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综爆款难寻,B站为何迎难而上?

500

  作者|林 余

  “恭喜朱恩池成为《我的音乐你听吗》的全国总冠军!”

  10月30日的无锡夜晚,属于唱着《穷小子》的选手朱恩池。伴随着掌声喝彩和这一声夺冠的宣告,经历103天录制、从夏到秋的B站音综《我的音乐你听吗》落下了帷幕。

  一起落下帷幕的还有整个音综的夏天。《中国好声音》、《黑怕女孩》、《爆裂舞台》、《明日创作计划》、《草莓星球来的人》都纷纷收官。

  上线时“耳花缭乱”,收官时“悄无声息”。这个夏天注定不再属于音综。

500

  豆瓣的评分是最直接和残酷的。历数今年已经上线的多档综艺,豆瓣评分达到7分以上的仅有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最美中轴线》(7.2)、《披荆斩棘的哥哥》(7.4)、还有刚刚收官的《我的音乐你听吗》(7.1)。其中,《最美中轴线》打分人数仅四百多位。

  再往下看,其余的综艺均得分不高,草草收官的《草莓星球来的人》在豆瓣仅得到了3.9分。《黑怕女孩》与《说唱听我的第二季》希望在小众领域挖掘,但热度不再。《我的音乐你听吗》、《明日创作计划》则选择了挖掘原创新人,也没有挖到毛不易那样的宝藏。

  毫无新鲜感的模式和玩法,选秀模式的消失,观众对于碎片娱乐的需求,注定了音综这个从电视台时代延续至今的节目模式要被泼上一盆冷水。

  在说唱不火,选秀不复的时代,现在的音综可能需要一点态度。

  从《说唱新世代》到《我的音乐你听吗》

  B站的音综探索之路

  靠态度打动观众的音综要回到2020年的夏天,B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综艺《说唱新世代》开播。

  在顶着对B站自制综艺的能力和选手知名度不高的多重质疑下,那年的《说唱新世代》却最终成为了嘻哈综艺领域的一匹黑马,用高质量的内容和口碑赢得了大批观众,最终收获了豆瓣9.1的高分。即使在一年后的现在,依旧有着不少观众在节目下反复回味、打卡、评价。

  《说唱新世代》提出了一个口号——“万物皆可说唱”。在这档节目中,选手们的创作打破了人们对说唱简单粗暴diss一切的固有偏见,围绕着校园霸凌、性别歧视、家庭关系、环境保护这样的社会议题创作了一系列出圈作品,同时也关心人们内心的求索,探讨自我价值。

  今年B站的《我的音乐你听吗》虽然延续了去年《说唱新世代》的模式,用“素人选手+明星嘉宾+独立摄制基地+真人秀结合竞演”的模式,但并没有躺在说唱类综艺基础上吃老本,而是试图去寻找更为开放且多元的音乐表达形式,探索年轻用户的兴趣与喜好。

500

  这样对于本源的求索同样体现在了《我的音乐你听吗》上。在节目中,每一个创作者都在试图去回答:“音乐从何而来?” “音乐到底是为谁而作?”等这类直指创作初心的问题。

  小众的音乐并不意味着创作格局的渺小,特立独行也不代表视野窄化。

  “回归人和作品本身,给予选手自由创作的空间,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是音乐应有的本色”,即以内容立身,讲述“自我”的故事。

  所以在《我的音乐你听吗》节目中,我们能看见一首首歌中创作者们见己见天见众生的思考。

  小如郁一凡讲述自己暗恋心情的《台风》,朱恩池基于自身经历创作的《穷小子》,刘瑾基于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讲述成长和亲情《白色面包车》;

  大如杨默依对容貌、身材的思考与焦虑而创作的《卸妆》,也有像余梓君、张子薇组合为爱情所谱的那首大气磅礴的《戏歌》。

  在许多人看来,杨默依或许是节目里最被人瞩目的选手。她是张艺兴、王俊凯等艺人的音乐制作人,但她也有所有普通人的痛苦。“大码女孩”的消极和自卑,被她写到《卸妆》中。

  外貌焦虑跟性别无关,跟体重、年龄乃至成就统统无关。而是一个全社会应该共同应答的永恒课题。杨默依的《卸装》正是为外貌焦虑的人们发声。

  刘瑾睿把垃圾袋和塑料瓶拼接成的“塑料服”罩住身体。用歌词把人类的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森林火灾等破坏生态的暴行一一诉说。

500

  当然很难说通过B站的综艺舞台,这一批年轻的创作者就真正成为人尽皆知、炙手可热的歌手,但正如选手郁一凡所说:“我觉得这档节目最重大的意义就是让一批人有机会被大家听到。”

  而这或许正是这档音综被命名为《我的音乐你听吗》的意义所在。它鼓励年轻人的自我表达,给予年轻一代音乐人创作展示的舞台,看见音乐的各种可能性。

  不论是音综还是音乐

  B站最聚焦的始终是创作人本身

  无论是《说唱新世代》还是《我的音乐你听吗》都有着深刻B站的年轻印记。《说唱新世代》中,经历过筛选进入到节目录制的40位选手平均年龄在20-25岁之间,大部分选手是兼职做说唱,真正入行的也只有1-3年。

  而《我的音乐你听吗》的选手也都出生于1995-2003年间,其中有不少是非专业的创作者,高中刚刚毕业刚刚成年的学生,这也与B站整体受众年龄相吻合。

  节目无不在试图表达年轻一代的创作、情感乃至人生态度。《说唱新世代》的出圈作品《书院来信》控诉的是豫章书院,曾经拿下B站百大UP主“温柔JUNZ”在成名之初便是勇敢揭露豫章书院的真相。而回到创作的本身,它表达的是创作者们对音乐的热爱,“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500

  因为热爱而去创作和表达,可能是这代年轻人的共性。

  音乐区是B站最早的分区,最初以翻唱、搬运日文歌曲为大众所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唱见、奏见,和后来者古风歌手一同缔造了音乐区的全盛时期。

  比如B站的十大镇站之宝中就有由UP主@墨韵Moyun古筝演奏的《千本樱》、UP主@ilem创作的《普通DISCO》。

500

  同时B站也在扩展多元品类内容,比如在2019年,随着电子音乐和Livehouse受到观众的喜爱,B站增设了电音区、音乐现场等四个分区。目前,B站音乐专区下细分有原创音乐翻唱、VOCALOID·UTAU、电音、演奏、MV、音乐现场、音乐综合、音频、说唱九个分区,每一分区下设多个热门标签。

  B站同时也邀请了一批知名音乐人入驻,从早期的李玉刚、到后来的“浴室歌姬”黄龄、谭晶等。当然可能更有代表性的音乐人是在出道前就已经以翻唱UP主入驻的周深,当时籍籍无名的他凭借九语《Let it go》在B站收获了一批粉丝,对于当时还是新人UP主的周深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突破。

  从产品形态上而言,B站的音乐更聚焦于人、聚焦于创作者本身。这也是B站音综始终鼓励选手去表达的基因所在。

  用户在B站往往更能关注到创作者和他的音乐本身。借助视频的视听呈现和B站独有的弹幕表达,音乐在B站成为了复杂的“综合体”——UP主的个人魅力、音乐创作、故事设定、弹幕评论乃至二创作品都是属于音乐的一环。

  这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创作内容,也增加了观众对于歌曲内容的讨论。《书院来信》和杨默依思考讲述容貌、身材焦虑的《卸妆》的评论区和弹幕里,充满了用户对于歌曲之外社会话题的讨论。

  正如总导演严敏在《说唱新世代》的总决赛上的发言,“说唱的本质是发声,是弱势族群的发声,是被忽略、被忽视或者说看不见的那群人的发声,这是说唱的本源。”

  这个逻辑也伴随着《我的音乐你听吗》,在说唱之外的歌曲领域传递着。

  B站的音综可能是今年音综的一个范本。没什么新花样的音综,或许可以试着让年轻的创作者多展现些真诚的态度,来打动观众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