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坦克技术看中日工业实力
火力---现代坦克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是不亚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顶级工业成就。能搞这个东西的,无非就是六个国家:德国+联合国五常。
就坦克火炮身管制造电渣重熔技术来讲,水平最高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其次是德国和美国’再次是英法两国。早在81年中国就制成世界最大的200吨电渣重熔炉并将此记录保持至今。
日本因为缺乏电渣重熔相关的技术设备,战后的74式和后来的90式都是采用从英国和德国原厂购买的炮坯,然后用从德国购买机床加工成坦克炮成品--号称“完成国产化”,日本在坦克炮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储备。不要被日本民用技术所蒙蔽,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压根是两码事,前者要考虑成本,成本高卖不出去,后者仅仅需要性能先进。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行过120和105坦克炮的研制,而且还声称能够接近M68和120L44的水平,但是这是金玉其外,捡好听的说。其实这二者的身管技术来源却匪夷所思:说出来可能不信,但是日本这两款炮的身管技术来自于石油钻井的钻杆,由此可见日本钢管技术的匮乏到何等程度?
而日本声称的接近120L44的水平,也仅仅是在某些单项测试的数值比较接近而已,在自紧(注意不是单壁自紧,因为钻杆工艺基础发展的东西就要说单壁自紧了)烧蚀,膛压,寿命等等几乎所有指标上都无法满足军方的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放弃自研而改为采购汉斯的120L44.。
(注:坦克炮不能使用合注和连锻的方式进行多块电渣钢锭的连接。必须是单块电渣锭子。而且是要在炉子里调质的。这就要求炉子必须能在炉内拉出长6米以上,直径200毫米以上的圆柱体,并且在调质的过程中要保证从头到尾的调质的精确,也就是两头两平--无论设备和工艺,日本都不具备)加工设备更是如此,日本本国没有能够用于加工坦克炮管的精密旋锻机,只能从德国进口;加工机床呢,不要被日本的民用机床欺骗,加工物件6米以上的机床日本企业根本造不出来,只好从德国进口。
比如那个YAG测距仪,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普通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结果日本不知道怎么搞的,搞的这玩意和热像频率有些接近结果就经常出现热像看得到,测距仪测不到的搞笑场面。。你说说日本人有多笨,哈哈。
发动机---日本一直缺乏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发制造技术。小轿车的发动机也许还可以,毕竟是很容易从欧美弄到的民用技术(日本技术主要从美欧引进专利)
大功率柴油机就不行了---那个90坦克的二冲程发动机10ZG,个头比德国MB873早期型号大1/2,还整整晚出来十年。本来二冲程发动机优点是,体积小,升功率大;但容易过热,废油,故障多而且寿命短,结果本子给90搞的10ZG,优点一样没有,缺点倒是放大不少,90坦克夏天爬大坡没事就爆爆缸的两冲程发动机,那冬天太冷不敢开出加温车库的悬挂。
至于自动变速箱,中国99大改使用的CH1000综合液力自动变速箱据称性能已经超过法国勒克莱尔使用的ESM500全自动变速箱,达到豹2坦克使用的伦克HSWL-354的水平,性能领先世界。日本呢?所谓日韩无重卡--很重要一点就是日本无法自研生产先进的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箱。
装甲---日本虽然没有公开其装甲技术,但是其整体水平还停留在非约束状况,日本也承认90式坦克的防护仅仅是位列世界中流水准。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要研制以钛合金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技术,而这项技术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在苏联和东亚某过开始应用,按照目前国际装甲水平的发展判断,以40吨车重想抵御穿深在600以上的脱穿的打击,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模块化,都是在主装甲外面挂上形形色色的附加件,称之为模块化。
靠这个去顶大口径脱穿?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看看炮长镜到炮塔前部的距离,就算日本搞成钛合金约束陶瓷装甲,有了1.0的系数,这个厚度才多少?
相比现在三代坦克动辄600的厚度,别说日本的装甲技术逆天,也别说火星,更别说日本在装甲技术上落后世界水平N年,就这么个烂货,还有人吹捧?
目前坦克装甲研究水平最高的国家---俄、中、德、英。美国呢?抛去电磁贫铀装甲技术,这个领域美国还真的落后于上述四国。只能冒着让坦克乘员得白血病的风险用乏铀制成装甲救救急,当俄中德的主战坦克都装上以钛合金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时。美国M1A1还是非约束符合装甲水平。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这方面研究几乎空白,所谓冶金、工业陶瓷、碳纤维什么的都是民用水平,做个钓鱼竿什么的还凑合。要军用,看看日本那个所谓碳纤维的F-2战斗机,一个横滚翅膀都快掉下来!
日本的真实科技水平核危机就露馅,号称世界核电先进国家,机组是美国的,自己组装,技术过时的机组用很多年到超过原厂保修年限,出了问题本国成天自吹的机器人技术根本派不上用场,向美国和德国求援。美德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强调防护时吨位都下不来,日本就能弄出个神迹?日本的工业体系并不高贵,战后靠代工组装劳动密集型生产起家,更多是购买国外专利,然后技术改良低成本化变成现实的民用市场产品,真正高精密工业层级的生产体系仍赶不上欧美,美德都没实现的东西日本怎有时间也可以去看下金教授的视频,道出中日实力对比的历史本质。
80年前日本所谓的战胜或领先,实质上是 “工业日本” 领先 “农业中国”, 是日本借助文明升级领先一步,这是历史发展的片段,一旦中国也完成文明升级(同样工业化),历史的常态就是中国强于日本。
几十年只是历史的一瞬,却是人间的几代人,所以日本人,包括很多中国人,错误地认为日本强于中国,根本认识不到,只是日本人站在率先文明升级的台阶上,才高人一截,一旦又站在同一台阶上,日本就不行了。
“农业中国”强于 “农业日本” --- 历史常态 --- 直道竞速 (大皮卡vs奥拓)
“农业中国” 落后于 “工业日本” --- 文明升级之历史片段 --- 弯道超车 (奥拓vs大皮卡)
“工业中国” 强于 “工业日本” --- 升级完成重回历史常态 --- 直道竞速 (大皮卡vs奥拓)
日本现在只在汽车,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部分机器人技术和高端数控,部分轴承技术,部分医药医疗设备,AV成人电影,马桶盖,足球,动漫,刮胡刀片,竹炭牙刷,吹牛功深厚。。。超过中国,别的都已不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