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科研队伍十余载,当年也是学霸,说到当下的中学教育我感慨几句

【本文来自《如果国家让更多专才登上科研舞台,不倡导全面发展,中国的科技实力是否会大大提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人97年参加高考,混迹于科研队伍十余载,虽然现在很矬,但当年无论什么标准,肯定都是学霸。

  说到中学教育,稍微聊几句。整体观点是:学的可以更泛,但不宜过专,考试亦不可脱离实际。

  (一)首先,中学还是要多学一点。中学不学,将来更不会学。无论文理,数理化史地生,都必须达到一定水准。

  1、数学肯定太难,知识的冗余度太高,但实用性还有所欠缺,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让很多学生对数学充满恐惧。作为当年的省级数学竞赛获奖者,当面对那些复杂的三角函数计算时,仍然觉得苦不堪言,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最大的问题,是那些复杂的公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到。并且,在参加科研工作后,大量的统计学,计算方法很简单,但在高中却极少涉及。数学还是要实用些,学习的领域可以多一点,重点是理解能干什么,具体流程框架一定要熟,基本的计算方法要熟。至于,复杂的计算公式和具体操作方法,这是属于“专”的范畴,高中花太多精力但一旦不用就很快又会忘记,上大学以后,如果专业需要,还会再学的,即使学了,该用的时候,还是会去查资料的,很快就能上手,并且现在有很多工具,也用不到那些复杂的计算。

  2、语文,文言文,谁说要减?本人反对。另外,写作能力的培养,感觉还是不到位。本人在指导学生写论文时,发现不少学生,且不论遣词造句的文字功底和技巧,关键问题是逻辑性不强,缺乏条理。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指导来解决的。

  2、理化不需要太深,文科生重点要能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才不容易上当受骗。理科生重点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我们的“工具箱”中有哪些工具,并且最好让学生自主学习、扩展学习。上了大学,相关专业的,还会继续学的。

  3、史地生,都要好好学,否则理科生无情怀,文科生科学素养低下。不少人连转基因都整不明白还要跟着瞎掺和,这样的问题不能继续。并且,史地生大多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在生活中闲聊时多多少少都用得上,很实用。

  4、政治要加大时政的学习时间。

  5、英语不能打折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外语的学习。虽然我们和盎撒国家干的凶,但不能否认,英语是事实上的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语言,甚至是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至少在现阶段和相当长的未来,面对西方国家,我们还得学习和交流。

  (二)学得多学,但考要简单点考。考试不能脱离实际,高考的考题,实在是太过于古怪,不得不吐槽:

1、考题要很明确,十分明确,不要让学生猜。

  老实说,我当年看到有些题目的感觉,多年以后又似曾相识,什么感觉呢,就是直男面对女友的感觉,一半靠猜。如果说出题是一门技术,那玩文字游戏,就是在炫技,嘚瑟的是出题人,苦的是孩子们。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本不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坑。当我们在工作中,意识到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那我们一定理解这个问题本身。因为如果我们不理解,那我们都不知道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也就不存在问题了。如果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文字,那么题目就是我们自己出的。就算题目不是我们出的,领导布置任务时,如果下属不理解,也会和领导交流沟通。

  语文当年的现代文/科技文阅读,文章易懂,但考题实在是晦涩,估计现在拿我本专业的题目考我,我仍然还是会有错。

  语文的作文,题目更加不能出得晦涩难懂。我们需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因为学生理解有偏差,导致大量的失分,这对学生也是很不公平的。我看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破题越来越难,不免为学生捏把汗。

  还有数理化,更是这样,很多坑,读题一字不慎,就错了。

2、关键还是要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要出一些过于古怪,完全脱离现实的题目。这个应该是共识,不说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