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国军有太多地下党员而被称为八路半,是哪只部队你应该能猜到
NO.803 - 十七路军
作者:SOUL迪尔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派遣了不少地下党员潜入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这里面受地下党影响最大的,当属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第17路军。笔者今天就来聊聊第17路军的战史和与我党的关系史。
杨虎城向17路军官兵训话
崛起于陕西
▼
第17路军的前身,可追溯到1914年杨虎城将军在陕西蒲城县建立的东乡民团。当时年仅21岁的杨虎城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复员回乡,因为机智干掉了蒲城县东乡的一个大恶霸李桢,而得到当地官员赏识,被任命为民团团长。
1916年讨袁战争爆发后,杨虎城率东乡民团随讨袁军起兵,胜利后被改编为北洋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不久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对腐败的北洋政府心怀不满的杨虎城也积极响应,加入陕西靖国军对旧日同僚开战。
由于敌强我弱,1922年靖国军最终失败,杨虎城也被迫将所部缩编为一个团后暂时离开部队。
杨虎城将军
在陕西赋闲期间,杨虎城结识了中共党员南汉宸、魏野畴,在他们的建议下,开办安边教导队培养忠于自己的基层军官,并请来保定军校毕业生赵寿山、段象武等人担任教官。
教导队最初只有120人,后来扩展为500多人的教导营,为日后杨虎城部的扩编提供了大量中基层军官,其中就包括地下党员张汉民、解放军中将孔从洲等人。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赶走北洋总统曹锟,陕北镇守使井秀岳也积极响应,成立陕北国民军讨伐忠于北洋政府的镇嵩军刘镇华部,杨虎城见时机已到,便再度起兵响应,就任国民三军第3师师长。不久国民三军主力在河南战败,刘镇华又打回陕西,将杨虎城围困在西安长达225天,这次惨烈的围城战使得古城西安沦为一片废墟。
镇嵩军头目刘镇华
雄踞西北
▼
虽然冯玉祥及时赶来解除了西安之围,但杨虎城鉴于冯的荷包太瘪,供养不起他的这么多人枪,因此决定投靠当时有钱有势的蒋介石集团。
蒋介石虽然接下了杨虎城的投名状,但要求他将部队中的地下党员清理出去。杨虎城鉴于所部的基层骨干中已有不少地下党员,这么做等于断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于是干脆再度离开部队,换取蒋介石的放心。
杨虎城部被改编为暂编第21师,辖4旅11团。正当蒋介石和冯玉祥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权展开争夺时,杨虎城突然又重回部队掌权,并承诺帮助蒋介石对冯作战,既然如此蒋介石也就默认了杨虎城的回归。随后暂编第21师又改编为新编第14师,并在讨伐唐生智的战争中立下大功,杨虎城也因此得以升任第7军军长。
蒋军乘列车开赴讨唐前线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杨虎城率第7军在平汉路与冯阎联军对峙,由于双方都是两个阵营中的杂牌,于是一开始谁也不愿先开火。蒋介石为了让杨虎城出力,便又提拔他为第17路军总指挥,并许诺让他打回陕西后主政当地。第17路军的官兵本来大多都是陕西人,杨虎城得知此任命后也非常惊喜,马上出兵西进。
第17路军很快攻占潼关,驻陕西的冯玉祥部不战自溃,杨虎城得以在1930年10月回到西安,并正式宣布就任第17路军总指挥一职。此时17路军已发展到第17、58、71三个师及三个警备旅、两个补充旅,共计6万余人,成为独霸陕西的地方军事集团。
当地群众欢迎第17路军回陕
与红四方面军的打与谈
▼
杨虎城重回陕西后,派第17师51旅旅长赵寿山率部进驻陕南地区,围剿当地土匪游杂。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由豫西西进至陕南,威震关中。
赵寿山率部企图追击红军,被部下中的地下党员泄露了军事计划,结果遭到红军的有力反击,损兵数百人。事后红军也没再追击,而是调头进入国军力量薄弱的川北地区。
赵寿山对于追击红军吃瘪一事耿耿于怀,正巧中共陕南特委正在当地组建红29军开展游击战争。赵寿山便收买了红军刚收编的民团团长张正方,趁红29军军部开会之际发动叛乱袭击军部。
战斗中红29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先后牺牲,余部在国军围剿下也很快解体。时任杨虎城警卫团团长的地下党员张汉民得知,下令偷偷将被俘红军战士释放。
红29军军长陈浅伦烈士
虽然剿灭了红29军,但在其幕僚中的地下党员的推动下,杨虎城还是打算和红四方面军签订秘密停战协定,毕竟17路军此时正出兵企图控制甘肃地方政权,又还要围剿陕北红军,暂时腾不出手。
在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长曾中生的配合下,第17路军与红军签订了秘密停战协议,红军还通过17路军购买了一批弹药、药品等补给物资。
1934年底,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25军的长征,红四方面军决定发起陕南战役,为接下来的嘉陵江渡江战役创造条件。此时蒋介石正在调查17路军是否串通红军,陕南战役的战败虽然破坏了17路军与红军之间的停战协定,但客观上倒也歪打正着为杨虎城解了围。
陕南战役新浦湾战斗纪念碑
九间房事件
▼
张汉民作为教导队出身的杨虎城嫡系军官,是当时17路军中职位最大的地下党员,被杨虎城任命为警卫团长,后升为警备三旅旅长。在他指挥下,警卫团为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至1934年底,全团两千多名官兵中,拥有地下党员两百多名,全团16个步兵连有10个建立了党支部。
杨虎城并非不知道警备三旅的情况,只是由于这支部队尚能指挥得动,他便时常利用其执行一些与围剿红军有关的任务,也不用担心会受到损失。1935年初,红25军长征到陕南地区,警备三旅再次被派去追击,张汉民嘱咐士兵们打仗时务必朝天打枪。
红25军军长徐海东与政委吴焕先
然而红25军由于和中共陕西省委缺乏联系,并不知道警备三旅的情况。由于警备三旅始终保持着与红军一天路程的距离,却并不开枪,让红军一直被迫提防,得不到休息。红25军政委吴焕先非常生气,便和军长徐海东商量,在柞水县九间房地区设伏将其全歼。张汉民对此完全没有防备,和手下1000多名官兵做了俘虏。
提审俘虏时,张汉民干脆直接自报家门,但吴焕先和戴季英都不相信,因为战斗中张汉民的警卫连抵抗顽强,打死打伤了红军不少人。吴焕先处决了跟随张汉民一起站出来承认自己身份的20名地下党员,并要求张汉民拿出地下党员的「证据」。
这样过了一个月,由于张汉民始终拿不出这份证据,最终被错杀。直到1945年中共七大上,张汉民才被追认为烈士。
九间房战斗遗址
西安事变后被肢解
▼
1935年底,工农红军陆续集结陕北,东北军、中央军也源源不断开进陕西,第17路军的地盘和实力被不断压缩,当初独霸西北的计划已完全落空,杨虎城非常不满。在张学良协调下,杨虎城与东北军、红军达成秘密同盟协定,约定一起反蒋抗日。
蒋介石对此早有耳闻,便亲赴西安打算逼张、杨围剿红军。血气方刚的张、杨干脆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武力胁迫蒋介石对日宣战。在有关各方协调下,蒋介石最终被释放,但杨虎城显然在国内已经待不下去,他被迫第三次离开部队,留洋考察。
西安事变前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右)
杨虎城出走后,第17路军也被彻底肢解和改编。第42师师长冯钦哉首先率部投降中央军,被扩编为第98军,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也跟着投降,被改编为第128师。
不过这两支部队都是杂牌,在抗战中被蒋介石丢在敌后战场,其中第98军在1941年中条山战役中全军覆没,第128师在1943年被日军击溃,王劲哉被俘后更是当了汉奸。
17路军剩下的官兵被改为第38军,在军长赵寿山、副军长段象武的带领下,赴华北抗击日军,其第529旅因在忻口会战中的顽强表现而得到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的五次通令嘉奖。不过第38军与八路军关系密切,遭到蒋介石怀疑,并将其拆分成第38军和96军。赵寿山和段象武得不到蒋介石信任,于是都加入了地下党。
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长孔从洲,55年授中将衔
抗战结束后,第38军官兵不满蒋介石的复员政策,先后两次发动起义,起义部队被解放军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由原第55旅旅长孔从洲指挥,协助解放军打了不少胜仗。1949年该军被分别编入解放军第13、15和19军。
而那支没起义的第96军,则一直追随着胡宗南军事集团,直到1950年1月才在四川地区向解放军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