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的文艺腔翻车了,不过翻车的也不止她一个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萝严肃

许鞍华要拍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编剧里有王安忆,选角当然引人关注。

500

早前有传说女主是马思纯,现在全网都知道是马思纯了,以这种方式↓

500

昨天下午马思纯发了这么一篇《第一炉香》读后感,说张爱玲卑微换不来爱人,最后总结:“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这个读后感大概会让其他张爱玲的读者有点错愕了,燕公子转发了她的微博叹了口气。

500

继而吐槽,马思纯这相当于从《色,戒》里看出不能当第三者,把哈姆雷特看成了哈利波特。

500

如果事情仅仅是这样估计很快就过去了,没想到马思纯主动到燕公子微博下留言,认为读后感可以提到书里某一点,可以和书无关,不必讽刺。

500

相互辩论了两轮↓

500

500

马思纯的读后感,肯定是没读到点子上,有了这互怼上热搜的戏码,关注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张爱玲读者开的微博@张迷客厅 提出了新问题:马思纯还发过张爱玲的伪语录。

张迷的diss,相当精彩:“少看假语录,多读原著。直接宣布接新角色的好消息,少写读后感。”

500

该博主列举了马思纯分别在2011年和2015年发过的两条张爱玲伪语录。

2011年时马思纯23岁,大学毕业一年整,这条微博里的伪语录有错别字(是描金「绣」凤,不是「锈」),整个文风也完全不张爱玲,最后一句“拱手河山讨你欢”,听过李丽芬《爱不释手》的人,应该直接要唱出来了。

500

2015年这条微博,是为了张爱玲逝世20周年发的,为了作者的祭日发微博,怎么都该是资深读者多的事情,然而马思纯发的还是伪语录。另外请注意三年前她对张爱玲的理解就是:“家族显赫的你,却在爱情中卑微到尘埃里”。

500

这位张迷还附上马思纯旗袍装照片一张;

500

以及网友说她骨架大不适合穿旗袍的截图一张,这是嘲讽她不合适角色。

500

这还没完,后面还有连环击打。

整理假语录以正视听;

500

点赞这条说“拱手河山讨你欢”伪语录荒谬的吐槽。

500

发了条真语录意有所指:“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咳咳。

500

马思纯坐不住了出来表态,说“书本来就是要越读越明”,可是发伪语录不就是因为没读过书吗?

500


张迷客厅的回复是:抄送正版语录给她,送上正能量鼓励一句:“加油!一起学习。”

500

微博上的文艺腔本来是马思纯的标志,这次网友拿起放大镜仔细一看,原来她语文也不怎么好,曾经让关晓彤福泽天下,可折煞关晓彤了。

500

顺便我发现,马思纯的电影观后感一样有问题啊,张雪迎为《狗十三》回忆了一段青春期记忆,马思纯来了一句:“那曾经让你悲伤的一切,也一定是你深爱的。”这句话放在《狗十三》这个主题里不合适吧???

500

明星发伪语录的事故,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靳东;

500

不止靳东和马思纯,很多明星都犯过类似错误。

舒淇分享过令人啼笑皆非的“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最后一句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500

杨绛去世时,着急点蜡的明星,发的几乎都是伪语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就辟谣过一批伪造的杨绛语录↓

500

杨绛去世那天,井柏然发的是自己手写的伪语录;

500

孙俪发错了

500

李湘发错了

500

于正发错了

500

张雨绮不但发了伪语录还说这是“手稿”。

500

此外,号称高中就熟读钱钟书《管锥编》的韩寒也发错了。

500

央视导演哈文和“最强大脑”王昱珩也都发了伪语录。

500

500

可见“不懂还非要发”,也不只是明星会犯的错。

其实在我这里,马思纯的人设没崩:一个特别渴求文艺的女青年,表达欲充沛但不一定能表达出啥来,文化储备赶不上她的输出热情。

500

转念一想吧,女人装文艺还是比男人装文艺可爱些,女人装文艺是努着劲儿地心向艺术,男人装文艺就直接奔着好为人师去了。

马思纯在明星里已经算挺上进的了,主动阅读语录体(难免读到伪语录),发微博就想憋出点腔调;一接角色了,哎呀我要读书,我读书还要写读后感……好过演了《红楼梦》角色还不会读判词的那位吧。

500

我国明星的文化水平,上次(→明星们的没文化翻车现场)已经发过合辑,绝大多数也就那么回事了,资深文青明星也会掉链子,明星们写的专栏多半干涩而没有实际内容,大家也不好意思真去评论这文笔到底如何,毕竟术业有专攻。

外国经常有名校毕业的知名演员,卷福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小雀斑是剑桥的,憨豆先生是牛津电机工程学硕士,朱迪·福斯特是耶鲁大学文学院的,梅里尔·斯特里普是耶鲁大学的戏剧硕士。

中国的明星则常常让我想起《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那句话:“你平时这么俗气,这么十三点,到了镜头前面,就是这么精致,这么有气质,不可思议啊。”本片导演和编剧程耳真是太懂了。

500

500

考虑到现在世风日下审美崩坏,不少镜头前俗气十三点的人照样有人气;能在镜头前变成精致有气质的艺人,已属可造之材。

如果马思纯发的只是看什么都疼痛青春的读后感,没准还有另一种可爱。但发伪语录则失之于不够真诚,明明没看过书不了解作者,还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

建议艺人“藏拙”也是徒劳,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拙在何处。

被贴上文化人标签的老几位里,有人开口一样是灾难,好在他们除了演戏就不出来,综艺超级赚钱的年代也基本上熬住了,少挣或者不挣这份钱。老前辈们还是比每天都在微博暴露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明星明智些。

————————

这场马思纯乱读张爱玲的纷争中,更让我意外的是,相当数量兴致勃勃在发声的网友,并不知道张爱玲是谁,也不知道《第一炉香》或者葛薇龙意味着什么;“读书”二字在他们概念里也可以指读网文畅销书一类。

请看,有这么多人把《第一炉香》打成了《第一香炉》。


知名媒体的编辑弄错了。

500

爱问“你支持谁”的娱乐大号弄错了。

500

假模假式爆料说项目女主没敲定的,直接把《第一炉香》缩写成《香炉》,口气还一副“你们不懂就我懂”的样子。

500

“我读过两遍《第一香炉》,因为自身文学素养不高……”文学素养高不高先放一边,读两遍还是没看清是《第一炉香》?

500

一个单纯的心愿:希望找到读过《第一香炉》原著的人演葛薇龙……

500

我去看书了我觉得马思纯没好好看书!!可是马思纯没弄错小说标题你弄错了。

500

这个网友讲得头头是道,说燕公子评价在理,马思纯说“卑微”显得她不行……但写的还是《第一香炉》。

500

有人自以为看穿了《第一香炉》的营销手段;

500

还有人很认真地说这是马思纯在撕资源《第一香炉》……

500

搞不清楚原著是什么不要紧,依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犀利角度可以发声。

维护马思纯的粉丝,金句频出。

“张爱玲没出来diss她,也用不着你这个外行人理解。”

500

“我还以为张迷客厅是张爱玲本人亲自管理呢,看了半天不是啊?”

500

还有举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金句主张马思纯可以发读后感免于被吐槽的;说发错语录没什么可能是看过张爱玲忘记了的;指摘读过张爱玲的人就有优越感到处嘲讽真讨厌的;认为没看过书也可以发表意见的……

500

在当下,“不读书”已经不是个缺点了。发财不一定要读书,高升不一定要读书,走红不一定要读书。读书没有简单直接的功利意义,对读书不屑一顾大有人在。

这也没什么,不读就不读吧。但是明明都不知道这话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插进去说一嘴呢?从发伪语录到强行凑热闹发言都是这样。

人人都有短板,不懂别掺和就行了。

而现在点开热搜,你会发现普遍的情况是:虽然我不懂但我一定要说话,我不但要说我还要跟你吵!姿态之强硬,行文之洋洋洒洒,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不理解你说了什么也可以立刻掏出十套话术来反驳的时代。这么多人如此自信而热烈地进行着最低效的交流,相互鸡同鸭讲,在激情battle和自我肯定中达到最高潮。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