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丽素凭什么可以站上中华土味零食之巅?

速报速报!

第一届福桃土味零食大赏目前战况如下:

麦丽素以1809之票高居榜首,甩身后的喜之郎果冻215票,更比同类产品星球杯高出了252票!

在如火如荼的赛事中,在各方、各区域、各年龄段的不懈努力下,麦丽素或成本届零食大赏冠军,以绝对C位出道!

500

© checkyourfood.com

让它笑傲零食江湖,领跑一众零食的秘诀在于它作为巧克力的前辈,不仅有巧克力的外壳,还有酥脆的内心,凭借别样口感早早超越平凡众生,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走进了8090后一带小朋友的心中。

500

© item.yhd.com

纵使零食千千万万,大家只做麦丽素的墙头。这一颗80年代零食先锋是如何成名的?那些年有什么共同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明星爱豆麦丽素的前世今生!

500

500

解毒丸也许会迟到

但麦丽素永不会缺席

 

神奇的麦丽素活跃于《活佛济公》、《唐伯虎点秋香》等各种古装剧中,堪称最敬业道具。当年和小伙伴们披着床单扮古代人,末了不忘效仿电视剧,煞有其事地掏出一颗麦丽素:“这是本仙子赠予你的仙丹。”

500

▲ 在《甄嬛传》里,它是终结大boss性命的夺命丹。

在那个糖果尤为珍贵的年代,好不容易拥有一包麦丽素,谁也舍不得一次嚼个精光。拿出一颗锃光瓦亮的麦丽素放进口中含着,等到表面的巧克力涂层快化了再嚼,又香又脆。

500

© howitworksdaily.com

上课时听着听着,心就钻进了课桌里的包装袋里。趁老师转身的功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捏一颗塞进嘴里,直到巧克力化了也不敢嚼,怕出声儿,于是继续把脆心也慢慢含化了。一时间,醇厚的奶香充盈整个口腔,这种幸福的甜香味令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500

© thelittleloaf.com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吃麦丽素是为了中间的脆心,那个味道就像是……对,麦乳精的香脆版。

 

500

麦丽素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下终于破案了

麦丽素的脆心到底是什么?

翻开1991年10月的《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一名苏州市牛奶公司研究人员撰写的“麦丽素牛奶朱古力的制作工艺”对此进行了完整解读,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科学。

500

文章里说,要想得到脆心,须得用奶粉、糖粉、淀粉等发酵成型,揉成小圆球之后再烘焙。看看,先发酵再烘焙,过程一丝不苟,怪不得我们偏爱这点儿黄色小心心。

“涂裹巧克力和成圆抛光,一般均在糖衣锅内进行……使得已上完浆料的麦丽素在锅壁的摩擦力作用下,对麦丽素表面的凹凸不平之处进行修正,直至圆整为止。”这个画面北方的同学再熟悉不过,这不就是“滚”元宵嘛。

500

早知如此,当初怕是会有不少小朋友跟在奶奶屁股后面,钻研“滚”元宵的诀窍,卯足一股劲儿要亲手“滚”出好多颗麦丽素来。

 

500

八十年代的国民零食

这一颗,谁不爱?

 

虽然麦丽素只是代可可脂,但在很多80后的心里,它就是自己吃过的第一款“巧克力”。直到口服 “解毒丸”的孩子们长大后走出国门,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国外也有麦丽素呀。

500

© instructables.com

这位异国麦丽素君名叫Maltesers,是货真价实的纯可可脂制品。1936年,美国人弗瑞斯特·玛氏发明了这款用巧克力包裹麦芽糖精制作而成的巧克力豆。没错,就是那位拥有德芙、士力架、M&M’s等品牌的玛氏公司创始人。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Maltesers实在是太太太甜了,吃一颗当即感到血糖飙升,甜到哀伤。

500

©  YouTube

中国的第一款麦丽素是将“Mylikes milk chocolates”翻译成麦丽素的是香港幸福牌,也许有人还记得它的电视广告——TVB女星庄文清手捧红色铁盒,唱着“麦丽素,送礼好,礼到心又到”。八十年代,幸福牌麦丽素是香港流行的糖果手信

500

1986年,现在知名度更高的梁丰牌麦丽素正式在江苏投产。

别小看这一颗朱古力球,它可是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在它之后,上海的百诺牌、金丝猴牌,福建的蜡笔小新牌等麦丽素选手纷纷单独出道,一路走红至九十年代,在80后的童年零食中占据重要一席。

500

不同地区的人回忆起来,当初自己撕开的那袋麦丽素包装袋多半是不同颜色的。沿海地区是大红色,内陆地区则是红白蓝,它们分别代表了梁丰和百诺。

500

© unilad.co.uk

咬开这颗小小的黑色丸子,内含惊喜酥脆夹心。如果那时我拥有多啦A梦,大概会每天逼迫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麦丽素给我。麦丽素究竟救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撑起了我童年全部的甜。

这一颗,谁不爱?

500

✍️ 写文章 /  Yana 琳子

📝 编稿子 / 二丫 琳子

💻 设计师 / 小卿

本文照片部分来自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