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和莫言都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

       本文来自于我在《莫言为什么要谈论谁是伟大的作家》一文的评论。

       如果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或者中国的文学受众,都是和本文作者及众多评论们一样的认识,那我就真为此悲哀了。这是凝聚了一群什么样的读者啊?!或者说,是经典文学已经在中国失去了群众基础吗?

       1、如果说贾平凹不伟大、陈忠实不伟大、路遥不伟大,那你认为当代西方哪个作家可以堪称“伟大”?

       2、你们在文章和评论中,把莫言说得一无是处,这也未免太小看莫言了吧。你可以指责诺贝尔奖的评判标准,但你抹杀不了莫言作品的魅力。真正读过莫言作品并且了解他的作品历史背景的人,都不会给出这样的判断。比如说《蛙》,经历过“计划生育”这一国策执行过程的人,就知道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那是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经历,在国家建设需要、传统文化影响、和人性之间,这些文字是多么深刻而负责的思考。你可以百度一下,从计划生育开始的80年代初,直到今天,有几个人、几篇文字对这段历史进行过挖掘和剖析?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蛙》这部小说正是这段特殊历史的记录者。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伟大!

       3、“伟大”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在这个人的眼里,一件东西伟大,在另一个人眼里就未必伟大。在莫言看起来伟大的作家,也不会强求所有人都觉得伟大。我们没有必要把“伟大”看做是对一个文化作品或者一个文化人的共同的评价标准。

       我想是可能是泛滥的民族情绪,导致了我们对诺贝尔奖这种带有西方价值色彩的奖项产生反感的心理,顺带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受到牵连。但我们不能自废武功,把我们自己优秀的文学家、优秀的文学作品打倒踩烂——这恰恰是我们的敌人想看到的。在策略的层面,我们的对外文化宣传工作已经滞后于经济扩展的步伐,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抵触愈演愈烈,而像莫言这种成功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的人,是我们今天要走向世界所迫切需要的。

       也有人说,像张艺谋、莫言这样描写社会黑暗面的文艺家迎合了西方抹黑中国的需要,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未免太浅薄了些。反而是那些超越了国家、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政治,将目光放到更高更远处的文艺家,才更加配得上“伟大”一词。迎合政治需求的文字不能称为文学,只能算宣传品,而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却是最好的宣传品。

       另外说句题外话,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也是贾平凹;我认为艺术水平最高的当代作家,也是贾平凹。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