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刑侦八虎之张欣(一),看警界神笔如何用一幅画像“吓死”凶犯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全文篇幅较长,不同案件分多篇文章更新,欢迎关注阅读1999年秋,公安部首批聘任特邀刑侦专家的仪式正在北京举行。首批八位专家中,有一位还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在一众特聘专家中很显眼。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贾春旺在为专家颁发聘书时,看到他这么年轻显得非常惊讶:“你这么年轻就成了专家,肯定不简单。”500站在一旁的时任副部长白景富介绍说:“张欣同志来自上海,还不到四十岁,身怀绝技,是专门画嫌疑人模拟像的,在全国多起大案侦破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谓是功勋卓著。”白景富副部长所言非虚,张欣的模拟画像技艺可谓是出神入化,能够在没有嫌疑人认识影像资料的条件下,仅凭目击者的简单描述就能够画出嫌疑人模拟画像,被誉为“警界神笔”、警界的“神笔马良”,是国宝级刑侦专家。从1986年正式开始参与侦破案件开始,到2018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为止,匆匆的32年职业生涯,张欣先后参与侦破案件1.1万余起,制作人像1.3万余张,亲自破获大案800余件,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38起,是名副其实的“罪犯克星”。张欣在画像上出神入化的造诣,早在孩童时代就开始了,那时的他就十分喜欢绘画。1977年,张欣参军入伍,因为部队举办的黑板报比赛中获奖,被送到了海军俱乐部接受绘画培训,开始正式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在培训期间,有幸得到李可染、范增、高泉等名家的指点。回到连队后,张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给战士们画素描像,绘画技艺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也为他后来的模拟画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2年,张欣复员回到松江当了一名铁路警察,在做了四年的“段警”之后,被调至铁路公安处做文职工作。刚被调去不久,其所在辖区就发生了一起彩电冒领事件。当时是一台价值1000多元的彩电被冒领,这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严重的案件了,所以当时公安处的金处长亲自带着张欣前去了解情况。在了解相关情况时,行李员描述了嫌疑人的外貌,在一旁记录的张欣,根据描述迅速将嫌犯的画像涂鸦了出来。没想到事发辖区车站派出所的副所长看了一眼之后便说道:“这不是刚被开除的搬运工徐XX吗?”500众人相互对视了一下,便立即转身骑上自行车前往徐XX的住处,当一行人走进嫌疑人家的院子里时,那台被冒领的电视机就绑在徐XX的自行车后座上,甚至还没来得及卸下。经过此案的侦破,金处长发现了张欣善于模拟画像的长处,便立即根据其擅长的工作技术,将其调入了刑侦队技术组,专门负责嫌疑人的模拟画像工作。模拟画像是一项极高难度的技术活,与临摹有着巨大的差别,没有参照物,只能在简单的外貌描写的情况下“默写”画像,在张欣之前,国内刑侦领域还从为接触过这个技术活。张欣成了这个我国这个领域的开路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画像能力,了解人像的结构特征,张欣开始利用上下班时间在火车站临摹画像,将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画在了自己的画板上。短短一年时间,就画了1万多张画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摸出了路子。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与学习中,张欣很快迎来了牛刀小试的机会,用画像破获了一起连环残害幼童案。1986年秋,在杨浦货物站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发现了一具小男孩的尸体。男孩尸体全身赤裸,靠在一个大木箱上,颈部有明显勒痕,显然是被勒死的。更残忍的是男孩的生殖器被残忍割下,尸体被侵害。嫌疑人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但案发现场遗留的线索非常少,只找到了几名目击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专案组找到了张欣寻求帮助。根据两名火车司机对嫌疑人的描述,张欣很快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外貌和身体特征:长脸尖下巴,腿有残疾,要拄双拐。并且根据这些特征画出来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头像和全身像。500第二天协查便发布了出去,在短短10天之后,苏州西站的民警便发现了嫌疑人。面对民警的询问,嫌疑人开始还想蒙混过关,但当民警拿出模拟画像问他是谁时,犯罪嫌疑人顿时脸色苍白,精神防线立马崩溃了。民警问道:“知道这是谁吗?”犯罪嫌疑人喃喃道:“是我!”民警更加严厉地问道:“知道为什么找你吗?”犯罪嫌疑人道:“我杀人了。”在之后的审问中,民警发现他的拐杖上用刀划了五道痕迹,在审问下得知,竟然是犯罪嫌疑人的杀人记录,已经有五名孩子遇害了,都是逃学或者流浪的孩子。幸好根据张欣提供的模拟画像快速地抓住了凶手,要不然还不知道会有的多少孩子遇害。为了更好地完成模拟画像这一工作,张欣选择进入大学深造。1991年,张欣考入上海轻工专科学校业余美术大专班,先后学习了国画人物、素描等专业课程,并自学了人体骨骼学、法医解剖学、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等科目。1995年,张欣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并从这里开始,系统地建立模拟画像的“数据库”。张欣仔细研究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群的体貌特征,并分门别类,如两广人脸型、蒙古族脸型等。而且对五官、发型等都建立相应的门类,模拟画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案件侦破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96年,张欣被聘为公安部刑侦局特邀侦查员,1997年被聘为公安部刑侦专家。在张欣学习深造期间,他用手中的画笔,还接连破获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其中张欣帮助国内同行破获的第一起大案,便是1992年兰州特大入室连环杀人案。5001992年秋,兰州市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假冒供电局职工借口进屋抄电表,在受害人打开房门后,持刀入室杀人的特大系列案件。短短几天,就有四名老太太和一个婴儿被杀害,更恐怖的是每位受害者都身中二十多刀,可见凶手犯案凶残至极。案件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兰州满城风雨,人人自危。兰州整座城市都陷入了沉寂之中,居民不敢出门,也不敢给任何类似抄电表、水表等上门服务的职工开门,有的居民甚至是不管是谁敲门都不敢开门。但限于当时条件简陋,在嫌犯四次作案后,警方除了找到25名目击者以外,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侦破一时陷入僵局,但是时间越拖,社会恐慌加剧,警方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正在兰州警方愁眉不展之际,兰州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刘队长突然听说上海有位叫张欣的专家,专门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嫌犯的画像。于是刘队长便通过协查申请,请得张欣前往兰州协助破案。张欣赶到兰州后,便立即开展模拟画像工作,他先是用了一周的时间,一一约见了二十位目击者,根据他们的描述画了二十张不同的画像。但是不同的目击者对嫌犯的描述,不说是千差万别,也可以说是几乎毫无关联了。张欣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新近总结的相关知识,在不同目击者的不同描述中,努力地寻找相似点,将二十张画像合成了一张,然后让剩下的五名目击者辨认,说说哪里不像。在五名目击者的再次描述下,张欣最终完成了对画像的修改。当最终定稿的犯罪嫌疑人画像拿给25名目击者看时,终于不再是描述时的众说纷纭了,而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500得到目击者对画像的认可后,张欣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根据他对全国不同地域、各个民族脸型特征的研究,张欣认为嫌犯不是兰州当地人,而是沿海一带省份的人,在排查时可重点排查外地人。因为西北内地人脸型的特点是颧骨高、鼻子尖、眼睛细长。但凶犯的面部特征则是眉弓高、眉弓直接连着双眼皮,颧骨则是向前突出,嘴巴微微上翘,这是浙江、福建、广东一带人的特征。但是刘队长却反映说:“根据目击者反映,犯罪嫌疑人操当地口音,这怎么解释呢?”张欣反复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推测,该嫌犯可能是沿海一带过来兰州的人,而且是很早就过来的人,因为在兰州生活日久,所以入乡随俗改了口音。张欣给出了自己对嫌疑人的描述,他模拟出来的嫌疑人画像也被印刷了几千份,迅速地贴满了兰州的大街小巷,画像下面还附带了张欣对犯罪嫌疑人特征的推测。当时嫌疑人所在辖区的派出所所长也收到了协查画像,感觉描述和长相和自己辖区的一个独身裁缝非常像。于是,这个所长便带着几名民警前往这个裁缝的住所,准备将其带回派出所调查。裁缝住处的铁门上挂着一把锁,但是门并没有锁,而是在里面别上了。几名民警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回应,情急之下民警撞开了房门,走进屋里一看,裁缝吊在房梁上,早已死去多时了。500后经目击者辨认,凶手就是此人无疑。而且通过对其户籍调查,发现其果真不是当地人,而是宁波人,不过来到兰州已有二十年之久了,因此改了口音,说得一口流利的当地话。但嫌犯为何在家中上吊自杀了呢?警察在调查嫌犯住所时发现,在正对着嫌犯住所大门的电线杆上,正好贴着一张有他画像的协查通告。于是民警们推断,嫌犯一定没想到自己的长相已经被警方掌握,而且还有关于身份特征的描述,这一瞬间就击垮了嫌犯的心理防线。惶惶不可终日的嫌犯,自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谁也没想到,一个连杀五人的连环杀人狂魔,最后竟被一张画给吓死了。在这之后,张欣更加全心地投入到专业的攻关之中,模拟画像的工作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张欣接连参与了多起大案的侦破,他出神入化的模拟画像工作,在诸多案件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连立大功。其中1994年破获北京“飞贼”系列盗窃案,就是张欣在模拟画像工作日渐成熟后协助侦破的一个疑难案件。虽然盗窃案算不上什么大案,但是这个嫌疑人却有着一身飞檐走壁的好功夫,神出鬼没。如果没有模拟画像对嫌犯的精准定位,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抓住这个飞贼,还不知要费多少工夫,还要有多大的损失。下篇更新1994年北京“飞贼”系列盗窃案全文篇幅较长,不同案件分多篇文章更新,欢迎关注阅读500文章整理不易,欢迎关注狼君。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和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抄袭必究。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