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亡簋释读浅见

500

天亡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与毛公鼎同时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其年代厘定,多有西周武王时期(伐商前和伐商后)。盖因其铭文天亡所指何。现多释天亡为太望,故多厘定该簋为周武王时器。其上铭文为:“○亥王又大豊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才上丕显王乍眚丕㣈王乍庸丕克乞衣王祀丁丑王卿大宜王降亡勋爵复囊唯朕又庆每昭王休于尊白”

该铭文中天亡为何指?可参考同时出土的毛公鼎铭文中“皇天亡昊临保我有周”,从中可以看出毛公鼎铭文中天亡应为上帝之神名。胡厚宣在《殷代之天神崇拜》一文中考证上帝有保王授佑等八个能力,而天亡簋中铭文天亡有佑王之能(铭文降天亡又,降亦同临之意),毛公鼎铭文中天亡也有临保有周之力,两器同出一时一地,其文用字同,虽书写风格有变,但因其成器先后,虽隔百五十载余,语出一脉,其义亦无不同。

持天亡为太望说者,言天亡簋为姜尚所做,释丕显考为父,然《礼记.祭法》“故立七庙一坛一禅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天亡簋中“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的显考应为衣祀王的高祖文王,元代以后,民间才称显考为父的。

天亡簋的“王祀于天室”,有释为泰山嵩山(太室山)的,也有释为太室的,余同太室明堂说。孝经云: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可见文王“事喜上帝”的情况出现在周公辅政时期,武王时期,文王是没有享受到配祀上帝的待遇的。

综上断该簋铭文:○亥,王又大豊,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佑。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才上丕显,王乍眚;丕㣈,王乍庸。丕克乞衣王祀。丁丑,王卿大宜。王降亡,勋爵复囊。唯朕又庆每昭王休于尊白。

释读:○亥这天,王举行大礼,王泛乘三舫。王在太室明堂祭祀上帝,天亡降下佑护。王合祭高祖。文王配祀上帝,盛德的文王在上大显英明,王吹奏眚乐;圣明的文王在上㣈類上帝,王敲奏庸乐。圆满的结束了这次王室合祭。丁丑这天,王举行飨礼,践宜礼。王降下神亡,把礼器装入囊中。我铭刻在此来庆祝昭扬王的事迹。

以此,余以为天亡簋仍应旧称大豊簋。该器应为周昭(䧂)王时期器,天亡疑指上帝神句芒,天室指称太室明堂。事记昭王时期一次天子飨射大祀过程,从泛舟舫行射礼,到祭祀上帝,配祀高祖文王。隔日又行飨礼的践礼全程,流程细致。作器者应为毛公鼎作器者同一家族,周昭王时人,疑为毛公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