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的逆袭:民进党权力格局悄然翻转
九合一选后,民进党内的权力格局也是瞬息万变,光是党主席选举这件事,就已经先后出现郑丽君、陈其迈两个几乎确定的参选人,然而很快又被替换,12月14日是候选人登记的最后一天,最终由行政院秘书长卓荣泰参选成为定案,因为得到党内各派系的齐力支持,所以卓荣泰几乎可以确定将会在明年1月当选党主席。
公开的信息显示,这次推举卓荣泰的人基本上就是民进党内的中生代,根据桃园市长郑文灿的介绍,他邀约高雄市长参选人陈其迈于13日在台北会面,同时通过电话与其他几位民进党籍县市长联系,最终达成推举卓荣泰的共识,随后的晚上郑文灿正式在其脸书上发表声明,披露这一消息。值得注意的是,联署人包括除了林右昌之外的所有绿营当选县市长,包括屏东县长潘孟安、台南市长黄伟哲、嘉义县长翁章梁、新竹市长林智坚,以及未当选的高雄市长候选人陈其迈和台中市长候选人林佳龙。
可以看到,这一份联署名单一方面体现了地方诸侯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跨派系的特色,包括林佳龙所属的正国会、潘孟安和郑文灿所属的新潮流、翁章梁所属的英派陈明文系统、林智坚所属的柯家军,以及陈其迈所属的扁系加英系。而公推的卓荣泰本身则是谢系大将,但同时也与苏系人马交好,而因为常年共事的关系,他也与赖清德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赖清德找他担任行政院秘书长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名单固然体现出民进党内各派系的大团结,事实上,在党内强烈呼吁改革的声浪中,确实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党内团结,而卓荣泰也具备调和各方的功力以及资历,但熟悉民进党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民进党是一个派系共治的政党,从来就没有所谓党内团结一说。这也是为什么分析民进党内部政治情势的时候,论者多执着于派系的视角。可是若从派系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次人事布局,就很难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要知道在此之前,陈其迈即便在党内有一定的反对声音,但他毕竟维持了较高的网络人气,而在党内无人能战的情况下,他若执意要选,实际上也是无人能挡。
更重要的是,陈其迈之所以在已经近乎正式宣布的背景下又突然退出党主席竞选,其实是因为得到了蔡英文的征询,后者希望他在随后的府院人事调整中出任行政院副院长。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陈其迈之所以拖到最后两天还不参选,其实就是在等蔡英文的最终决定,换句话说,他会不会参选党主席,其实要视蔡英文的布局而定。可以合理的推测,这应该是在蔡英文选后首站前往高雄举办败选检讨会议时就有的默契。
结合上面两段的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亲近英派的陈其迈如果参选党主席,其实有助于蔡英文后续的权力运作,那么为什么还要将他安排到实权相对不多的行政院副院长的职位上?同时却又坐视掌控党内提名时程和人选的党主席交给谢系人马,要知道谢长廷从来就以权力运作擅长,这岂不意味着蔡英文狼前忽后,在被新潮流切割之后,又找来新的人来架空她?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只得舔着个脸再去请教民进党内资深人士,对方的一句话颇有令人醍醐灌顶之感,在用派系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人际关系的因素。短短一句话可谓突破了盲点,回过头来再来看看这一份名单以及背后的政治意涵,可能就更为清晰明了。
也就是说,这次跨派系合作之所以能够成局,其实是中生代政治力量的大集结,这些人早年多参加过社会运动,有着共同的经历,同时他们进入政治圈之后,陆续跟随不同政治人物担任助理,他们虽然隶属于不同派系,但他们却因为类似的身份地位和工作内容,而依然有着众多共同语言,这也让他们在后续的政治历程中多有互动。也就是说,紧密的人际关系网络让中生代的这批政治人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既有派系结构的束缚,而在特定问题上可以展开讨论。无论是郑丽君、郑文灿还是林佳龙、陈其迈,以及许多相当活跃的民进党籍立委,其实都落脚到同样的历史脉络之中。
这次党主席补选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代表着中生代终于可以跳脱派系的藩篱,实现了世代交替。要知道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每当选举遭遇挫折,都会喊出世代交替、中生代接班这种口号,每次都是不了了之。这次选后民进党内的检讨动作,也引发党内不少人的反感,认为中生代喊出接班口号,是权力斗争打过政策检讨,因此反而重伤中生代的形象。但从随后的事态演变来看,中生代的各派政治人物并没有因为党内反弹而气馁,反而稳扎稳打,密集协调,最终在世代交替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推举出新的党主席人选,也让各派系的党内大佬无话可说,蔡英文本人其实也扮演着作壁上观的角色,并没有真正介入布局。
可以看到,中生代的政治人物一方面已经逐步掌握了地方政权,从政治实力上看已经不容小视,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操作手法也愈趋成熟,已经足以取代党内天王,成为民进党真正的主导力量。如果说这次党主席补选能够展现出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力量,世代交替无疑就是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郑文灿等人推举卓荣泰的同时,新潮流创派大佬愤而宣布退出民进党也退出新潮流,却并未引发党内震荡,这也充分说明党内大佬的式微,从民进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生代接班也已经水到渠成。从这个角度看,外界在看待这次民进党内的茶壶风暴时,多少有些低估了其历史性的意义,主要从权力运作角度来分析的视角,这次多少也失去了能够穿透问题的敏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