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1pro和老手机以及全幅相机的画质比较和分析
国庆后回北京办事,但没几天额济纳的疫情就开始了,结果就只能一直窝在北京。在北京我没有宽带,计算机只能用移动联网,我是5G的手机合约,却没有5G手机,所以就想趁双11买个5G手机算了。一开始也没想买太好的,但后来看到小米11pro,8G256G都降到3700了,想想那个很接近一寸底的主摄,和也有光学防抖的五倍长焦,觉得多花千把块钱添一个可以随身带的相机也不亏,所以11月2号就果断下手了。从后面的行情看,提前下手还是对的,应该是最低价了。
前些时候我在观网的一个评论里发过几张比较手机拍摄质量的照片,那是从网上找的,几个相机拍的不是一个地方,只能大约看看。现在我也有一个号称拍照很彪悍的手机了,自然应该搞一个更严谨些的比较了。
下图是全景,我用魅族 pro5、OPPO A5、小米 11pro、以及索尼 A7R2全副相机都拍了下来,几个镜头的视角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可以用来比较的。拍好后将照片尺寸缩成一样大小,然后截取中间一块出来进行仔细比较。
魅族 pro5
OPPO A5
小米 11pro
小米 11pro raw
索尼 A7R2
小米11pro有两张,多了一张raw模式。魅族 pro5最老,当年也是旗舰机,OPPO A5最便宜,但比魅族晚好几年。
比较的结果是手机相机确实一直在进步,但改善程度还是很有限。魅族最差,而且锐化比OPPO要多,小米看起来比前两个都明显好,但小米的锐化也是特别大(比较树叶最明显)。效果最好的是小米的raw模式,但和全幅的差别还是相当明显。
按理说接近一寸的底已经不小了,但为什么手机拍照质量还是那么差呢?除了其镜头尺寸受限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像素搞得太高了。像素高了之后即使将图片缩回到低像素,画质也是要受到很大损失的,而像素高了之后对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供电的要求都高,可以说绝对是在犯傻,相机制造厂家绝对不会这样做。
但手机厂家的客户大多是那些几乎不懂技术的普通人,而像素是一个最容易量化的指标,手机厂家当然会在这个指标上进行竞争。
当然,如果像素高但拍出的照片质量明显地差也不行,但好在数码相机里可以用算法作弊来掩盖部分问题。例如上面小米11 pro 的截图猛一看去还是不错的,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其实是锐化和去噪声做得过多了,画面质感很不自然。raw模式那张就自然多了,分辨率也其实更高。当然,在raw模式下画面不锐利,噪点强度也高得多,但那才是传感器和手机镜头本来的水平。
小米11 pro 的超广角镜头是不调焦的,其他两个镜头是自动对焦的,当然也可以手动。光圈都是不可调的,这不光是因为手机镜头太小,无法容纳可调机械光圈,更根本的原因是光的衍射效应使得再把光圈调小完全没有意义。
为了使景深效应一样,索尼A7R2用的光圈是11,在这个光圈下,从光探测原理上讲其实全幅相机传感器的探测量子噪声和手机传感器的是一样高的,但测试的结果显示全幅机的噪点要弱很多,这和手机传感器的像素过高有关系,但也和另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的技术问题有关。
小米11 pro的最小 ISO 是50,光圈是1.95,在晴天时曝光时间是万分之二秒,而A7R2的ISO是100,光圈是11,曝光时间是1/160秒,这说明全幅相机由于平均时间长因此噪声会低的多。但问题是为什么手机相机不把最小 ISO 设计得更小一点呢?那样不是也可以延长曝光时间改善噪点强度吗?但其实如果这样做,由于手机镜头光圈不可能再大了,那么在光线再弱的条件下,如在室内,相机的 ISO 就会不够用,因此就无法拍照了。这其实也是手机在拍照方面永远无法和相机相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普通人多数不会那么仔细地去琢磨画质,而且对那些更复杂的技术问题更是搞不懂,所以对手机厂家来说,像素高就是最重要的卖点,其他细节用作弊和市场营销就完全能够搞定。
这种行为其实和西方选举体制里的政客的是很相似的,老百姓大多不太懂政治,政客们只要挑几个简单的概念来忽悠他们就行了,具体干得不怎样用作弊就完全能够对付。
总结起来,现在手机相机确实有进步,而更重要的是随身携带,多花千把块钱买个拍照好的手机还是物有所值,相机想升级往往就不是千把块钱的事了。但现在手机的拍照性能和相机还是不能比拟的,即使是底差不多大也不行。如果手机有raw模式在要求画质的时候应尽量使用,可以避开手机里那些对画质有损害的过度数字图像处理操作。
前些天有个网友问用什么手机拍娃最好,我当时回答说拍娃不管用什么手机都是糊弄。拍娃对相机的感光和对焦性能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眼睛,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因此往往即使是用全幅相机也最好配一个大光圈镜头。通过这次比较,我更认为我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