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噩耗!美核潜艇或有灭顶之灾,伪劣“黑心钢”瞒天过海数十年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大烽火
在美国军方公布“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件调查结果不久后,美国媒体又揭露一起“质量门”丑闻。11月9日,据《海军时报》援引美联社的消息称,来自华盛顿州的一名冶金学家承认自己犯有欺诈罪。原因无二,她在过去数十年间,在潜艇钢材强度测试上,一直采取着伪造措施。据悉,这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海军在舰艇制造钢材上发生的第二起丑闻!
2018年,美国司法部向加拿大一家防务公司索赔350万美元,理由是该家公司在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制造配套舰载直升机助降系统时,使用了性能劣质的钢材制品。美海军刑事调查处经过调查后给出结论称,此举会严重影响60多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后续使用。
而这名冶金师名叫玛丽.托马斯,现年67岁,供职于布拉德肯钢铁铸造公司下属的塔科马铸造厂,担任冶金部门主管。布拉德肯于2008年出资收购塔科马铸造厂,该厂所生产的钢铸件,主要用于美国核潜艇制造。
因此,作为美国海军核潜艇的主要承包商,海军对其提出了极其严苛的标准,该厂所提供的钢材强度韧性必须达标。但诡异的是,作为母公司的布拉德肯,早在2017年就发现造假情况的大规模存在;但最终选择合伙欺瞒,而不是严肃处理,直到此次东窗事发。
在托马斯担任冶金部门主管期间,即1985年~2017年间,她伪造了240多份钢铸件强度及韧性测试合格结果。而这些钢铸件主要供给于通用动力电船公司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两家船企,所占钢铸件总量达50%多。在查询美国军方内部交货纪录后发现,布拉德肯所提供的不达标钢材,已经用于29艘核潜艇上。包括8艘洛杉矶级、3艘海狼级、18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关于洛杉矶级核潜艇,在美国海军中已经属于昨日黄花,发挥余热而已。但是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不同,前者是目前地球上性能最强的核潜艇,后者是美国海军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主力。其建造总数量达30艘之多,但截至目前已经有18艘被曝出质量问题,这着实令美国海军高层有些后怕。
从2001年截至目前,美国海军共发生12起潜艇事故,其中与各类舰船相撞达7起,与海底山脉相撞达2起。2005年1月初,一艘名为“旧金山”号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在从关岛前往布里斯班的途中,以25节的航速在水下160米处,与一座海底山峰发生了剧烈碰撞。导致该艇舰艏部位全部崩塌、声呐舱损毁严重、前部主水柜也发生严重破裂。几乎无法维持正常起伏而沉没,幸运的是,该艇耐压壳体保持完好,核反应堆也没有受到影响,但却完成1名水兵死亡,造成98名水兵不同程度受伤。
事后调查结果称,是由于水兵的作业缺陷,成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诱因。但是舰艏部位的严重损失,恐怕与塔科马铸造厂提供的钢铸件离不开关系。幸运的是,耐压壳体并没有大碍,关于这一点,美国海军水兵们或许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下“上帝”。
二战时期,制造潜艇的钢材均为低碳钢,其强度及韧性较低,因此使得下潜深度过浅,只能遂行有限的战术任务。随着战争形态的快速演变以及反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潜艇的隐蔽性与生存率,各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材随即出现,而美国则是此领域的引领者。
1940年~1958年期间,美国采用屈服强度340兆帕的碳锰系低合金高强度钢材HSS用于潜艇制造,使得潜艇下潜深度可达200米。1958年,美国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屈服强度550兆帕的HY-80镍铬钼系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用于潜艇制造。紧接着,美国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屈服强度为690兆帕的HY-100钢材,增加了潜艇下潜深度,提高了潜艇技战术性能。
在60年代后,随着美苏在多个领域的剧烈交锋,美国又研发出了屈服强度为890兆帕的HY-130钢材。而此次发生相撞事故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其耐压壳体就采用HY-100/HY-130钢材,其最大下潜深度超过600米。
而常规动力潜艇若在300米~500米水深的海底环境中,耐压壳体因触礁或碰撞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其后果无非是艇毁人亡,艇体断裂成多部分,最终形成新的“人工岛礁”。但是核动力潜艇,一旦在600米深的海底环境中遭遇不测,那么耐压壳体会产生严重变形,甚至于是断裂。而装备在核潜艇内部的潜射导弹与重型鱼雷也有可能发生殉爆。最坏的结果则是,艇员来不及关闭正处于工作状态中的核反应堆,最终因无法冷却和控制管理系统损坏,进而引起核爆炸。即使退一步讲,没有发生核爆炸,核燃料泄露也会给相关海域的自然生态造成毁灭性后果。从这一点上来讲,“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件背后,可谓是令人至今都心有余悸。
因此,关于“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件的调查,还远远没有结束,此外,美国海军除了调查自身外,还要对部分国防承包商展开深挖。尽管从现阶段来看,“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件属于一起人为操作失误的“孤例”。但随着大量性能未达标的钢材用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保不齐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如果造成核爆炸或核泄漏的严重后果,美国军方就不再是漠视本国军人性命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