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末世悲歌——解读《红楼梦》 其五 薛宝钗吃花与林黛玉葬花

500其五 薛宝钗吃花与林黛玉葬花

        在《红楼梦》中,作者第一次对薛宝钗的描写是这样的: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这样乍一看薛宝钗挺好的,强过黛玉。
        但是,书中紧接着就说薛宝钗先天有一种“无名之症”,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无药可治,只能通过吃“冷香丸”来压制。说起这“冷香丸”,它的制作过程非常奇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种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很显然,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药方子,用这方子来治病,估计人早就死了。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给薛宝钗杜撰这么个药方呢?难道仅仅为了润色吗?
        在这个药方中,作者首先突出了白色,白色在中国传统中有恐怖悲伤的含义,在这里象征着死亡。我们历史课上常用“白色恐怖”来形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屠杀,《红楼梦》把薛宝钗同白色联系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就是各种各样的花,《诗经.周南》里有这样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华就是指花,但作者在这里是反过来用,是用花来指代华夏民族。
        所以,作者是以薛宝钗吃花来隐寓满清入关后对汉人的屠杀,这样一看,我们就明白了林黛玉的《葬花吟》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复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至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如果要为这首《葬花吟》作注的话,我想可以用南宋文天祥的两句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