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跨海大桥”,我们要不要建,当代建还是后世建

一旦琼岛台风乍起,而且是接二连三,虽不对海南社会构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也使海南人民的生活陷入窘境,进出岛的生活物资严重停滞,超市里的菜架空空焉,有钱也买不到时鲜的蔬菜吃……抱怨,愤怒,哀声四起……

每到这种时刻,必响起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自发而起,另一种声音是伴随而起——建桥与反建桥。

其实这两种声音早就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经典对决,水火不容,抑或千秋功德抑或历史罪人,影响巨大,轻佻不得。

我们所知道的,徐闻新海港刚建成投入运营满一年,其投资巨大,规模和装潢更是堪比一般的飞机场的航站楼。

这么巨大的工程背后,必定是慎之又慎投资集团和管理集团,如果他们打听到琼州海峡要在短期内建跨海大桥,他们会做出如此鲁莽的投资举动吗?没有人愚蠢到明知道是拿钱打水漂,还硬往里面闯吧?

不但徐闻刚刚建成了新海港的航站楼,海口这边也已经开始动工建设新的、更大更气派的航站楼,这样与徐闻的新海港航站楼匹配和遥相呼应。

我们注意到两地建新航站楼的时间,恰好是国家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个时间点后不久。这些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根本不重视有没有“琼州跨海大桥”?

考虑到封关,没有“琼州跨海大桥”是不是反而会成为海南封关独特、优越的天然条件?

要说“海南自贸港”可是国家战略,华夏皆知,围绕它的一切建设部署与步骤和路径,这些都是公开的文件,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徐闻、海口的新海港相继破土动工,作为资本庞大的航运集团,难道他们的智慧比我们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如去逆行吗?

近期两地建设新海港是一码事,我们再看运营在琼州海峡里的“南港”和“粤海一号”。

不是很准确地说,“粤海一号”是在2002年建成通航的吧?当时有多少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又是实现了什么交通意义、文化意义在大肆煽情,连到中央的媒体都在通航现场做现场直播,现身说法。

什么交通意义文化意义不谈,百姓只知道“粤海一号”前,在新港、秀英老港口乘坐老渡轮进出海南的时间大约都是90分钟,有些船只还能做到一个小时出头绝对不到一个半钟,这些都是当时的实际。

从这些看来,好像没有多大的交通意义,有没有“粤海一号”,海南人一样可以通过老港口出海,而且过海的时间还比“粤海一号”快。

一定要说它的交通意义,那么就是运载量增加不少,但是从人和货物进出海南的总量对比的话,好像意义不是很大,起码从投资和回报,特别是对海南社会的促进发展来看意义有限。

现在“琼州海峡”的所有问题,我们可笼统地看做是一项城市的拆迁工程。城市要发展,要进步,要向更高的文明进阶,拆迁就势不可挡。

这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观,放之四海而皆准,是硬道理。目前来说,涉及利益的问题不好解决,如何处置已经投入经营的现有渡轮和港口,涉及的利害关系太大,海南政府没有能力、或能妥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是建桥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琼州海峡上的船只一艘都是造价过亿,那么庞大的一个经济数字怎么抵消,那么庞大的一个航运职工队伍如何安置,这一系列的动荡谁来背书?

可以看得出来,那些反对建桥的人并不反对发展,不过他们给出反对建桥的理由太狭隘,其实就是不愿外部势力进入海南对海南社会构成外地人和本地人激烈竞争的动荡,而根据海南人的自身特性又往往会落败,拱手输给对方,一手促成的美事被人摘取果实享用有点不爽。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认为,社会越发展,越进步,和它相对应的管理也一样越高明,制度性也强,不用去替纽约人忧愁移民怎么管理,香港地方不大却包容世界各地的人还依然发达依然强大,你们现在担心的也许这些地方也曾经担心过,不过,它们用它的高速发展和发达打破了曾经这种缺乏科学的担心。

至于生态、环保,那是管理要做的事,管理制度强势、到位,不存在什么生态、环保的问题,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广人稀生态好,新加坡人多地小可是个花园城市。

桥还是尽早建起来。桥建起来后,闭塞的海南岛才迎来源源增量,管理好增量,我们好事就成了。我们近水楼台,我们坐收渔利,如何辩证出我们坐拥这么多优越的主人翁条件会拜下阵来?

转自天涯@O拯救地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