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艺术家光荣传统崇高风范激励青年艺人 记红色艺术家、教育家吕艺生教授
吕艺生,1937年生,1949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美学家、大型体育晚会开创者、素质教育舞蹈创始人,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荣获“有突出贡献五老代表”“北京市离退休先进个人”称号等。
乘信仰之翼,舞壮美人生
“今天,我突然站到了‘终身成就’这儿,又是‘飘飘乎如遗世’,心情很复杂,说不清是高兴还是遗憾,是激动还是不安,是自得还是自愧,我觉得它们都搅和在一起了。 前些日子在清华讲座时,我曾与那里的同学相约,相约8年后——即中国梦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彼此通一次话,彼此通报我们都为祖国做了什么。 ”

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艺术成就奖
在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上,一位自信且温雅的老先生步履款款地登上了领奖台。现场的大屏幕上回放了这位从青葱少年到满头银发的老者的人生历程。一个个穿越历史的动人画面,他的艺术人生感染了全场所有的人。 他就是吕艺生,1937年生,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美学家,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
吕艺生11岁参加革命,从艺70余年,与祖国一起走过峥嵘岁月。 其双人舞《牧笛》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在他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期间,从新学科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到学院的全面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学院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北京舞蹈学院至今的中国舞蹈高等教育领航地位。

1952年,15岁考入北京舞蹈学校

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左:王佩英,右:吕艺生)

80年代,与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会面

1993年大型运动会的编导工作正式由体育界转向文艺界,吕艺生出任《爱我中华》总编导,正在审看设计模型(左2)
2011年,为响应国家发展素质教育,提倡“以美育人”的号召,时年74岁的吕艺生以北京舞蹈学院特聘专家顾问的身份成为教育部专项委托项目——“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负责人,带领全国第一批素质教育舞蹈专业团队展开了课程开发与研究活动。 他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相继出 版了《舞论》《舞蹈教育学》《艺术管理》《舞蹈美学》等15部理论著作,为中国舞蹈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4年,百万余字的“素质教育舞蹈”理论丛书及相关课程视频教材问世。 至今,全国已有北京、深圳、广州、厦门等十余个省市开设“素质教育舞蹈课”。 课程令百余万名中小学生走进了舞蹈美育的课堂。

2011年6月,北京舞蹈学院首届全国教师培训班

理论著作

荣获“北京市离退休先进个人”称号(左:巴图 右:吕艺生)

荣获“有突出贡献五老代表”称号
退休后的吕艺生教授,只要有时间就会围着舞蹈学院快步健走。 这个从东北乡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永远在往前走,经过多年来对舞蹈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求索,如今又将舞蹈送回到民间。 他常说: “我从大森林中走来。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让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吕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为舞蹈艺术而生,从未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