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元宇宙

元宇宙是西方提出的概念,与西方宗教神话中的方舟有一定渊源。

在《圣经》中,西方有过一段放纵的历史,以至于西方的GODS(注意不是单数的GOD)看不下去了,采用大洪水使西方文明归零。

诺亚造了一个方舟,带着全家老小和一群陆上生物逃生了。

根据《圣经》上的记载,诺亚方舟长300腕尺(肘,以0.445米计算,133.5米,437.99英尺),宽50腕尺(22.3米,73.163英尺),高30腕尺(13.4米,43.963英尺),方舟长度大约是伊丽莎白女王二号邮轮一半长。若这艘方舟真的曾建成,其大小及排水量约为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排水量约5万3千公顿)的五分之三。方舟总的容积达40000立方米,底仓面积8900平方米。

500

诺亚方舟设有三层,这样做不但能够稳定船身,也能使总面积增加至差不多8900平方米。方舟采用柏木一类的防水高脂树木建造,方舟内外都涂上焦油。(创世记6:14-16)圣经没有提及诺亚怎样把木材固定在一起,但圣经论述有关洪水的记载以前,已经提及打造各样铜铁器具的人。

诺亚方舟的长度是宽度的6倍、高度的10倍。

译做“方舟”的希伯来语词源,跟译做摩西在婴孩时所藏身的“箱子”是同一个词。摩西的母亲在箱子涂上沥青柏油,使它可以在尼罗河漂浮。

​诺亚方舟的形状有如箱子一般。诺亚看来把动物和超过一年的粮食平均地安置在方舟上。纪录中,载了诺亚一家八口,以及各种飞禽走兽,不洁净动物雌雄各一对,洁净动物雌雄各七对,在洪水来临之时,大地全部被洪水淹没,只有诺亚方舟上的各种生物得以幸免。

在220天之后,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开始消退。又经过了40天之后,阿勒山的山顶才露出。这时诺亚放出了一只乌鸦,但它并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陆地。7天之后诺亚又再次放出鸽子,这次它立刻就带回了橄榄树的枝条,诺亚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散去。又等了7天之后,诺亚最后一次放出鸽子,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诺亚一家人与各种动物便走出方舟。

根据《创世记》之中的记载,我们假设能够登船的只有鸟类、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那么按照最保守的估计,那么至少会有3500种哺乳动物、12000种禽鸟以及6000种爬行动物,那么加起来总共有21500种生物,如果按照“一雄一雌”的配比,那么方舟上所生存的动物应该总计有43000只动物。

那么按照这样的计算的话,每只动物的生存空间可能只有1立方米不到,而我们只是在最基本的数学模式下来计算诺亚方舟的载客量,而还没有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一、分割动物的笼子或者隔板要占用相当大的空间;第二,维持这些动物们生存的水与食物也要占据空间;第三、就算是诺亚本人和他的家属,也需要占据一些生活空间。如果将以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动物们所生活的环境极其恶劣,和二战时期生活在集中营的战俘们没有什么区别。

500

其次,还要考虑方舟上动物照料的情况。诺亚一家只有8个人,而所有动物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假设他们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剩下20个小时都在工作,那么他们每个人每天就需要照顾5375只动物,每小时照顾270只动物,看起来真是难为诺亚了。那么诺亚家族的人是不是天生就具备照顾动物的能力呢?很显然以每小时270只的速度照顾动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据此我们判断:一艘和二战集中营一样拥挤的方舟,是不可能让那么多动物在海上生存275天的,就算是半数的动物能够存活下来,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这个经不起科学推敲的神话传说,可以有许多解释。

有人说,这可能是一个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外星人曾经在地球上进行过大规模生物试验,制造了许多进行基因改造的生命,一些神话中传说的生物,如chimera,都可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后来外星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厌倦了,一键重启了地球生态。

500

有一批外星人(8个)造了一个方舟,采集了4万个生物的胚胎造在容器中,带上了方舟。因此这8人其实并不需要费太多力量照顾4万头生物。

不管西方的神话有多少不合理之处,现在西方有人想复制这一模式。

资本主义起源于西方,如马克思所言,象是用魔法从地下召唤出巨大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也将人类文明推到一个末路:发达国家一方面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养狗也不愿意生育。

这个结果很象当年用老鼠做的试验。

在二战后,曾经有科学家预测过地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当时科学家们认为,在未来的百年时间内,人口数量会激烈增长,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对人类未来社会人口数量的走向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1968年一位科学家就做了一场关于老鼠的实验,他认为这项实验可以揭露人类未来的走向。

这段时间一共持续了1780天的时间,他在一个农场当中找来了4只公老鼠和4只雌老鼠,于是这场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在农场中他为这些老鼠设置了独立的巢穴和足够的食物以及水,在这个农场中对于8只小老鼠来说范围已经足够大了,就像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一样,而科学家们就以上帝的视角来观察,这些老鼠在农场当中的生活命运会是怎样的。

这次老鼠不用担忧食物的短缺,也不用担心种族的竞争,生活条件相当的优秀,它们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繁殖后代,于是在第104天的时候,这4只公老鼠和4只母老鼠的第一窝小老鼠诞生了,从这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生一窝新的老鼠,数量开始呈几何式的增长。本以为这样的数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这些老鼠繁殖到2200只的时候,竟然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老鼠并没有在繁殖后代,一些身体强壮的老鼠繁殖出来的后代,数量更多,身体比较差的老鼠,后代相对较少。最初这个农场大约可以容下3840只老鼠,但是只生殖到2200只,它们就结束了繁殖的过程。这2000多只老鼠开始相继死去,在持续了1780天之后,这项实验正式的结束。整个老鼠的生存过程就像是一个地球的微观模型一样。

中国古人孟子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优越的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物种千秋万代。

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结果不一定如人所愿,老鼠实验已经摆明在那里了。

于是有人幻想用元宇宙使人类摆脱必然灭亡的宿命,那时一键清除缓存比毁灭全人类方便和温柔得多。

这是基于西方哲学和宗教思维的设想,国内的鹅厂跃跃欲试。

其实我们其实没有必要追随西方,当亚伯拉罕的子孙借方舟逃避时,中国的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解决了洪水问题。

500

是营造元宇宙,还是向往星辰大海,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归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