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名场面后续,鲍威尔说被美国情报机构坑了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Colin L. Powell)因新冠病毒并发症于10月18日逝世,终年84岁,近年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及柏金逊症,持续跟病魔搏斗。

在今年7月,采访他多年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跟他进行最后一次访问,这位军人出身、因伊拉克战争而留下政治生涯污点的黑人国务卿,形容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人永远赢不了的,应抽身离开。

鲍威尔的35年从军生涯,促使他成为美国历来首位登上最高官职的非裔军人,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在国内最具成就的军人。《华盛顿邮报》记者Bob Woodward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之后,专访过鲍威尔多达50次。

500

鲍威尔从军35年,参与及策划20世纪下半叶多场重要美国战争,为其立下功名。(AP)

“不要为我难过,看在老天爷的份上!我已经84岁了,我就算对抗着两个疾病,我都没有失去人生的任何一天, 我仍然健壮。”鲍威尔在今年7月的最后电话访问说,他不时进出军方医院进行各式各样的检查,每每都自己驾车。

除了早期的两度参与越战,鲍威尔的军政生涯其中一个重要功绩就是1990至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据说,当时伊克拉入侵科威特之际,鲍威尔对于时任总统老布什(George HW Bush)坚决以武力回应的承诺感到不安。最终,这场战争只持续了42天,地面战更只进行了4天,老布什便宣布停火。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仅以轻微的代价就成功击溃伊拉克萨达姆(Saddam Hussein)的军队,解放科威特。美国人员的死亡人数仅137人,另有7人在军事行动期间失踪。

这场战争除了尽量缩短了可造成大量人命伤亡的地面战,同时充份地展示了美军的制空优势。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也自然成为了当时的民间英雄人物。他在Bob Woodward的专访中忆述,在地面战开始前,他把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与老布什拉在一起讨论:“我要稍为警告一下,当我们一架飞机坠毁,我们就失去一人。当我们一辆坦克被击中,你会见到四个浑身着火的人跑出来,在地面战中,你会见到空战中永远无法想像的画面。请准备好如何回应。”在鲍威尔警告之下,二人马上深思熟虑。

这场战争也塑造了所谓的“鲍威尔教条”(Powell Doctrine)──只有在关键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才应发动战争。如果必须开战,就只会以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来消毁敌军,速战速决,也即便决不重蹈越战的覆辙。他在波斯湾战争初期总结他的看法:“首先我们截断它,再杀掉它。”

500

(左起)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副总统切尼、总统乔治布什、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及鲍威尔。(AP)

可是他的战争功名成在伊拉克,败也在伊拉克。2003年,出任国务卿的鲍威尔虽然曾强烈警告小布什总统应先结束阿富汗战争,但小布什在副总统切尼(Dick Cheney)、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 Rumsfeld)、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Condoleezza Rice)等人游说下,仍决定出兵伊拉克。

比总统声望更高的鲍威尔被白宫和国防部要求在联合国发表演说,游说安理会及美国民众“此战出师有名”。他在会上手持一小瓶白色粉末,指控萨达姆政权藏有炭疽病毒(Anthrax)作为化学武器,言之凿凿地称:“我们给予你们的,是有确切情报支持的真相和结论。”惟很快就发现,在伊拉克并没有情报所指的“大杀伤力武器”。

500

2003年2月,鲍威尔手持白色粉末瓶在联合国会议上指伊拉克拥有大杀伤力武器,说服国际社会美国出军之举,成为历史性一幕。(AP)

作为美国近代最伟大的军人之一,鲍威尔的个人事业反映着美国近代战争的高低跌宕,伊战成为了为人诟病之战,也是鲍威尔公职生涯上的污点,而伊拉克战争也是他唯一曾公开表示感到懊悔的事。他于2005年请辞后不久接受访问称:“我并无说谎,我并不知道(情报)不是真的,我是国务卿,而非情报总监。”他指摘美国采集情报程序上存在漏洞。

不少人认为,作为一名鸽派人物,当时鲍威尔受到拉姆斯菲尔德、切尼等鹰派要员掣肘,外交政策上受到极大限制,辞职也是职业生涯的明智之举。

今年7月,鲍威尔接受Bob Woodward访问时,美军及其他西方联军正要马上撤出阿富汗。“我认为我们早晚也需要撤出。我们打败不了那班人,那就结束吧。”

鲍威尔说:“他们有数百计愿意为国家战死的人,我看不出我们撤军有何问题。我们不可能由10万人(美军)减至数百人但仍然认为可占上风。”

在伊朗、伊拉克、朝鲜等外交政策上,鲍威尔也有对阿富汗情况的类似看法,就算这些国家有力在军事上威胁美国,但这些国家又是否惹得起跟美国开战?“怎么会有人认为,朝鲜能够找到攻击我们的方法,而同时确保第二朝不会自取灭亡?”、“朝鲜不让我困扰,由那个小王八蛋(金正恩)军演吧。他们永不会试图攻击我们,因他知道这等于自杀。”、“我对伊朗也这样看,很大程度对俄罗斯也这样看。他们承受不起,他们有(1.45亿)人,我们也有3.3亿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