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三十年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告解体,这一氢弹级的重大国际事件一发生,让全世界人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因为这是在没有爆发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的,西方误以为是他们“不战而胜”,让他们因此沉浸在莫大的喜悦与胜利中。这种胜利与喜悦由上而下,弥漫整个西方社会,西方学者福山还为此提出“历史终结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让全球众多国家与民众放弃了社会主义信仰,认为社会主义无法取得成功,转而信仰资本主义。但西方真的胜利了吗?没有,他们只是把苏联解体的功劳全部都归到自己西方模式成功上来。即使到今天,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我们很有必要追本溯源,做到全面准确地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苏联接连出现重大经济战略错误。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试图调整战略,奉行社会帝国主义,建立经互会,整合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并试图与美国妥协,平分世界,但没能把中国整合进去,使得苏联一直没法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农轻重工业体系一直失调)。赫鲁晓夫战略调整失败后,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了路径依赖,就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并高度集中化,继续军重工业化,使得从赫鲁晓夫开始出现过分军重工业化。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坚持社会帝国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大军事扩张,使得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产业结构失衡,在过分军重工业化这条路上继续一路狂奔。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过分的军重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力改了,还出现乱改革。那么这时的过分军重工业化就会极大侵占日常消费品的生产与供应,导致日常消费品严重短缺,这是苏联解体最大的经济原因。
二、苏联一直没有解决好“领导人继承”问题,领导人上位大多得位不正,或得位不稳。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1925年--1982年,长达57年)都不是按照正常合理的程序上台,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上位不久就先后去世(1982年---1985年,苏联先后死了3位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妥协的产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他们在前苏联期间,善于伪装,一路获得提拨,等身居高位、要职的时候,他们就暴露出来,而这时又没有好的制约机制,苏联的领导人继承这颗炸弹一直存在,直至最后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三、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破裂,1969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和中国联合对抗苏联。美苏中是当时的三极,中国是最弱的一极(当时世界第三政治大国,从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算起),但中国倒向美苏其中一极,谁就将在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个是苏联解体最关键的外部原因。中美联合极大改变美国地缘政治的劣势,使得美国可以把亚太地区的战略资源更多集中到欧洲,同时中国对西方开放,又可以让西方市场变大,这又强化了美国的实力,弱化了苏联的实力。中国联合美国,也导致东西阵营力量严重失衡,断了东方阵营的双臂,西方力量加持,东方力量减持,胜败已凸显,苏联的1979入侵阿富汗是战略焦虑的表现。
四、过分的军事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支持越南军事对抗中国,军事上不断出血。军事上的失败,使得战争不仅 没有给苏联带来收益,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削弱苏联实力,苏联从高光时刻到苏联解体只花了10多年。
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消耗苏联经济,极大打击苏联国际形象及重挫苏联人民的信心。
六、放松文化管制,让西方文化长驱直入,否定英雄、历史、斯大林大行其道,极大方便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和平演变、颜色革命。
七、苏联实行严格的科层制。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严重,勃列日涅夫固化了,使得苏联患上了严重的官僚主义病症与产生了庞大的特权集团。
苏联共产党高层放弃社会主义信仰,背离了苏联人民,背叛社会主义,他们选择向资本主义投降,选择了背叛苏联人民。
八、当时美国制造业比苏联强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工业体系比苏联完整、庞大。同时,西欧综合实力强于东欧,美国通过北约、马歇尔计划等较好地整合了欧洲力量。
九、美国通过经济、金融手段压低油价打击苏联经济,因为苏联经济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石油等资源的出口。
十、实施战略诱骗战略。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个战略诱骗,使得苏联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重工业,进行军备竞赛,导致苏联产业结构更加严重失衡。
十一、和平演变,文化输出。和平演变,文化输出这个需要在上面10个得以实施的情况才能真正见效。
另外,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一般都没有任期限制,往往可以当到死亡那刻!
中国的“复兴”,不是“照搬”任何模式和思想的结果,而在“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实事求是”。
在内部,苏联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超强,尚武传统深厚,对自己信心爆棚。这样的国家,非面临生死存亡危机,难以催生维新动力。要么不变,要么彻底创新,颇为极端。
外部压力也不容小觑。在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中苏边界谈判中,中国要求苏联承认俄国以不平等条约夺取了中国 15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约等于阿拉斯加)。苏联顿生疑窦,认为“疯狂的”毛泽东提出了 “领土要求”,使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平原危在旦夕。于是苏联准备在东西两面作战,百万大军由剑拔弩张的西线移防遥远的东方。这导致后勤供应捉襟见肘,经济压力骤然倍增。苏联的激烈反应后果非常严重,迫使中国自七十年代初开始联合美国。对此,苏联做出了更强硬的反应,从越南到阿富汗到非洲之角全面出击,招致以两亿人对抗数十亿人军事政治联盟的紧张外部环境。接着,中美联手给苏联制造了在阿富汗和越南的惨重失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因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获取了明显进步,严重削弱了苏联精英的“主义”认同,成为压垮苏联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一是美欧日的“主流”说法,主要是批判斯大林模式“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两千多年前为以汉代秦的正当性,汉须冠 秦以“暴秦”之名。
其二是我国的“正统”说法,围绕苏共“蜕化变质”,背叛某个“主义”做文章。而十八前ZG“蜕化变质”的嫌疑较之1991前的苏共不遑多让; 但苏联“崩溃”了,中国“崛起”了。
过分军重工业化,既没有让苏联把整个欧洲纳入苏联体系,反而加剧了西欧的恐惧,让西欧坚定地倒向美国;因美国也有摧毁世界的核武器,苏联又不敢发动对美国的热战。这时你苏联生产那么多不能吃不能用的军重产品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