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剑都没有西方剑那样的花式护手吗?

世界上大部分文明中的剑都没有西方那种(好多种)护手。

哈哈先发发牢骚,西方也不是所有刀剑都有很大很长的护手的。中世纪之前维京时代甚至更早的时候护手还没出现,到了rapier之后的刀剑护手反而看起来越来越小(或者不显眼)。这种变化的趋势正好迎合着他们的打斗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后面有讲到)。有护手的刀剑不代表它比没护手的刀剑更加厉害或者更加高级,要衡量刀剑的好坏得看它们存在的社会环境。武器的设计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在他们使用的环境中高不高效。如果两种不同的武器隶属的环境差别非常大的话把它们拉出来做对比是不妥当的。楼主大可不必认为东方的刀剑比西方更厉害或者更差,这都是没法直接对比的。这两个文化中曾经都把剑当作过身份的象征,曾经都把剑当作过高级复杂的工艺品,曾经也都成为过贵族的玩具。说到底都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并无肤浅与深邃之别。

更正一下你的印象哦,你说的西方匕首都有长长的护手。那些匕首不是普通匕首,是专门结合rapier双持用的,专门为了防御对方的刺击所设计。因为带有护手的匕首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转动手腕用护手来卡住对方刺过来的剑而得以大量运用。不过这些都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的事了,大概在17世纪初开始大量普及的吧,中世纪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匕首都是不带护手的(rondel dagger)。很多这种匕首只有一个尖尖的头部,连刀刃都没。鄙人认为这种匕首当时发展得较为原始,几乎所有今日发现的武术手稿中这种匕首都是反过来刀剑向下拿的,而也因为如此导致它的攻击方法较为局限。另外Scimitar好像是伊斯兰文化的武器。

500

上图:rondel dagger仿制品

500

上图:Hans Talhoffer的rondel dagger技法手稿

500

上图:引自Codex Wallerstein手稿,骑士们腰中别的就是rondel dagger

关于西方刀剑护手的主要形态,护手的发展和武术技击体系的思想息息相关。西方每一种剑法中都有对护手的运用,而且写得都很详细。在那些体系中剑与剑直接的碰撞和滑动(blade contact)为剑法中很大的一部分,在这个前提下,护手成为了能有效阻止对方剑划向自己手臂,也可以有效地在攻击别人的同时防御别人的攻击。

对于比较早期的单手剑(arming sword)而言大多数使用的场合下自己一般都会有一个盾。在战场上一般会用heater shield或者圆形的盾,在民间一般会戴上那种小圆盾buckler,这种情况下主要的防御工作都由盾来承担。在没有盾的情况下此时的十字护手比较原始,并不能让自己的手腕刀枪不入,这时候的武术打斗并不是像rapier和sabre那样拿着剑直指对方头部那样,而是把拿剑的那只手保护在身体的侧面或者上面,另一只手则藏在身体后面或者前面来尽量减小手被攻击到的可能。(可参考手稿:Fiore del liberi(意大利), Johannes Leckuchner(德国), Joachim Meyer(德国), Hans Talhoffer(德国))

500

上图:Fiore单手剑手稿

500

上图,Fiore单手剑低位防守演示

500

上图,Fiore单手剑高位防守演示

500

上图,Hans的Langes Messer(德国长刀,可以理解为一种单手剑)防守姿势。与Fiore大体上几乎一致。大家都是把拿剑的那只手藏在后面或者上方,每次攻击时都需要把身体转一下而让拿剑的那只手从自己的一边挥舞到另一边,这个体系和长剑是几乎一样的。在防御的过程中当两剑碰在一起时护手能让自己往前刺同时卡住对方的剑,这点非常重要。

500

500

上面三张图:左边那人从高位防守开始往斜下方砍对方,右边那人从左边低位防守往右上角砍挡住左边的劈砍,然后手腕转180°手心朝上同时用护手挡住左边的剑同时往前刺。此时由于右边力臂较大,左边的剑只能被对方的护手顶回来并在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不能有效保护自己。

长剑的话也一样,存在跟上面几乎同样的防御反击,不过是把单手变成双手罢了。此外,长剑还可以用左右的window guard或者ox guard用护手来抵御对方从上而下斜过来的劈砍同时刺击或者从头上轮一圈砍向对方的头部。

500

上图:德系ox guard这种防御反击的方法在几乎任何长剑手稿中都提到过,上文window guard对应意大利系统的名称,ox guard对应德系的名称。两者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十分相似的。

之后,剑的护手上出现的横过来和竖过来的铁圈(side ring)竖过来的铁圈可以让自己的手指伸进去而能够让人更好得控制剑的指向的同时不被滑过来的剑砍断手指。横过来的铁圈可以防止敌人在侧向砍到你的手腕,意义非常重大。此时发展而来的side sword单手剑的防御动作就已经把拿剑的那只手伸到前方指着对方的头部了。这个时候剑士已经不必担心自己的手腕被对方砍爆,因为对方是很难砍到手腕的。

500

500

上图:博洛尼亚单手剑对打,注意双方剑士都是把拿剑的那只手暴露在前方。注意博洛尼亚单手剑的形制,横过来和竖过来的好几个铁环,这些铁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

之后的rapier本质上就是更加长的sidesword,同时发展出了更多更加复杂的护手。从此开始几乎所有有复杂护手的剑法都是把拿剑的那只手暴露在外了,因为没有必要害怕手腕被砍到。

500

上图:Capoferro的第三姿势防守。

如果没有这种护手的话rapier就不能这么用了,不然很快自己的手腕就断了。rapier的设计在当时民间械斗的情况下非常成功。长长的剑刃让自己的打击范围非常大,厚实而全方位的护手能很好得保护自己,并且比较重的重量又能让自己抵御双手剑的攻击。(rapier并不轻,和长剑差不多重了,用起来其实蛮累的。)不过由于长度和重量的关系,rapier佩戴在身上十分不便。当它发展成决斗专用武器之后很快就发展成了既短又轻便的smallsword。

军刀Military Sabre也一样,不过护手取消了十字的那两根条子。很多列装的sabre护手都是由一个大圆形的盖子组成。这样的设计简便利于制造,同时也能提供很有效的保护。

500

上图:有着一体化护手的military sabre。不过今日各国军官象征性的sabre佩剑大多都没有这样巨大的护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不用剑啊其实对于用sabre的人来说用到护手的可能性也非常低。那个时候都是一排排人用火枪排队枪毙了,sabre也就是军官发号施令或者保卫自己时用,面对的敌人一般都是带刺刀的火枪。遇到这种情况除非是训练非常到位否则还是赶紧逃跑吧。。。。。。不过军官遇上敌方军官还是可以发生一场好看的刀剑械斗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