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古代养儿防老传统”,基本上是后世文人的鬼扯?

【本文来自《东北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很多,火葬场的朋友说,每年都有若干死在家里没人发现的老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现代现象,根本含义是指现代社会老龄人口占比,远超近现代以前,可以达到远高于10%甚至可以超过20%。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营养、医疗、组织护理等条件的划时代进步和改善,导致人均寿命大福增长,从而使得老龄人口占比大幅提高。

因此,只要一个社会的营养、医疗、健康、护理等条件得到大幅提高,从而使得人均寿命得以大幅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必然会出现;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条件很差,人均寿命很低,那么必定意味着社会中能够活到老龄的人口数量非常少,因此也就不会造成所谓的老龄化问题。所以老龄化问题,与人口总数,是关于人口的、相互独立的两个问题。正如我们看到的,不论是人口1,000万级别的欧洲小国,还是人口达到1亿级别的日本,又或者是现在达到10亿级的中国,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古代,由于平均寿命大约只在40岁左右波动,必定意味着能够活到60岁以上的人口的占比是非常低的;并且能够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常常要么是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要么是家境较为富裕,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另一方面,广大普通民众的老一代,由于长期操劳以及营养健康条件低下,大多在壮年时期就已经逝去,根本活不到过于衰老得需要后代大量投入、进行长时间的赡养和护理的岁数;反倒是在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常常还能替自己成家立室的子代照顾年幼的孙子。因此:

第一、近代以前根本无所谓老龄化问题。

第二、古人的整体养老支出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赡养和护理老人并不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三、因此,所谓的“古代养儿防老传统”,基本上是后世文人的鬼扯。实际上这个成语在宋代才出现,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不过是个不说出来,你其实听都没听过的人写的一本你听都没听过的书里面的一句话。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