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女被囚地窖性侵24天,这个故事所有家长都该看看
作者| 窈窕妈妈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那个把女孩囚禁在地窖里24天的恶魔龙喜和,报应来了——
死刑!已被执行!
世界从此少了一个肮脏的灵魂,真是大快人心。
2019年2月13日,一名16岁少女被龙喜和以“搭顺风车”为幌子骗上车。
没想到,她满心期待的归途,是一场难以释怀的噩梦。
龙喜和用5把铁链锁住女孩四肢和脖子,把她囚禁在方寸大小的地下室。他以枪杀、电击进行恐吓,对女孩进行多次侵害。
直到被警方救出,她熬过了暗无天日的24天。
自卑、愤怒、恐惧……身体的伤害或许很快恢复,但心灵上的伤害要一生去治愈。
更让人担忧的是,性侵不仅发生在人烟稀疏的乡野,还会发生在热闹非凡的城市;不仅发生在阴暗潮湿的地窖,还会发生在人声鼎沸的公交车里。
看到一个新闻,拥挤的公交车上,一名老人公然把手伸进女孩双腿明目张胆猥亵,遭乘客怒斥:
你是她什么人?
是谁也不能这么摸?
每每看到此类新闻,相信每个家长都不免忧心忡忡。坏人如此猖獗,到底该如何保护孩子远离侵害?
防性侵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可性侵案件仍然时有发生。除了坏人难防以外,还有很多父母对于防性侵存在很多误区。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保护孩子。
“我孩子被性侵的可能性不大”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被保护得很好,不会受到侵犯,真的是这样吗?
先看一组沉重的调查数据:
近20%的孩子在12岁以前遭遇过性侵害;
24.8%女生与17.6%男生在16岁前遭遇过性侵害;
18岁以下的女童案件中,涉及性侵害的比例高达 75.34%……
孩子被性侵有多普遍?说一个案例:
广西,一名男子举报11岁女儿遭18人强奸。警方调查后,真相让人心惊:
两年间,女童至少遭到16人摧残,被性侵至少50次。
黄某,看到女孩在水沟旁玩耍,将其强行拉走强奸,之后又多次恐吓对女孩实施侵犯。
陈某,以每次10至30元不等的金钱为诱惑,先后奸淫女孩15次。
……
这些性侵犯们,年龄最大的70多岁,年龄最小的也有30多岁。
让人心寒的是,事情在村里传开,女孩遭全村辱骂,人们说她是妓女。
我深深担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女孩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我想,如果家长能早点教孩子防范坏人,对孩子人身安全上点心,也不至于过了两年才发现。
我身边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太小,讨论性侵犯话题会吓到孩子。
有句话说: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家孩子太小。
“只有身体接触才算性侵”
之所以说性侵离孩子并不远,不仅仅在于案件的高发,还在于形式多样、隐蔽性高。你知道吗,非身体接触也能实施性侵?
如今,多数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然而,对分辨能力差的孩子来说,网络世界危险重重。
“骆某猥亵儿童案”中,骆某在网络聊天中,对一名13岁女孩恐吓威胁,逼迫女孩自拍裸体给他看。
一名企业老总在社交平台冒充星探,诱骗11名未成年人在视频中对自身实施猥亵。落网后,他狡辩称没有接触被害人身体,不算猥亵。
然而,很快被打脸。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他十年刑期。
既然非身体接触也有伤害孩子的可能,那么防范性侵就更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我们不教孩子保护自己,孩子就可能落入恶人圈套,留给我们的只有悔恨。
“男孩子不会受到性侵”
每当有女孩被性侵,总有家长庆幸“幸亏我们家生的是男孩”。
男孩就不会被性侵吗?回忆一下,这样的新闻还少吗?
2017年,某培训老师,先后五次以玩游戏名义将9岁的男学生带去厕所性侵。
2019年,内蒙古包头,一名男幼师猥亵4岁男童。
2020年,重庆,一名13岁男孩被侵害后感染艾滋。
……
你看,任何性别都会受到侵犯,男孩被性侵的比例不比女孩低多少。
之所以我们很少关注到这一点,是因为男性被侵害后更容易沉默:遭受侵害后,6成男生不会求助。
一句“幸亏你是男孩”就把男孩所受的伤害合理化。
男孩被性侵后的悲剧,我们可以从电影《神秘肌肤》中得以窥见。
夏天的夜晚,两名8岁男孩布里安和尼尔,被他们的棒球教练性侵。面对不堪回首的痛苦,两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尼尔选择接受,他形成畸形的性观念,试图通过麻痹自己对抗过去;
选择遗忘的布里安,却怎么也忘不掉,他努力装成正常的孩子,却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噩梦。
你觉得电影残酷,现实只会更加隐秘残忍。
一位男网友揭开了被埋在心底的伤疤:
小时候,大伯就经常当着我父母的面,让我跟我表哥脱裤子看看生殖器长了没有(我不想这么做,但我知道这么做他们会开心)。
每次我都爽快脱给他们看,看他们笑,再装作一脸欢喜的样子从我大伯手里夺过奖励品。
这个孩子被性侵的时候,父母都没意识到,多可悲。
“只要看住孩子就可以避免被性侵”
最近参加早教班一个活动,与家长聊天后我意识到一个挺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每天有人接送,怎么会有性侵的危险?
其实,最大的危险,来自身边的熟人。这个人可以是老师、朋友……甚至亲戚。
有人问:小时候被亲爷爷性侵,现在仍有阴影怎么办?
当时她尚且年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初中明白过来,整个人陷入阴影中早已走不出来:
晚上我妈又跟我谈起找男友的事,我不争气的哭了。
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谈了恋爱就要结婚,而做爱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所以我一直特别抗拒恋爱结婚。
每每看到孩子被伤害我们都很气愤,但我们无法忽略一个残酷的事实: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家长疏于防范、孩子的信任,都给熟人可乘之机。这些冠冕堂皇的禽兽作案后胁迫孩子保守秘密,一桩在孩子家长眼皮子底下的犯罪就这样诞生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作案后还能装作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与孩子家长谈笑风生,堂而皇之出现在受害者的生活中,让人不寒而栗。
“女童保护”曾对数百起儿童性侵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熟人作案占比一直很高,最高达87.87%」,这些数字提醒家长,恶魔可能就在你孩子身边伺机而动。
教育孩子如何避免被性侵
虽然孩子遭遇性侵并不罕见,可笑的是,能保护孩子远离性侵的“性教育”却被不少家长视为洪水猛兽,成为孕育犯罪的温床。
是时候,跟孩子谈谈了。
以前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远离坏人,不要乱跑等。其实比起宽泛的告诫,保护孩子远离性侵,关键是把以下几点清晰传达给孩子:
不要跟孩子模糊犯罪人群
家长告诉孩子性侵犯的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例如,多数家长都会告诉孩子要防着点陌生人,却忘了告诉孩子熟人也要防范,比如亲戚、老师……
告诉孩子性侵犯常用手段
不仅要告诉孩子防范别人,还要告诉孩子防范哪些手段。例如,侵犯者经常会用哄骗、威胁、施加压力等手段给孩子拍视频,或要求小孩摸他们的生殖器等。
要让孩子清楚知道这些都是坏人的手段,孩子有拒绝的权利。
告诉孩子如何界定身体接触
很多家长会用“好”与“坏”教育孩子拒绝身体接触。问题在于儿童被侵犯时也可能会产生“好”的感觉。
正确的做法应该告诉孩子用“安全”与“不安全”,或“安心”与“不安心”的标准做出判断。凡是让孩子感到“不安全”或“不安心”的接触都不可以。
告诉孩子要学会拒绝并寻求帮助
孩子遇到以上任何危险,都可以用“自我保护三部曲”保护自己:
有权拒绝任何诱惑和邀请;
感到不安全时,要立即远离危险;
必要时告诉家长或报警寻求帮助。
告诉孩子不要置于危险境地
告诉孩子如果情况很危险,并且无法逃跑与报警,不要与侵犯者搏斗或正面冲突,因为那样很可能会让自己面临生命危险。要在受到伤害后第一时间逃离并告知家长。
每次看到性侵孩子的新闻,我都会问自己:
到底怎么样才能保护好孩子?
当妈前,我的答案是,让孩子尽可能远离危险。
当妈后,看到这么多孩子被伤害的案例,我越发感受到——
只有教会孩子认识罪恶、学会应对,才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
希望更多家长走出误区,教孩子保护自己。