗、组织护理等条件的划时代进步和改善,导致人均寿命大福增长,从而使得老龄人口占比大幅提高。

因此,只要一个社会的营养、医疗、健康、护理等条件得到大幅提高,从而使得人均寿命得以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必然会出现;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条件很差,人均寿命很低,那么必定意味着社会中能够活到老龄的人口数量非常少,因此也就不会造成所谓的老龄化问题。所以老龄化问题,与人口总数,是关于人口的、相互独立的两个问题。正如我们看到的,不论是人口1,000万级别的欧洲小国,还是人口达到1亿级别的日本,又或者是现在达到10亿级的中国,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古代,由于平均寿命大约只在40岁左右波动,必定意味着能够活到60岁以上的人口的占比是非常低的;并且能够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常常要么是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要么是家境较为富裕,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另一方面,广大普通民众的老一代,由于长期操劳以及营养健康条件低下,大多在壮年时期就已经逝去,根本活不到过于衰老得需要后代大量投入、进行长时间的赡养和护理的岁数;反倒是在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常常还能替自己成家立室的子代照顾年幼的孙子。因此:

第一、近代以前根本无所谓老龄化问题。

第二、古人的整体养老支出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赡养和护理老人并不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三、因此,所谓的“古代养儿防老传统”,基本上是后世文人的鬼扯。实际上这个成语在宋代才出现,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不过是个不说出来,你其实听都没听过的人写的一本你听都没听过的书里面的一句话。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心乡往之 无法纯粹的国家主义者。 作者
    全部楼层
    心乡往之 作者
    你的反驳就是这水平?
    你知不知道周人为什么可以以政府养老?他们养老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目的?
    我来告诉你,周初地广人稀,资源丰裕,劳动力整体稀缺一一这是一个于群体福祉极其有利的经济条件,只在古代某个几百年的时间段出现过;而周代的伟大政治家们正是把握了这个阶段,从而才能为华夏缔造理想与天下;使华夏成为了黑格尔口中所谓的“一切的例外“。
    回头来说,由于当时劳动力整体稀缺,所以为了开发资源,吸引劳动力,就必须开出很好的条件,养老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养老虽然是赡养老人,其经济上的作用却是以此吸引着年青的劳动力。由于那个时代能够达到被政府赡养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才是可行的。要是换到现在,哪个。国家这么干都是在找死。
    我们今天都看到年青人们都比较向往大城市,会尽可能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正是集中了最多的资本,是所谓”财聚而人聚”。可是在周代早期的一段时间,却有所谓“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样的论断,尽管作为一个理论论断,他也具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但这也丝毫无损于他的真实理想价值。但是为什么那个时代就可以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劳动力整体稀缺。
    周代政治的真谛,就这还把这种劳动力的整体稀缺,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普遍提高人民福祉;所以周人的革命,是与近代以来的革命并列的、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革命之一。那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可信的理想,而绝不是文人不知所谓的鬼扯。
    世界上其他地方某个历史约段,丝毫不缺同样的条件,比如布匿战争之后的欧洲,人口大量死亡,结果呢?西西里那个大奴隶种植岛出现了。又比如近代美洲,土著被大量灭绝后,极其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结果是黑奴贩卖和各种黑奴庄园、奴隶矿山出现了。




    明了了周代的兴起及其理想所在,也就知道为什么后来周代自然衰落了。实际上,诸子之中并不是没有人对此给予简单直接的回答的,有两个回答,一个见诸《管子》,一个见之韩非。答案都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是“人多了“。
    他们的回答太过简单,并没有给后人留下详细的分析,以至于汉代如司马迁,他的历史记载虽然极好的全部把握了核心一一礼让、养老、吸引移民,全部都是建立在地广人稀劳动力整体稀缺这个背景上的,可是我们很难说太子宫能够很好的,在经济理论上把握这段历史。
    对于战國以及以后的人们而言,能不能详细的恢复周初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给予理论论述,与他们的境况,都已经于事无补。而经过了这次的历史思想上的乱裂,秦汉以后的人更加对此丝毫无知了。于是周代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都只能被做出高度扭曲的理解,而作为他们那个时代应对现实问题的叙事语法。
    于是中国人就连华夏如何缔造的历史,2000多年来自己都浑浑噩噩。
  • 最怕这种读书读一节,一角,一页半页的人,哈哈哈哈哈😂
  • 养儿防老,只是养儿来养老啊?你不会觉得公孙大娘有40-50岁吧?
    现代人的“何不食肉糜呼”。。。。
    在古代,孩子是重要的劳动力,而“老”也并不是指所谓的“老年”状态,更多地指由于年龄上升而劳动能力逐步降低直至丧失,正如楼主所言,古代平均年龄很低,也就是说,普通营养不良的农民,很早可能30岁左右劳动能力就开始降低了,自己种不动地又没有孩子,那是要饿死的!你还真指望活到60岁,儿孙满堂躺着养老?
    说到底,工业革命之前,人口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
  • 全部楼层
    心乡往之 作者
    你的反驳就是这水平?
    你知不知道周人为什么可以以政府养老?他们养老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目的?
    我来告诉你,周初地广人稀,资源丰裕,劳动力整体稀缺一一这是一个于群体福祉极其有利的经济条件,只在古代某个几百年的时间段出现过;而周代的伟大政治家们正是把握了这个阶段,从而才能为华夏缔造理想与天下;使华夏成为了黑格尔口中所谓的“一切的例外“。
    回头来说,由于当时劳动力整体稀缺,所以为了开发资源,吸引劳动力,就必须开出很好的条件,养老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养老虽然是赡养老人,其经济上的作用却是以此吸引着年青的劳动力。由于那个时代能够达到被政府赡养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才是可行的。要是换到现在,哪个。国家这么干都是在找死。
    我们今天都看到年青人们都比较向往大城市,会尽可能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正是集中了最多的资本,是所谓”财聚而人聚”。可是在周代早期的一段时间,却有所谓“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样的论断,尽管作为一个理论论断,他也具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但这也丝毫无损于他的真实理想价值。但是为什么那个时代就可以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劳动力整体稀缺。
    周代政治的真谛,就这还把这种劳动力的整体稀缺,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普遍提高人民福祉;所以周人的革命,是与近代以来的革命并列的、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革命之一。那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可信的理想,而绝不是文人不知所谓的鬼扯。
    世界上其他地方某个历史约段,丝毫不缺同样的条件,比如布匿战争之后的欧洲,人口大量死亡,结果呢?西西里那个大奴隶种植岛出现了。又比如近代美洲,土著被大量灭绝后,极其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结果是黑奴贩卖和各种黑奴庄园、奴隶矿山出现了。




    你讲的都是对的,养老是错的,忠孝更是愚民的手段。
    希望你知行合一,先从自己家里开始实践。
  • 心乡往之 无法纯粹的国家主义者。 作者
    全部楼层
    心乡往之 作者
    文王上养老是谁在养老?那是周代政府在养老。史记记载,伯夷叔齐闻文王善养老,然后就去了周人那里。
    那么周人是怎么给伯夷叔齐养老的呢?难道是鼓励他们结婚生子,然后叫他们的儿子要孝顺,然后去养他们吗?不是的,是政府直接养老。
    你什么都不懂,就在那里乱解历史。中国的思想文化就是被你这样的人给弄得乱七八糟,甚至专门拿来坑人害人。
    你的反驳就是这水平?
    你知不知道周人为什么可以以政府养老?他们养老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目的?
    我来告诉你,周初地广人稀,资源丰裕,劳动力整体稀缺一一这是一个于群体福祉极其有利的经济条件,只在古代某个几百年的时间段出现过;而周代的伟大政治家们正是把握了这个阶段,从而才能为华夏缔造理想与天下;使华夏成为了黑格尔口中所谓的“一切的例外“。
    回头来说,由于当时劳动力整体稀缺,所以为了开发资源,吸引劳动力,就必须开出很好的条件,养老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养老虽然是赡养老人,其经济上的作用却是以此吸引着年青的劳动力。由于那个时代能够达到被政府赡养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才是可行的。要是换到现在,哪个。国家这么干都是在找死。
    我们今天都看到年青人们都比较向往大城市,会尽可能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正是集中了最多的资本,是所谓”财聚而人聚”。可是在周代早期的一段时间,却有所谓“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样的论断,尽管作为一个理论论断,他也具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但这也丝毫无损于他的真实理想价值。但是为什么那个时代就可以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劳动力整体稀缺。
    周代政治的真谛,就这还把这种劳动力的整体稀缺,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普遍提高人民福祉;所以周人的革命,是与近代以来的革命并列的、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革命之一。那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可信的理想,而绝不是文人不知所谓的鬼扯。
    世界上其他地方某个历史约段,丝毫不缺同样的条件,比如布匿战争之后的欧洲,人口大量死亡,结果呢?西西里那个大奴隶种植岛出现了。又比如近代美洲,土著被大量灭绝后,极其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结果是黑奴贩卖和各种黑奴庄园、奴隶矿山出现了。




  • 心乡往之 无法纯粹的国家主义者。 作者
    全部楼层
    你的反驳就是这水平?
    你知不知道周人为什么可以以政府养老?他们养老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目的?
    我来告诉你,周初地广人稀,资源丰裕,劳动力整体稀缺一一这是一个于群体福祉极其有利的经济条件,只在古代某个几百年的时间段出现过;而周代的伟大政治家们正是把握了这个阶段,从而才能为华夏缔造理想与天下;使华夏成为了黑格尔口中所谓的“一切的例外“。
    回头来说,由于当时劳动力整体稀缺,所以为了开发资源,吸引劳动力,就必须开出很好的条件,养老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养老虽然是赡养老人,其经济上的作用却是以此吸引着年青的劳动力。由于那个时代能够达到被政府赡养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才是可行的。要是换到现在,哪个国家这么干都是在找死。



    你的反驳就是这水平?
    你知不知道周人为什么可以以政府养老?他们养老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目的?
    我来告诉你,周初地广人稀,资源丰裕,劳动力整体稀缺一一这是一个于群体福祉极其有利的经济条件,只在古代某个几百年的时间段出现过;而周代的伟大政治家们正是把握了这个阶段,从而才能为华夏缔造理想与天下;使华夏成为了黑格尔口中所谓的“一切的例外“。
    回头来说,由于当时劳动力整体稀缺,所以为了开发资源,吸引劳动力,就必须开出很好的条件,养老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养老虽然是赡养老人,其经济上的作用却是以此吸引着年青的劳动力。由于那个时代能够达到被政府赡养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才是可行的。要是换到现在,哪个国家这么干都是在找死。



  • 全部楼层
    心乡往之 作者
    文王上养老是谁在养老?那是周代政府在养老。史记记载,伯夷叔齐闻文王善养老,然后就去了周人那里。
    那么周人是怎么给伯夷叔齐养老的呢?难道是鼓励他们结婚生子,然后叫他们的儿子要孝顺,然后去养他们吗?不是的,是政府直接养老。
    你什么都不懂,就在那里乱解历史。中国的思想文化就是被你这样的人给弄得乱七八糟,甚至专门拿来坑人害人。
    你不养就是了
  • 心乡往之 无法纯粹的国家主义者。 作者
    zyb800628
    文王善养老,姜太公从东海,伯夷叔齐从北海来投奔,民心所向,所以王天下。
    养老是中华民族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历代帝王都要孝治天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信口开河了。
    文王上养老是谁在养老?那是周代政府在养老。史记记载,伯夷叔齐闻文王善养老,然后就去了周人那里。
    那么周人是怎么给伯夷叔齐养老的呢?难道是鼓励他们结婚生子,然后叫他们的儿子要孝顺,然后去养他们吗?不是的,是政府直接养老。
    你什么都不懂,就在那里乱解历史。中国的思想文化就是被你这样的人给弄得乱七八糟,甚至专门拿来坑人害人。
  • 心乡往之 无法纯粹的国家主义者。 作者
    清水淡彩
    等经济下行,治安乱起来,家里没有青壮,独居老人的财产就是专门供养各路地痞的。而古代中国,除了少数几个盛世 ,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
    等到火星撞地球,什么准备都没有。
  • 清水淡彩
    等经济下行,治安乱起来,家里没有青壮,独居老人的财产就是专门供养各路地痞的。而古代中国,除了少数几个盛世 ,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
    吃绝户……
  • zyb800628
    文王善养老,姜太公从东海,伯夷叔齐从北海来投奔,民心所向,所以王天下。
    养老是中华民族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历代帝王都要孝治天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信口开河了。
    姜太公是文王去请来干活的,可不是来养老的。而且,《封神演义》说文王有一百个儿子……神话不可尽信,但周公分封建国的时候,姬姓是真不少
  • 等经济下行,治安乱起来,家里没有青壮,独居老人的财产就是专门供养各路地痞的。而古代中国,除了少数几个盛世 ,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
  • 古代在没有煤气自来水和电的情况下,每天光忙些吃喝拉撒的事就可以累死一个50-60岁的老年人了。
    你背不动柴火,走不了长路去赶集,拉不动重一点的米面回家。生火做饭洗衣服等等对老年人都是很吃力的事。那个时候养儿防老是用在这上面的。至于什么生病了有人服侍啥的,那是地主和贵族们才有的待遇。农村老人生病有儿媳妇帮着照顾吃喝拉撒再叫个郎中抓药就很不错了。能不能活全看自己顶不顶得住。
    不要以为现在可以看到农村80-90的老人还能独自生活,其实已经占了很大现代科技的光了。
  • 文王善养老,姜太公从东海,伯夷叔齐从北海来投奔,民心所向,所以王天下。
    养老是中华民族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历代帝王都要孝治天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信口开河了。
  • 这个瞎说了,古代判忤逆罪是很严重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