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年轻人的婚育意愿,确实需要网络文化的治理,树立合理的婚姻观尤其重要
【本文由“一杯酒999”推荐,来自《洛七:年轻女性不想结婚是“中了女拳的毒”?》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要提升年轻人的婚育意愿,确实需要网络文化的治理。但这治理并不仅仅是消灭「女拳」或者「男拳」,还需要树立合理的婚姻观。「性别对立」事实上反映出一种糟糕的婚姻观。
为什么不直白的告诉一部分「恐婚恐育」的年轻人,他们对婚育的看法是根本错误的?
成年人结婚生育,是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比单身「过得更爽」。
单纯强调婚姻的美好,以「爽」为标准,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因为无论男女,单身的个人可以将其全部资源(收入、时间、精力等)用于愉悦自身,而结婚的人必然要为运营家庭付出额外的成本。
如果两个人的资源一样多,那么婚后生活大概率是不如各自单身「爽」的。
如果一个人对婚姻的期望是「过得更爽」,那么他/她事实上就是要求另一半拥有远多于自己的资源,或者单方面承担全部的「婚姻成本」,这样「人傻钱多」的伴侣当然就会难找。
所谓找另一半「提高要求」、「宁缺毋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感的缺失,只想要婚姻好的一面,却根本不愿承担任何成本。女性和男性都试图让异性承担更多成本,就形成了「性别对立」。
网络媒体喜欢取悦年轻人,因此总是大谈「年轻人的困境」。年轻人的确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众多社会问题造成的高婚育成本的确是恐婚恐育的根本原因。
但真话还是应该讲一讲——无论听起来有多陈腐——人既然长大,不再是宝宝,就不能纯为「爽」而活;人要学会承担责任,组织家庭、抚育后代,以便社会正常运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女性事实上必须为生育付出更大的牺牲,任何政策的补偿都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等根本解决了再结婚;不婚不育,就既不会有男人,也不会有女人;社会整体的衰败,最终会让所有人都「不爽」,那时想「打拳」,也没人可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