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奥林匹亚号防护巡洋舰(C-6)?

如何评价奥林匹亚号防护巡洋舰(C-6)?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同行們,她的性能水平到底如何?

500

我理解奥林匹亚为代表的早期美制二等巡洋舰实际上是披着二等巡洋舰的壳怀着一等巡洋舰的心去设计的,这让她们其实横向比较比较难以找到“其他國家的同行們”?以奥林匹亚为代表,她有类似于一等巡洋舰的载煤量(千吨以上),有大型巡洋舰上才有的重型chasers(首尾各一对8in),很高的航速(海试最高21kt持续性19kt),以及远超过普通二等巡洋舰的装甲(2-4.75-3);这些都是明显的大型,一等巡洋舰才有的特点,让该舰在斗兽棋中对早期二等三等巡洋舰有非常舒适的优势。但是反过来,在小型巡洋舰的舰体上堆叠数量如此庞大的武器,装甲和锅炉的结果是轮机空间,备弹量,所需舰员等等领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比二等巡洋舰更有劣势。

真的要比较的话问题是究竟要和谁比?

抛砖引玉仅提供一些候选人。1890年前后类似的产品里——

俄国:

舰队巡洋舰:1895年Polladas/Auroras/Dianas;

远东部署巡洋舰:1898年Varyag/Variag;1899年Askold;1899年Bogatyr

大型袭击舰(装巡/二等战列舰):1890年Ruriks; 1895年Peresvets

(90年代帝俄海军总计6艘防护巡洋舰可以对比:90年代初动工三艘不太尽如人意的狄安娜级,统一6in设计无重型火炮,计划用于舰队任务;90年代末瓦列格开始三艘远东地区需求的防护巡洋舰分别从美德订购,同样统一6in设计。这是吨位上最接近奥林匹亚的项目。

90年代俄海军有一批大型袭击舰在建,吨位上达到/超过一等巡洋舰,包括90年著名的留里克三舰,有装甲带无chaser炮塔,以及95年的佩列斯维特。)

法国:

90计划前袭击舰:1885年Tage;1886年Cecille;1887年Algers;

1890计划:1891年Friants/Chasseloup-Laubauts;1892年Linois;1892年Descartes;1894年D'Assas/Du Chaylas;1894年Catinats;

领舰:1894年D'Entrecasteaux

(最后一批早期远洋防护巡洋舰是87年建造的阿尔及尔,此前在建的类似项目包括Ceille,Tage和de Lome,这些舰艇在吨位和定位上类似于奥林匹亚。在Alger和Tage之间的法制防护巡洋舰在大小上都更小(3000吨左右)。

90年新造舰计划开始了一系列新的前无畏/巡洋舰建造,Chasseloup-Laubauts到Descarte在大小上接近英制二等巡洋舰,也在定位上与奥林匹亚类似。)

英国:

小型防护(二等)巡洋舰:1889年Apollos/Medea改,1893年Astraeas/Apollo改,1893年Eclipses/Talbots/Astraea改,1897年Highflyers/Eclipse改;

大型防护(一等)巡洋舰:1888年Blakes,1889年Edgars/Royal Arthurs/Centaurs;

海外(二等)战列舰:1890年Centurion/Barfleurs;1893年Renown;

(89年开始的二等巡洋舰基本都溯源于Medea,吨位从三千吨级到Talbot/Eclipses时达到五千吨奥林匹亚级别。二等巡洋舰通常携带统一6in武装。

大型一等巡洋舰,部分由于怀特对细装甲带实际防御效率的怀疑,在90年前后仍然是防护巡洋舰,包括布莱克,半人马,以及之后的“超级巡洋舰”强盛。半人马外一等巡洋舰携带首尾chaser(单座9.2),载煤量更大(高者达1500t),执行任务相仿但是在吨位和级别上都超过奥林匹亚,显然不适合相比,仅因为留里克列出所以同样列出。)

日本:

前甲午时期保护巡洋舰(with heavy chasers):1884年浪速;1888年三景舰;

保护巡洋舰:1890年秋津洲;1892年须磨;1896年高砂

(前甲午时期针对定镇购舰的结果是IJN在90年前后有一批携带有最重型火炮的防护巡洋舰,这一特点在甲午后不再重复。其他“正常”防护巡洋舰与奥林匹亚可比。)

德国:

小型海外(防护)巡洋舰:1886年Irenes;1890年Kaiserin Augusta;1895年Victoria Louises;

早期大型(装甲)巡洋舰:1896年Furst Bismarck;

(提尔皮茨时代前/提尔皮茨早期的德制防护巡洋舰可能是最接近奥林匹亚的设计,维多利亚路易斯在体量上非常类似于奥林匹亚,虽然此后同吨位/更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上转而增加了水线装甲带成为日后更熟悉的德制装巡。)

意大利:

大型(装甲)巡洋舰:1890年Marco Polo;1892年Vettor Pisanis;

(意大利海军缺少二等巡洋舰需求,也不在同吨位舰艇上使用穹甲巡洋舰。意大利防护巡洋舰大小上更接近于三等巡洋舰或者小型二等巡洋舰。)

不考虑早期缺少巡洋舰需求的意大利舰队,英法俄的同吨位防护巡洋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口径火炮配置(6in),重型火炮(通常来说双联8in或者单装9.2in)在这一级别的巡洋舰上很难负担。虽然奥利匹亚选择5in本身是无关于8in,单纯基于此时美制5in/6in对比的结果,在一艘五千吨左右的巡洋舰上安装4门重型炮塔装chasers仍然是非常有···1890年代早期美制舰艇火炮堆叠风格的产品。一直把这些首尾炮称作chaser也是为了突出这一点:这并不是日后1912年或者1936年我们熟悉的,有远距离(相对)精确射击能力的现代化“炮塔”;而是巡洋舰的首尾炮,或在近距离上对水线射击,或在追击/被追击的过程中用于交火。考虑到精确度,以及奥林匹亚本身的载弹量问题——其效率在奥林匹亚成名的马尼拉湾海战可见一斑。

好的一面来看,其8in+5in混合武装和重防御意味着其对比Talbot的纸面结果仍然是乐观的(无论怀特怎么说)。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真的需要续航力13000nm(!),有一等巡洋舰级别火力,航速超过20节的产品——那么连帝俄都可以咬咬牙搞出来万吨的留里克吓出强盛,又何必指着一艘六千吨巡洋舰自欺欺人呢。这不像是一艘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做二级巡洋舰的设计,而是直接目标于世界一流的结果。所以看起来更像是设计之初打定主意先确定了设计规范(防御指标,超大续航力,航速从18提升到20+,2*2座8in,5inQF炮组),但是最终不得不想尽办法打包装进预定船壳里的结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