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打手心,罚站,蹲马步,金鸡独立等,这些出于教育目的手段还有要有

【本文来自《海南东方一副校长体罚学生,被行拘15日并罚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100214101058
  • 你确定你打了会管用吗?看了大家的留言,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现在禁止体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不体罚而不体罚吗?好像大家都没涉及这一方面.......我个人的观点是,不体罚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反过来说如果体罚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那就体罚好了,关键是体罚管用吗?我的感觉是不太管用,并且明显弊大于利,不论是对于80后的我的学生时代,还是10后的学生时代。当年体罚我的老师,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很低的,侮辱学生的,我还是很痛恨的,我的同学不少有同感,不管我们考了什么样的高校,从事了什么样的工作,没谁认为跟体罚学生的老师有关.......我母亲当过几年初中老师,她对学生很尊重的,从没动学生一手指头,也没对学生有言语上的侮辱,她班上调皮的学生会欺负其他老师,会把他们气哭,甚至干过给女老师讲台上扔“一只破鞋”的缺德事,但对我母亲却很尊重,我妈跟这些调皮学生沟通的时候,他们甚至会主动说要去给某某老师道歉,显然,我们有比体罚更好的教育方式,不对吗?.......总之我觉得体罚这事,对教育孩子来说好处不多,坏处不少,另外一旦允许哪怕仅仅是适度体罚,都几乎可以肯定会产生不适度的体罚,体罚会被滥用,我周围就有孩子被老师打断了锁骨.........

以前《反家暴法》出来时我就评论过关于打孩子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道理与此类似,再贴一下:

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打孩子怎么算呢?是不是任何情况下,所有程度的打孩子都视为家暴要完全禁止呢?!比方说,有一天发现孩子偷东西,可能对一些平时娇惯的孩子,这时候光说他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反而揍一顿屁股,同时告诉他为什么揍他,什么是该遵守的道德底线,会立即起到矫治的效果,会对孩子以后一生的成长都有益。在孩子的成长路径上,他的道德感和世界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就是靠外界给他各种各样的反馈。好的反馈会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世界观,而坏的反馈可能会纵容孩子并形成坏的世界观。

所以一直以来,在对待打孩子这个问题上,我是反对伤害性地打孩子(可视为家暴),但支持在必要时非伤害性地打孩子以做为教育手段。事实上,大多数父母本质上都是疼爱孩子的,即便是觉得孩子太不像话,一般都是揍屁股,为什么?因为屁股肉厚,打几下虽疼,但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所以你看,多数中国父母手下是知道轻重的,因为打只是一种教育手段。

如果将家暴行为扩大化,在任何情况下伤害性和非伤害性地打孩子都视为家暴而予以绝对禁止,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当他知道父母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他时,他的心理和行为会有很大概率变得越来越骄纵,越来越自我,因为外界没有硬性的手段反馈给他,来及时进行矫正。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记得看到的一篇文章提到,北欧某国(是挪威还是瑞典忘了)小学课堂上,学生们打闹嬉戏,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根本没有正常的课堂秩序,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不能打他们,就算出格老师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老师呢,也无奈得很,根本没招,你一打他,他就报警嘛。还有一个例子,美国一老爸被他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弄得实在没办法,逼急了,打电话到警察局说你们过来一个人,因为我要打孩子了,你们在旁边监督着,打到什么程度不算犯法你们说了算,叫我停我就停,警察还真来了,父亲于是在警察眼皮子下将熊孩子一顿胖揍,自那以后熊孩子懂事多了,再没犯过浑。

近几年,打孩子是公知媒体喜欢扑咬的新闻事件,他们想形成的最终社会氛围就是:不允许对孩子有一点打骂,哪怕是出于教育目的,一些轻微的体罚。《反家暴法》中对孩子家暴行为的认定应该将非伤害性体罚排除在外,因为非伤害性体罚做为一种底线教育手段必须存在,如果连这种底线手段都丧失了,当孩子做了很坏的事,没有一点体罚手段,怎么能矫治孩子,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实际上是在害孩子。做了坏事得不到矫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很难建立起来。这不仅是摧毁一个孩子的未来,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体罚孩子这种错误的观念成为社会主流认识的时候,就是在摧毁一个民族的未来。

总结一下,关于体罚,应该怎么看:

1. 出于教育目的,体罚作为矫治孩子不良行为的底线手段必须存在,否则就是放任放纵,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不负责任;

2. 体罚应以非伤害性手段为要求,避免造成身体伤害性,比如使劲揪耳朵就不合适;同时体罚应避免采取羞辱性手段和言辞,比如打耳光就不合适,骂学生是人渣也不合适;

3. 基于第2点,教育主管部门对体罚手段应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并举例推荐有关手段,比如尺子打手心,罚站,蹲马步,金鸡独立等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